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除杂的原则是什么?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02)阅读数 1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溶液杂质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即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减,即不能减少被提纯的物质;简便,即分离操作简便易行。

除杂的原理:

1、利用物理性质是否溶解于水,进行杂质去除。

2、利用化学反应,反应掉其中的杂质,燃烧、碱水吸收、酸液吸收等都算,都是化学反应,其中分为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两种。

3、利用物理性质,升华、蒸发或者融化等进行分离,甚至可以使用磁铁、蚂蚁等手段。

4、需净化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气体,如:氯化氢气体,CO2、SO2等,水蒸气要在最后除去。

除杂的方法: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即可除去。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少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即可。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即可用此法。

5、溶液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可得到纯硝酸钠晶体。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高中化学气体的除杂?急

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检验有机物溶解性:通常是加水检查、观察是否能溶于水。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乙酸与乙酸乙酯、乙醇与氯乙烷、甘油与油脂等。

2、检查液态有机物的密度: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浮沉情况,可知其密度比水的密度是小还是大。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硝基苯与苯、四氯化碳与1—氯丁烷。

3、检查有机物燃烧情况:如观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机物可燃,四氯化碳和多数有机物不可燃)、燃烧时黑烟的多少(可区分乙烷、乙烯和乙炔,已烯和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燃烧时气味(如识别聚氯乙烯和蛋白质)。

4、检查有机物的官能团。思维方式为:官能团——性质——方法的选择。常见的试剂与方法见下表 http://www.52hx.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91

简单地说:

1 使用溴水法(甲烷与乙烯的鉴别)

2 酸性KMnO2(H+)法(苯与其同系物的鉴别)

3 新制Cu(OH)2及银氨溶液法(鉴别-CHO)

4 显色法(鉴别酚-OH)

5 沉淀法等等~~

另:

有机物的分离应结合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例如乙烷中混 有乙烯时,有将气体通过溴水或 溶液,用洗气的方法将乙烯除去,若溴 乙烷中混有乙醇时,可用水除去,利用乙醇与水互溶,水与溴乙烷不互溶,用水 将乙醇从溴乙烷中萃取出来,苯中混有苯酚时,单纯用物理性质或单纯用化学性 质都无法将它们分开,而且苯与苯酚互溶,此时应先加入 ,苯酚与 起反应生成苯酚钠,苯酚钠类似于无机盐的性质,与苯不互溶,于是溶液就分层 了,可以用分液的方法把它们分开,也可以用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开。若乙醇 中混有水,欲除去(也就是由工业乙醇制无水乙醇)时,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 乙醇中所含的水生成 , 与乙醇的沸点相差较大,可用分馏的方 法把它们分开。象实验室制乙酸乙酯时,用的是饱和 溶液来使酯析出, 目的是为了除去混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乙酸与 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 的 ,与酯不互溶,用分液的方法即可得到较纯的酯。后面这几种分 离的方法都是综合应用了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A 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⒈固体与固体混和物,若杂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用重结晶法。 ⒉液体与液体混和物,若沸点相差较大时,用分馏法;若互不混溶时,用分液法;若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时,用萃取法。 ⒊气体与气体混和物:一般可用洗气法。 ⒋若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混和物,可先选用化学方法处理,待符合上述条件时,再选用适当的方法。 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选取适当的试剂及分离的方法除去被提纯物中指定含有的杂质;二是确定除去被提纯物质中多种杂质时所需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三是将分离提纯与物质的制备,混和物成分的确定等内容融为一体,形成综合实验题。

附:常见有机物的分离方法

混合物 试剂 分离方法 主要仪器

苯(苯甲酸)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苯(苯酚)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Na2CO3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溴苯(溴)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硝基苯(混酸) H2O、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苯(乙苯) 酸性KMnO4、NaOH 分液 分液漏斗

乙醇(水) CaO 蒸馏 蒸馏烧瓶、 冷凝管

乙醛(乙酸) NaOH溶液 蒸馏 蒸馏烧瓶、冷凝管

乙酸乙酯(少量水) MgSO4或Na2SO4 过滤 漏斗、烧杯

苯酚(苯甲酸) NaHCO3溶液 过滤 漏斗、烧杯

肥皂(甘油) NaCl溶液 盐析 漏斗、烧杯

淀粉(纯碱) H2O溶液 渗析 半透膜、烧杯

乙烷(乙烯) 溴水 洗气 洗气瓶

参考资料:

