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有哪些?

梵高1年前 (2023-12-02)阅读数 20#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耒耜水田

河姆渡文化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量农业上使用的耒耜。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的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尤其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木制饰品“木雕鱼”。

人教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与直辕犁相比,曲辕犁主要由以下两点区别:

1、曲辕犁的长直辕变成了短曲辕:

旧式犁长一般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节省畜力,由旧式犁的二牛抬杠变为一牛牵引。而且,由于占地面积小,这种犁特别适合在南方水田耕作,所以在江东地区得到推广。

2、改进了犁壁:

唐时犁壁呈圆形,因此又称犁镜.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以减少前进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这种犁出现后逐渐推广,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耕犁至此已基本定型,这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1、相关耕地整地工具:

耕地整地工具用于耕翻土地,破碎土垡,平整田地等作业。经历了从耒耜到畜力犁的发展过程。汉代畜力犁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

魏晋时期北方已经使用犁、耙、耱进行旱地配套耕作;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体系。

水田耕整地工具主要有耕、耙、耖等,这套耕作体系在宋代已经形成。晋代发明了耙,用于耕后破碎土块,耖用于打混泥浆。

宋代出现了耖、砺礋等水田整地工具用于打混泥浆。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

2、传统农具是历史上发明创制,承袭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泛称。传统农具具有就地取材,轻巧灵便,一具多用,适用性广等特点。

古代传说最先出现的农具是耒耜。有明确文献记载的播种用农具是西汉的耧犁,耧犁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

3、耕地整地工具用于耕翻土地,破碎土垡,平整田地等作业。经历了从耒耜到畜力犁的发展过程。汉代畜力犁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

魏晋时期北方已经使用犁、耙、耱进行旱地配套耕作;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体系。

水田耕整地工具主要有耕、耙、耖等,这套耕作体系在宋代已经形成。晋代发明了耙,用于耕后破碎土块,耖用于打混泥浆。宋代出现了耖、砺礋等水田整地工具用于打混泥浆。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有哪些?

拓展链接:百度百科:曲辕犁

元谋人

一百七十万年前

云南省元谋县

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北京人

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

北京周口店附近的洞穴

掌握了打制技术,主要使用石器和木棒,过着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

三万年前

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

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学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河姆渡原始居民

七千年前

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

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半坡原始居民

五六千年前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如箭头、渔叉、渔钩),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学者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3.编制歌谣,轻松记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