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戴的串珠有何意义,那么大串挂在脖子上不难受吗?
据史料记载,清代的朱超源于藏传佛教的佛珠。历史上除了清朝没有皇帝穿佛珠。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清政府就开始推行扶持藏传佛教的政策,经常将佛珠交给下属。各级官员也把珠子作为礼物致敬。后来,作为清廷皇冠和配饰的标准,朱超风格诞生于西藏佛珠。
佛教传入中土,直到隋唐才进入兴盛时期。佛珠开始在中土佛教中广泛使用。按照体系,佛珠可以分为三种:持珠、赏珠、挂珠。
持珠是佛教徒手中持的佛珠。这种珠串在万文圈俗称手持。珠子的数量从18颗到54颗不等,往往配有优雅的吊坠和流苏;
朱培,也就是戴在手腕上的珠子,是我们所说的发展成手镯的念珠。朱培在万文业内通常被称为手镯,珠子的数量是最常见的,几乎与今天万文手镯中的珠子数量相同。从佛教朱培演变而来的手镯,在清朝宫廷里很流行;
挂珠,即挂在脖子上的珠子,通常由108个子珠组成,配以佛头、间隔珠和弟子珠。
朱超是由108颗普通珠子组成的上品挂珠发展而来,是清代宫廷服饰的标准服饰。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御袍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都没有佩戴佛珠,但是顺治皇后佩戴了。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皇后温,在她晚年的长袍里也穿着朱超。从康熙帝开始,历代皇帝的朝服都显示出他们都戴着御珠。
随着清朝入关后民族服饰制度的不断完善,宫廷创造了严格的服饰等级制度,逐渐被赋予礼仪和音乐教育的功能,朱超逐渐成为宫廷皇冠服饰的定制。
制作和佩戴珠子的标准也包括在乾隆二十八年编纂的《清代御书》中,这表明政府对此非常重视。
清代朱超由七部分组成:身、珠饰、佛头、背云、牌位、大坠和坠角,周长约130-170厘米。身体由108颗珠子组成,表示12月、24节气、7月2日为一年,总数定为108颗。还有一种说法,佛教认为人生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在旧社会,佛寺每天黄昏打钟108次,称为“醒180烦恼”。
清朝皇帝、后妃、朝中文官、四品以上武官、妻妾侍卫等。,都可以穿朱超。在不同的场合,皇帝穿不同颜色的衣服,也穿不同颜色的晨珠。
例如,皇帝在太阳祭坛仪式上穿红色长袍和红色珊瑚珠;当时官员佩戴的晨珠也分了不同等级。官阶越高,晨珠的材质越高贵。晨珠的材料有珊瑚、东珠(珍珠)、玉石等。,饰以明**、金色和石蓝;有名有头衔的老婆也有晨珠。当他们穿上吉祥的衣服参加先为谷蚕祈福的古老仪式时,只需佩戴一盘晨珠;如果是重大会议,比如祭祀始皇帝,接受封爵,一定要穿朝服,挂三套佛珠,历代后妃、后妃画像也是如此。
在现在的万文手镯文化中,一大群皇帝、官员和名人佩戴的朱超似乎与不同材质的珠子连成一条线。
朱超是清朝皇帝和官员穿礼服(巢父、破衣)、吉祥服装(龙袍)和普通服装时佩戴的装饰品。它挂在脖子上,挂在胸前,是显示自己地位和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朱超的主体由108颗珠子组成,这些珠子由各种材料制成,如大理石、木材和角石,其中大多数是珍贵的材料。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珊瑚珠。
珊瑚珠、青金石珠、佛头、佛塔共108颗,**挂毯镀银,点缀绿云。根据《大清书》的规定,从皇帝和后妃到五品以上的文官和四品以上的武官,都可以配备朱超。为这个朱超挑选的108颗珊瑚珠大小相同,颜色鲜艳,圆圆的,闪闪发光。按照每月12,每个节气24,每年72的说法,总数是108。
此镯子由十八颗珊瑚珠、青金石佛头、佛头塔组成。黄绶带是一个绿色的玉佩,上面刻着浅云。又长着一对落下的角,晶莹剔透。中间有米粒珍珠,更添美感。手串最初是佛教徒用来消除麻烦和报告障碍的珠子。手镯的具体数量有特定的佛教含义。“十八子”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感。这款手环选用的珊瑚饱满明亮,其他搭配的石头都很出色,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清朝官员为什么要挂串珠子在脖子上,这里蕴含着哪些智慧?