化学中国论坛,高中化学教参

除杂质的方法

第一,要知道除杂质的原则,除掉杂质的同时,不能生成新的杂质。第二,要背得物质的溶解性表,这样才能很好、很快的找到形成沉淀的离子

例如氢氧化钠忠混有碳酸钠,阴离子不同,而碳酸根与很多的阳离子都能形成沉淀,常用的可以是氢氧化钙。这样,反应后就将碳酸钠除掉,生成了氢氧化钠,也不生成新的杂质。

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除杂题是初中化学的常见题,它灵活多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现列举几种方法:

1 物理方法

1.l 过滤法.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

练习1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来分离的是:( )

A.CaCO3 CaO B.NaCl KNO3 C.NaNO3 BaSO4 D.KCl KClO3

1.2 结晶法.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例如:除去固体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

练习2 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A.NaNO3 Na2CO3 B.NaNO3 NaCl C.NaOH Mg(OH)2 D.NaCl BaSO4

2. 化学方法:原理

(一)、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二)、反应后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三)、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四)、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初中常用化学除杂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练习3 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淀法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的是()

A.KNO3〔Ba(NO3)2〕 B.NaCl〔KNO3〕 C.NaNO3 [NaCl] D.Ca(NO3)2 [AgCl]

2.2 化气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如: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

练习4 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适宜用气体法除去的是:()

A.NaNO3〔Ba(NO3)2〕B.NaCl [Mg(OH)2] C.KNO3〔K2CO3〕 D.Na2SO4〔MgSO4〕

2.3 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人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铜固体。

练习5 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硫酸铜()

A.Zn B.Fe C.Cu D.Mg

练习6 将混有少量铁粉和锌份的硫酸铜晶体溶于适量水,充分净置过滤,结果是

A.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铁粉 B.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锌粉 C.滤出了一些铜粉 D.什么也没滤出

2.4 吸收法: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

2.5 其它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

你的问题不是很明,但也可以归纳:

1、液体中除去液体:物理结晶法,如氯化钠中混硝酸钠;沉淀法:KNO3〔Ba(NO3)2〕(加Na2SO4);化气法,氯化钠溶液中混碳酸钠(加稀盐酸);置换法,

FeCl2(加Fe)。

2、固体中除去固体:溶解过滤法,CaCO3 〈CaO 〉;化气法,氯化钠溶液中混碳酸钠(加稀盐酸);置换法,

Cu(加CuCl2)。

3、气体中除去气体:吸收法(见2.4);其他方法:如CO2<CO>通过炽热的氧化铜.

鉴别物质的方法

一、观察法

一些物质在颜色、气味等存在不同之处,可用观察的方法鉴别它们。例如,铜和和铝的颜色不同,通过观察,红色的是铜,银白色的是铝;酒精和水都是无色液体,但酒精有特殊的气味,水无气味,通过鼻子闻就可以很容易把它们区分开来;再如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也可以通过观察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来,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的是氯化铁溶液。

二、溶解法

溶解法常用于鉴别不溶性物质与可溶性物质。如碳酸钠和碳酸钙都是白色粉末,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能溶解的是碳酸钠,不能溶解的是碳酸钙。

三、燃烧法

把需要鉴别的物质分别点燃,通过燃烧时的现象和产物的不同进行鉴别。如要鉴别H2、CO、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有水滴生成的是H2或CH4,无水滴生成的是CO,再把烧杯倒过来,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气体是CH4、不变浑的是H2。再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鉴别它们时,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瓶气体中,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火焰基本不变的是空气。我们还用燃烧法鉴别棉布纤维和羊毛纤维,分别点燃这两种纤维,发出烧焦羽毛腥臭气味的是羊毛,发出烧焦棉布味的是棉布纤维。

四、灼烧蒸发法

我们在鉴别食盐水(或海水)和水(或盐酸)时可用灼烧蒸发法,具体操作为:用分别玻璃棒蘸取待测的液体,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玻璃棒上有白色固体小颗粒留下的是食盐水(或海水),没有的则是水(或盐酸)。

