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五十年代院系调整阶段有哪些?

泡在奶味里5个月前 (06-08)阅读数 5#大学排名
文章标签院系

我国高等学校在五十年代曾进行了两次较大的院系调整,从此奠定了基本格局。一次是在一九五二年前后;一次是在一九五六年前后。

一九五二年前后的院系调整规模较大,变动较大,影响亦较大。对这两次院系调整,褒贬不一,议论甚多。既然这是发生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就有必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作为今日改革高等教育的借鉴。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高校院系调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充分适应当时时代背景下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

1952年,新中国以“专才模式”为模板对当时的大学进行调整,主要依照苏联模式对高校进行合并、改组。

这一调整在根本上改变了自民国时期形成的我国高等教育格局,调整的速度、涉及的范围、重组的力度都是高等教育历史上少有的。

部分学者将院系调整视为纯粹的教育改革,对其持肯定态度。此类学者认为,院系调整不仅改变了当时中国适用性人才缺口的情况,还为彼时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后续保障。

但是仍有学者持不同观点,他们指出,院系调整速度过快,未能将人才培养质量纳入调整标准范围内,同时未能结合当下国情考虑,专业划分过细,且否定“通才教育”。

他们指出,院系调整改变了以往大学独有的内涵,部分优秀的综合型大学遭到重创,失去自身的元气,被拆分的大学远远多于重组后的大学,取消大学的独立性。

院系调整的范围及过程

五十年代院系调整阶段有哪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院系调整自1951年11月之前,是以局部的、个别的院校中小规模进行的。1951年11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工业学院院长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了我国院系调整进入了大规模的重组、调整阶段。此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分三次进行,分别是1952年以华北、东北、华东为重点、全面进行院系调整;

1953年以中南区为重点,华北、华东、东北三区进行专业调整;1955年—1957年将沿海地区一些高等学校或专业调整到内地。三次大规模的调整均是由教育部领头,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

从宏观角度看这三次调整,不难发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由主管单位召开会议,有关院校参会,列提纲、提方案、讨论修改进而开始调整、重组,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实施的有效性。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