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真的比学历更重要吗?
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两样东西,你拥有它,才有资格说它不重要。
一个是金钱,一个是学历。
身处大都市,总是给我们一种错觉,所有人都是大学生了。但是细想来,1977年才恢复高考,第一批大学生只录取了27万人,至今42年的时间,历届大学生人数的总和也就几千万,占中国人口比重的5%左右。惊喜不惊喜?
现如今,那些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总是拿幸存者偏差的例子来佐证观点,比如:
王二小学没毕业就去开了个豆腐店,日进斗金。
张三初中辍学去大城市打工,一年十数万薪金。
李四高中毕业后开了服装店,宾客盈门发大财。
但是,你只看到王二日进斗金,没看到人家代代相传的手艺。你看到张三一年十数万薪金,没看到他365天全年无休,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你看到李四开服装店发大财,没看到他家境优渥,自小锦衣玉食,见过世面,对时尚有独特的见解。
在低学历人群中,他们成功的概率跟中**差不多。这种脱离概率谈成功的论调就是耍流氓!
你以为上面的照片是个小概率事件?《国际金融报》的记者曾对中国A股500名上市公司的高管教育程度做过调查,结论指出,他们84%拥有高学历(即第一学历为本科),48%毕业于985/211等高校。
也许从青葱校园刚刚踏入社会的你,会抱怨挣的钱还不及送外卖的小哥多。但他的天花板抬头可见,你的上升空间却很大,有多努力就能爬多高!
还有人支持“能力比学历重要”。
所谓的“能力比学历更重要”,是指你进入公司之后的打拼。但是,好多公司,在筛选简历的时候,最低标准就是本科。没有学历,你根本入不了人家的眼!听上去很残酷?可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实。
学历就像一个入口,是你进入社会的第一张名片,是别人了解你的第一途径。大家都很忙,没有人愿意花时间慢慢了解你的能力,或者等你入职了再学习技能,学历是求职人员在用人单位招聘中的晋级通道!
进入社会后,求职就业、考评职称、考研、积分落户、考公务员、办理工作居住证,都需要学历作为后盾。没有学历,你便无法在心仪的城市扎根,永远只能做一个漂泊者。
如果你因为某种原因错过了大学,现在努力也不晚。无论你是初中毕业还是高中毕业,亦或者是低基础,都可以报考自学考试,改变人生轨迹。
农耕时代,不需要学历,你读几年书,就够用一辈子。但现在不同,我们不仅需要学历,还要持续的学习,才能拥有生活的底气和选择的权利。选择一个有意义、有闲暇的工作。当你的工作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有闲暇,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才能快乐!
学历很重要,不要再拿少数人的成功催眠自己,学习吧!这才是我们终身的财富!
我在高中时学的是文科,选修的就是政治。现在上大学了,对政治、哲学还是很感兴趣。哲学其实很好理解,不要把哲学看成是很难懂的问题。在这里很高兴帮你解释关于矛盾的问题。
(括号里的内容是我的解释。)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是对立的;矛盾双方同时存在于事物中,所以矛盾双方又是统一的。
(张三有“优点”和“缺点”,“优点”和“缺点”就是一对矛盾。“优点”与“缺点”是相反的,是对立的;“优点”与“缺点”同时存在与人的身上,又是统一的。)
2、矛盾具有普遍性。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事事有矛盾:张三有优点与缺点、李四有优点与缺点、王五有优点与缺点……,所有人身上都有优点与缺点。)
②、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张三小时候有优点与缺点,长大之后也有优点与缺点。“优点”与“缺点”这一矛盾贯穿张三的成长。)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承认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3、矛盾具有特殊性。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人身上的的矛盾是不同的,是特殊的。比如,张三的优点大于缺点,而李四的缺点大于优点,他们两个人身上的矛盾情况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比如,张三在小时候优点大于缺点,他长大后可能缺点大于优点。“优点”与“缺点”这一对矛盾,在张三成长的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
③、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张三身上优点有优点的特点,缺点有缺点的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比如,张三有“优点”与“缺点”,优点大于缺点。“优点大于缺点”这一特殊情况,正说明了张三身上存在着“优点”与“缺点”这一对矛盾。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比如,中国使用汉语,其他国家都使用英语。在中国范围内汉语是普遍的,而在世界范围内汉语就是特殊的;如果全世界都讲汉语,那么汉语在世界范围内就从特殊转化成普遍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次序和工作方法,要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认识问题要掌握具体问题的特殊情况,从特殊情况总结出问题的普遍特征,再用普遍特征去指导具体问题。“理论”就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普遍特征,我们要用总结出来的“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实践”,并且要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
①、主要矛盾,是在事物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事物最主要的矛盾;
②、次要矛盾,是在事物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比如,在世界范围内,英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性作用,那么英语就是最主要的;而汉语、日语等其他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不处于支配地位,不是最主要的,那么汉语、日语等其他语言就是次要的。正因为英语是最主要的,所以汉语、日语是次要的,主要和次要是相互依赖存在的。如果全世界讲汉语,那么汉语就从次要转化成主要了。)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抓主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在地球上讲话要讲英语,因为英语是主要语言;同时不能忽视其他次要语言,因为部分地区使用汉语、日语。)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矛盾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在矛盾内部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③、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比如,张三身上有“好”与“坏”这一对矛盾。在张三身上,如果“好”处于支配地位,那么“好”就是主要的方面,张三就是“好人”;如果“坏”处于支配地位,那么“坏”就是主要方面,张三就是一个“坏人”。“好”与“坏”是对立的,相互排斥;“好”与“坏”又同时存在于张三的身上,所以“好”与“坏”又是统一的;“好”与“坏”可以相互转化,张三可以成为“好人”,也可以变成“坏人”。)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看张三这个人要全面,既要看到他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他坏的一面。)
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
①、两点论:认识复杂的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重点论:认识复杂的事物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重点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联系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理解了第5点与第6点,第7点就不难理解了)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两点和重点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写了这么多,不知道你看懂了没有,希望能帮到你。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