五、滴加试剂法

滴加化学试剂是实验室中常用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在初中化学中,滴加的试剂有酸碱指示剂、某些酸、碱、盐的溶液。

酸碱指示剂主要用于鉴别酸和碱。例如有三种无色液体,食盐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鉴别这三种无色溶液时,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食盐水。

滴加某些酸溶液。如区分黑色的氧化铜粉和碳粉时,把它们发别加入到稀盐酸中,黑色粉末能溶解并形成蓝色溶液的是氧化铜,不反应的是碳粉。再如鉴别白色的碳酸钙和氧化钙时,分别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的碳酸钙,无气体生成的氧化钙。

滴加某些盐溶液。如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时,分别取样,各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不反应的是氯化钠溶液。

六、综合法

综合法是指运用观察、滴加试剂、两两混合等方法鉴别物质。

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BaCl2、CuSO4、NaOH、MgCl2。首先观察,溶液呈蓝色的是CuSO4溶液,然后把剩余的三种分别取样,各滴入少许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BaCl2溶液,不反应的MgCl2溶液。

物质的鉴别是建立在对物质性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性强,思维难度大,具体操作时,认真分析不同物质的性质,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再灵活设计鉴别方案。

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减、不繁。

气体的除杂(净化):

1. 气体除杂的原则:

(1) 不引入新的杂质

(2) 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

2. 气体的除杂方法:

试剂

除去的气体杂质

有关方程式

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Cl、NH3

/

强碱溶液(NaOH)

酸性气体,如:CO2、SO2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灼热的铜网

O2

2Cu+O2====2CuO

灼热的氧化铜

H2、CO

CuO+H2===Cu+H2O

CuO+CO====Cu+CO2

注意的问题:

(1)需净化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气体,如:氯化氢气体,CO2、SO2等,水蒸气要在最后除去。

(2)除杂选用方法时要保证杂质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

(3)除杂装置与气体干燥相同。

典型例题

1. 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选用试剂或方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结论

鉴别H2和CO2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考点:物质的鉴别,物质的除杂问题。

(1)H2、CO2的化学性质。

(2)SO42-的特性。

评析:①利用H2、CO2的性质不同,加以鉴别。

如H2有还原性而CO2没有,将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CuO加以鉴别。

CuO+H2 Cu+H2O

或利用H2有可燃性而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气体分别点燃加以鉴别。

或利用CO2的水溶液显酸性而H2难溶于水,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加以鉴别。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H2不能。

②属于除杂质问题,加入试剂或选用方法要符合三个原则:(1)试剂与杂质反应,且使杂质转化为难溶物质或气体而分离掉;(2)在除杂质过程中原物质的质量不减少;(3)不能引入新杂质。

在混合物中加入BaCl2,与H2SO4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将其除去,同时生成物是HCl,没有引入新的离子。

除杂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

澄清石灰水

Ca(OH)2+CO2=CaCO3↓+H2O

氯化钡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

2.下列各选项中的杂质,欲用括号内物质除去,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CO中混有少量CO2 (澄清石灰水)

B CO2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 (NaOH溶液)

C O2中混有少量H2 (灼热氧化铜)

D N2中混有少量O2 (白磷)

分析:

A 澄清石灰水能吸收CO2,不能吸收CO ,可到达目的.

B CO2与HCl都和NaOH反应,故不能达到目的.

C O2和H2 混合二者体积比不知道,通过灼热氧化铜可能爆炸,不能达到目的.

D 白磷自燃且生成物为固体,除去O2,能达到目的.

