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行书与楷书的区别是什么?行书的章法如何布局?
理解行书,首先要考虑到楷书的基础状况。毛笔行书与毛笔楷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楷书笔画形态独立而完整,行书笔画形态便捷而简略。在书写行书时,可以在不影响基本笔画和整个字的形体轮廓的前提下省略或改变楷书的一些次要笔画。
(2)楷书用笔匀稳,行书用笔流畅。一般来讲,楷书由于用笔讲究完整,故起、行、收三个过程处处分明,而行书则不同,由于用笔的流畅,与楷书中行笔的方向相比会时有变化。
(3)楷书用笔方折,行书用笔圆润。行书的体势摆脱了楷书力求方正的要求,在字形上,大小正斜不一;在笔画上,倾斜角度被加大;在风格上,放纵、飘逸掩盖住了严谨
(4)楷书运笔速度慢,行书运笔速度快。由于行书的书写速度较快,往往只保持了楷书的基本笔画和形体轮廓,而在具体点画的书写上则淡化了楷书的笔法
行书的章法布局
行书的章法布局与楷书有所不同,由于行书有灵活多变的特点,无论是在用笔上,还是在结构方式上,比楷书都有着更大的灵活性。所以行书的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性比楷书也就更加突出,前后字距更紧密,加上行书在结构上有多形的变化特征,故人们常用“纵有行,横无列”来概括行书字距紧密、行距宽松的章法形式。传统行书作品的章法布局有以下几类:
(1)字距分明,行距分明。这类情况在楷书中常见,行书中也比较常见,是行书普遍采用的方式。在这种格式里,字形大小错落变化,用笔的轻重变化等十分明显,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生动含蓄。
(2)字距紧密,时而连挂。这类情况常常是因作者在书写过程中控制字距时感到不能尽意,行气不畅达,于是以连挂的方式来加强贯气的效果。这样的方式,通篇看起来既有流美之感,又能得到换气的稍息,富于顿挫
(3)字字相连,通行畅达。其特点是通行有一泻千里之势,通篇一气呵。
成需要注意的是,行书在要求章法的同时,往往也要求字形的变化,以使通篇布局达到高度和谐自然的表现。一幅好的行书书法作品对字形大小的变化,用笔的轻重、快慢、虚实,墨气的调整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都要求在平时加强训练。初学者在练习行书时要注意避免故意做巧,做到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协调、自然。
行书与楷书笔顺有什么区别?
楷书和行书的区别如下:
楷书和行书最大的区别,除了字型上的差别外,还在于笔法上的差别。我们中国文字,从仓颉造字开始,现在有据可考的文字大致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这样一个演化的过程。也许有人奇怪,明明楷书一板一眼,写的那么慢,怎么会还在行书之后才演化定型呢。
先秦之前的文字演化我们就不不再考证了。让我们从隶书开始。我们都知道,隶书始于秦篆,但是秦篆弯弯曲曲的太复杂,所以被加以简化,成为了一种连奴隶也能看得懂的文字,所以称之为隶书。章草大致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成为一种成熟完善的书体。陆机的平复贴,就是章草的经典之作。
到了西汉中期的甲渠侯官简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笔画中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隶书特征,也就是蚕头雁尾的波浪型笔画。这也是笔法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进化的必然。但是隶书和后世的楷书有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书写要求工整,速度较慢。所以一种书写速度更快的笔法——章草就出现了。
行书与楷书的笔顺基本没有区别。
1、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
2、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
3、它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4、“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5、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6、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艺术性高,而实用性相对不足。
由此可见,行书与楷书的区别不在笔顺,而在书写速度、实用性等方面。
行书与楷书的笔顺基本没有区别。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