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针对大学生的诈骗套路?
针对大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不良校园贷的诈骗套路:
1、培训贷:
(1)求职时遇到薪酬优厚的公司,签订就业协议时,还需交一笔高额的培训费用;
(2)学生无力缴纳,公司人员表示可先在公司或第三方贷款;
(3)学生办理贷款后,公司承诺的高薪没拿到,还因办理“培训贷”欠下贷款。
2、回租贷:
(1)学生把手机租赁给贷款平台,绑定指定的苹果ID;
(2)平台评估手机价款,期间平台要求学生填写身份证、银行卡、紧急联系人等信息;
(3)发放“砍头款”,学生获得的贷款中已扣除相应“服务费”、评估费;
(4)因手机仍由本人使用,平台以手机“回租”方式,与学生约定使用期限(借款期限)和到期回购价格(还款金额),如没按时还款,就通过 读取手机通讯录、手机定位等威胁借款人。
3、裸条贷:
(1)借款人(多为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借款平台并设定高额利息;
(2)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作为担保;
(3)当借款人不能如期还款时,贷款人以公开其裸照和与其父母联系的手段逼迫还款。
4、美容贷:
(1)主要瞄准爱美却缺钱的学生群体;
(2)当学生无力支付手术费时,咨询师推荐信用贷款以及分期付款的方式,以“不收任何手续费和利息”怂恿学生贷款;
(3)由于美容机构和金融平台存在合作关系,且贷款发放过程比较随意,其间暗藏金融风险。
5、刷单贷:
(1)不法分子称网贷平台职工“刷单冲业绩”,支付小额佣金作为报酬;
(2)诱导学生用身份信息申请网络贷款,将放款转账至指定账号;
(3)骗子偿还前几期月供取得信任后,继续诱导学生贷款;
(4)最后,骗子拿放款的钱跑路,未还款项需学生自己偿还。
6、传销贷:
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要求学生上交会费、发展下线以及进行逐级提成,具备传销的特点。来源:人民日报、教育部官网等。
大学生就业时招聘陷阱:
1、传销漩涡
有些传销组织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急于求职的心理,以高新为幌子,诱骗求职者参与传销等非法活动。
2、虚假职位
有的企业把招聘岗位写得模模糊糊,并附以高薪诱惑,求职者前去应聘时被要求去陪酒、卖保险、收账等与本专业无关的岗位。
3、免费劳动力
有的企业以招聘为名,要求求职者提供程序设计、广告创意、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无偿占用求职者的劳动成果。
4、克扣保证金
有的企业先与求职者签订产品销售协议,要求求职者必须先卖掉一定数量的产品才可入职,并收保证金。如果求职者无法完成销售目标,就“黑掉”保证金。
5、试用期陷阱
相对于正式员工,试用期员工工资福利低,所以当试用期即将结束时,有的企业便以各种理由辞退求职者。劳动法明确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6、不签订劳动合同
有的企业以试用等理由不与求职者签订劳动合同,也有部分求职者也不想自己被“套牢”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签署劳动合同。
7、不交五险一金
有的企业在求职者应聘时承诺的待遇、五险一金并未实现,到了发工资时却要扣除种种无关的费用,甚至不给加班费、剥夺节假日,变相使用廉价劳动力。
8、皮包公司
有的企业使用虚假身份、虚假地址注册多家公司,承诺给求职者待遇优厚并对学历工作经验几乎没有要求,等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设置还骗走了求职者的保证金之类的费用。
9、实习先交钱
有的企业和中介机构要求求职者先缴纳报名、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等花样繁多的费用才可入职或实习,过一段时间再找理由“辞退”求职者。
10、售卖个人信息
有的企业在网上发布用工信息,纯粹是为了做公告,对外却宣称是储备人才。有的企业搜集求职者的个人隐私信息然后打包售卖。
个人防范:
1、选择正规渠道
正规招聘会通过学校或大型招聘网站发布,并有专职人员负责招聘工作。
职介机构必须同时具有职业介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2、核实单位资质
多种方式查看招聘单位资质,例如查看营业执照、上网搜索企业单位的网站与招聘信息中所留的电话、地址是否一致。
3、保护个人信息
不同意招聘单位扣押学生证、身份证、毕业证等重要证件。
4、拒交非法费用
拒交各种名义费用,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并向招聘单位所在区、县举报,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留意面试地点
正常的校招面试地点一般安排在学校或周边大酒店。到单位参加面试,应注意查单位所在地与公告信息是否一致。如果到一些偏僻的地方面试或签约,注意向学校就业办、当地劳动人事部门或工商局求证,谨防掉入传销组织的陷阱中。
6、谨慎签订合同
应聘前要清楚应聘的岗位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一定要签订书面协议。签约时,将双方口头约定的薪酬、工作地点、解约条件等条款写道协议书中。
7、提高防骗意识
任凭传销组织的骗局如何花样百出,只要具备“缴纳入门费”和“拉人头”两个特征,就可以断定其涉嫌传销。暑假求职打工不可相信一些网络广告。
8、及时报案
应聘过程中,一旦发现受骗,应及时向学校或同学求助,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