回答除杂问题,一定要全面分析,既要除去杂质,又要使主要成分(被净化的气体)不变质。

答案: A D

3.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但氯化钠晶体里混入了少量硫酸钠和碳酸氢铵,设计一组实验,配制不含杂质的氯化钠溶液。

提示:本题为除杂问题的实验设计,这样的问题一般要遵循“甲中有乙,加丙去乙,可产生甲,但不能产生丁”的原则。

答案:将不纯的氯化钠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滴加稍过量的Ba(OH)2溶液,使SO42-及CO32-(原HCO3-与OH-反应后生成)完全沉淀。再续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过量的Ba2+。过滤,保留滤液在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控制),得不含杂质的氯化钠溶液。

分析:为了除去杂质NH4HCO3和Na2SO4,一般可提出两个实验方案:第一方案是利用NH4HCO3受热(35℃以上)易分解成气态物质的特性,先加热氯化钠晶体除掉NH4HCO3,再加Ba2+除掉SO42-;第二方案是用Ba(OH)2同时除掉两种杂质,这种方法简便,“一举两得”,故优先选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将不纯的氯化钠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滴加稍过量的Ba(OH)2溶液,使

SO42-及CO32-(原HCO3-与OH-反应后生成)完全沉淀。

检验Ba(OH)2是否过量的方法:取少量滤液,滴几滴Na2SO4或稀H2SO4,如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则表示Ba(OH)2已过量。

②再续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过量的Ba2+离子。过滤,保留滤液。

检验Na2CO3是否过量的方法,取少量滤液,滴加几滴HCl,如产生气泡则表示Na2CO3已过量。

③在②之滤液中,滴加稀HCl至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控制),就可得纯氯化钠溶液。

4、工业上制备纯净的氯化锌时,将含杂质的氧化锌溶于过量的盐酸,为了除去氯化铁杂质需调节溶液的PH值到4,应加入试剂是

A.氢氧化钠 B.氨水 C.氧化锌 D.氯化锌 E.碳酸锌

正确答案:CE

解释:本题为除杂题,原理是降低溶液中的[H+],将Fe3+转化为Fe[OH]3以除去,所以应加入碱性物质,A、B、C、E均可满足条件,但除杂的原则是不能引进新杂质,所以A、B排除,选出正确答案。

5、海水是取之不尽的化工原料资源,从海水中可提取各种化工原料。下图是工业上对海水的几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所用试剂为:A 盐酸;B BaCl2溶液;C NaOH溶液;D Na2CO3溶液。加入试剂的顺序是

②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与电源负极线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 (变大、不变、变小)。若1mol电子的电量为96500C,则用电流强度为100A的稳恒电流持续电解3分13秒,则在两极上共可收集到气体 mL(S.T.P)。若保证电解后饱和食盐水的浓度不变,则可采取的方法是

③由MgCl2·6H2O晶体脱水制无水MgCl2时,MgCl2·6H2O晶体在 气氛中加热脱水,该气体的作用是

④电解无水MgCl2所得的镁蒸气可以在下列 气体中冷却。

A H2 B N2 C CO2 D O2

参考答案

①B C D A或C B D A

该小题属离子除杂题。除杂原则是在除去Ca2+、Mg2+、SO42-时,不能带入杂质离子。所以,解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好加入离子的顺序:①Ba2+必须在CO32-之前加入;②CO32-、OH-必须在H+之前加入,所以B、C不分先后,而D、A本身既分前后,又必须放在B、C之后才能满足条件。

②2Cl--2e→Cl2 变大 4480 措施是向电解液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与正极相连的阳极发生的反应是2Cl--2e→Cl2,与负极相连的阴极发生的反应是:2H++2e→H2。H+不断消耗,使得溶液中[OH-]增大,pH变大。电解中外溢的是Cl2、H2,所以要确保原溶液浓度不变,只能向体系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以补足损失的H、Cl原子。易错处是加入盐酸,使溶液浓度变小。

③HCl

抑制水解平衡MgCl2+H2O Mg(OH)Cl+HCl正向进行

④A

6、实验室用纯净、干燥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有下列A、B、C、D四部分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要求,将各实验装置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序号连接起来:( )→ ( )→( )→ ( )

(2) 指出A、B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

A B

(3)实验完毕后,加热和通入氢气同时停止,等试管冷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与理论上所得铜的质量相比较,将会----------(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装置的排列从左到右顺序一般是:(1)气体的发生装置(2)气体的除杂装置气体的干燥装置(4)主要实验装置(5)尾气的处理(气体无毒可直接放出)

答案:(1)D→A→B→C

(2)A:吸收可能存在的HCl气体

B:吸收水得到干燥的氢气

(3)偏大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