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的区别

小肉包1年前 (2023-12-02)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半夏球形

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的区别

半夏(普通半夏):一般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表面为白色或浅**,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的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断面洁白。法半夏:一般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的颗粒状,质地较松脆或硬脆,断面为**或淡**。姜半夏:一般呈片状、不规则的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为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气微香。

一、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的区别

1、药材性状不同

(1)半夏(普通半夏):一般呈类球形,直径1-1.5cm,有的稍偏斜,表面浅**或白色,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顶端有凹陷的茎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味辛辣、麻舌而刺喉,气微。

(2)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或棕**,质较硬脆或松脆,断面淡**或**,颗粒者质稍硬脆,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气微。

(3)姜半夏: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褐色或棕色,质硬脆,常具角质样光泽,断面淡黄棕色,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气微香。

2、炮制方法不同

(1)半夏(普通半夏):用时直接捣碎即可。

(2)法半夏:炮制方法是取出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再取出,另外取适量甘草,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后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已浸透的半夏一起浸泡,每日搅拌1-2次,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直到口尝微有麻舌感,剖面**均匀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可。每100kg净半夏,用生石灰10kg、甘草15kg。

(3)姜半夏:炮制方法是取出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再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入白矾和半夏共煮透后取出、晾干,或晾至半干或切薄片,干燥。每100kg净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二、半夏的简介

1、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和外皮后,晒干,可入药。华北、东北以及长江流域诸地均有分布。块状茎球形或扁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叶为3小叶的复叶,中间小叶较大,宽3-4厘米,长5-8厘米,两侧的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

2、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长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两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通常长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

半夏:(化痰止咳平喘:温化寒痰药)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清半夏偏于化湿痰

法半夏偏于燥湿和胃

姜半夏偏于止呕。

应用:

1、为治湿痰或寒痰咳嗽的要药。若治湿普咳嗽,常与橘皮、茯苓配伍,以增强燥湿化痰的功效,如二陈汤;肺寒咳嗽,可配生姜、细辛。此外,亦可与清化热痰的黄芩、瓜萎等配伍,用于热痰咳嗽,痰黄而多者。又用于痰湿眩晕,常与白术、天麻等配用。

2、用于多种呕吐,而以痰湿、停饮犯胃所致的呕吐最适宜。如小半夏汤,用本品配伍生姜,治胃中停 饮,呕吐不渴。如属胃热呕吐,亦可与清热泻火药配用,如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妊娠呕吐亦可应用。

3、用于痰热互结所致的胸脘痞闷。常与黄连、瓜萎配伍,如小陷胸汤。 此外,又可用于梅核 气及痰核瘰疬、痈疽肿毒。治痰气互结,咽中如有物阻的梅核气,常与厚朴、苏叶、生姜等同用,即半夏厚朴汤;治痰核瘰疬,可与软坚散结药同用。消痈疽肿毒,可生用研末外敷。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3—9克。外用适量。

这两种都是半夏的炮制品,其炮制方法不一样,主要功效都是化痰。

姜半夏偏重于止呕的作用,解毒。多用于化脾胃之痰。

而法半夏偏于燥湿化痰,偏于化肺上的痰。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