清朝的官员上朝都带着一串“朝珠”。这个“朝珠”的含义就是代表着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官员的品级。
朝珠的材质不同代表的尊贵之处不同
在清朝上朝的时候,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管是帝王还是大臣,在上朝的时候都必须佩戴朝珠。不过帝王佩戴的朝珠明显和大臣的朝珠不是一个等级的。
只有尊贵的帝王才能佩戴东珠,这个朝珠的珠子材质直接反映的佩戴的人的身份和地位。因为在清朝对于这个朝珠的佩戴是有严格的规定。
根据历史上的史书记载,可以知道皇帝,皇太后,皇后,贵妃以及妃贫,还有文武官员都要佩戴朝珠,但是他们的等级身份不同,朝珠的材质也大不相同。只有尊贵的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有资格佩戴东珠。
除开了东珠最昂贵之外,朝珠经常使用的材质有碧玺、玛瑙和红蓝宝石以及猫眼石等其他贵重的材质。
朝珠的各种珠子也有着不同的寓意
朝珠上有三串小珠子,这三串小珠子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纪念,朝珠并不是随便出现的,它的构成是有着特别的含义,朝珠上的琥珀珠代表着一年的意思,翡翠大珠子代表着四个季节,而在背后的珠子则有着更好听的名字,叫“佛头”和“背云”。
朝珠用黄带子串的部门就是“背云”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佩戴以后应该呈现在后面的部位。一般来说材质为琥珀的朝珠佩戴的都是三品官员,这说明佩戴朝珠的材质是不允许混乱的,这样也是显示身份的一种象征。
朝珠的含义不仅仅是一些好的寓意,同时也是为了体现身份,这样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谁的品级高,谁的品级低体现出了地位高的优越性。
一说起清朝官员脖子上佩戴的珠子,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而且能经常在古装剧中看到朝中大臣佩戴,这难道单纯为了好看,皇上还有大臣们为了引领潮流才这么做的?这其中一定蕴含着很多知识学问,到底存在什么作用,有什么特殊含义一起来看看吧。
说道大臣还有皇帝带的珠子都不是普通的珠子,这串珠子叫做朝珠,这同时也是清朝服饰上佩戴的珠串,其实这是清朝朝服上的一件佩戴物品,而且在个数上也非常有讲究。朝珠一共有108颗,并且没穿上27小珠子,就会在后边穿上一颗较大的珠子,而这个较大的珠子一共有四颗,它的名字叫做分株。根据分株的颜色就能知道这个大臣在朝中的职位。
朝珠在制作选材方面都是由东珠、珍珠、珊瑚、翡翠、琥珀、蜜蜡、等贵重物品制作而成的,在颜色方面也是选取明黄或者是金黄的颜色为佳。而能佩戴上朝珠的人都是五品文官或者四品武官以上才能有资格佩戴,要是在佩戴上出了差错,那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
到了清朝有了这个习惯是因为当时的清朝皇帝开始笃信佛教,所以各种的大臣官员,有高职位的官员都会佩戴朝珠,而这个朝珠也成为了皇上赏赐大臣的一个奖项,同时朝珠也是每个大臣职位的象征。
朝珠的知识还有很多,一时间难以介绍完全,知识是无穷无尽的,需要我们慢慢挖掘。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