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冢东千和西千的区别
地理位置不同、历史沿革不同。
1、地理位置不同。宝冢东千位于神户市滩区,而宝冢西千则位于宝冢市。
2、历史沿革不同。宝冢西千是宝冢歌剧团的总部,成立于1913年,是宝冢歌剧团的发源地,而宝冢东千的场馆则建于2002年,属于比较新的设施。
宝冢歌剧团的剧团特色
所谓“亚文化”,是指 社会 中存在的处于 社会 主流文化之外的小众文化,也被称为“次文化”或“非主流文化”。
比如个体外观类的——汉服、Cosplay、JK制服、美妆。
比如小众演出类的——饶舌、脱口秀、小众乐器。
比如街头技能类的——街舞、涂鸦、纹身、轮滑、滑板、跑酷、快闪。
以上种种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在玩,但你若以为“亚文化”只是年轻人的领域或地盘,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就拿街头技能类的来说吧,年轻人喜欢的街舞属于“亚文化”,老年人随处可见的广场舞,你也不能说它是属于主流文化。
还有,以下几种“亚文化”的圈子,大概就不会是年轻人的天下——比如说风水圈、玄学圈;比如说 汽车 改装圈、网络键政圈、战忽局以及 历史 宅……
所以,其实“亚文化”就在我们身边,不但经常与我们擦肩而过,而且一不小心就将我们包裹其中,甚至我们自己都会是参与者和体验者。
要我说呢,喜欢街舞的酷男潮女帅哥靓妹们,你们别看不上大爷大妈们的广场舞,因为大家其实都在街头混,都属于“亚文化”的一种。
反过来呢,每天都去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你们也别觉得在你们旁边练习滑板的年轻人,左摔一个大马趴右坐一个屁墩儿就是傻,别忘了这些孩子跟在冬奥会上拿金牌的谷爱凌,所玩的项目本质上其实是同款呢!
还有啊,很多煞有介事的“正义之士”老是看不上动漫啊、电竞啊,以为这是不务正业,认为这些玩意儿会毁了年轻人。
在老非看来,你大可不必持这种观点。
其一,如果上了岁数的人还记得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的话,那么我告诉你,它们就是那个年代超级牛的动漫。
其二,日本动漫很发达,其中有个非常牛的老爷子名叫宫崎骏,他既是动漫大师,也是动画编剧和导演,其代表作品有《千与千寻》、《天空之城》、《幽灵公主》、《侧耳倾听》、《龙猫》等等。他的偶像,就是《大闹天宫》的制作方——上海美术**制片厂当年的导演和绘画师。
其三,饶舌也好,电竞也罢;街舞也好,滑板也罢,现在都有各自的世界大赛——如果咱们中国人拿了冠军,那都是含金量极高的成就。
最后,大清朝的时候没有动漫也没有电竞,没有这些个所谓“不务正业”的玩意儿了吧?但那时的八旗子弟玩鹰逗鸟耍蛐蛐甚至吸大烟,全部都是大清统治阶层的“主流文化”,结果把大清玩了个腐朽透顶,把人们弄成了麻木不振,差一点把中国人几千年的“家国情怀”都给玩断篇了!
所以,“亚文化”不是毒蛇猛兽,玩“亚文化”也不等于不务正业。
话说回来——即便你再喜欢自己所玩的某个“亚文化”领域,“亚文化”都不是主流文化。即便其中 健康 的、艺术的某些类别也能登大雅之堂,但它骨子里的基因仍然是“小众”的。
反过来说,即便你再不喜欢,“亚文化”也是 社会 文化的一部分,它在我们身边都是随处可见的。
也就是说,“亚文化”本身是一个中性词——喜欢玩的人别想着能把它自嗨拔高,固执己见的人也别想着要将它一脚踩低。
作为一个认真普及知识的码字我,老非我还真是花了点工夫,认真梳理了一下“亚文化”的7个特点——以便让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1,小众性
“亚文化”只存在于少数人中,而 社会 大多数人并不能接受、或不感兴趣,甚至根本没听说过。
2,局部性
大多数“亚文化”都发生并流行于小部分的集体中。
3,独特性
“亚文化”的圈层,其人群可能处于同一地理位置,可能有同一信念、价值观,可能有同样的爱好。
4,广泛性
在任何 社会 主流文化的背景下,都存在着丰富的“亚文化”。
5,易变性
某一个“亚文化”可能在一夜之间产生、过气、消失;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并且“亚文化”都是不断产生和消失的。
6,影响性
因为主流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亚文化”在面对主流文化的冲击时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积极的改进,也可能是消极的反抗。
7,转换性
主流文化和“亚文化”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可能一个时代的“亚文化”会取代主流文化;反之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化也可以变弱成为“亚文化”。
在展开“亚文化”以下诸多的分项之前,老非我跟你打个赌——咱就不说你玩过其中几个了,我打赌你不大可能全都听说过。
1,汉服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四书五经中的冠服系统,以儒家经典、大唐《开元礼》、二十四史舆服志和其他经史子集为基础,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
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
近10多年汉服运动兴起,以恢复汉族民族服饰为主题,圈内有不同派别的细分,包括复原党、改良党、制作研习党、仙女党等等。
2,Lolita装
1976年,日本第一家Lolita品牌诞生;到了九十年代,Lolita装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 时尚 风格。
所以,Lolita装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其服饰以日本原宿街头的服装风格为基础,融合了维多利亚、洛可可、哥特时期的欧洲宫廷元素,再结合日式审美儿产生的新品类服饰。
圈内有甜系、哥特系、中华风等风格细分。
演变到今天,Lolita装已不仅是一种服饰风格,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可爱、精致、以及具备仪式感。
3,JK制服
JK为日语流行语,意为女子高中生,所以JK制服则为女子高中生制服。
JK制服一般为西式制服与水手服两种类型。
资深玩家甚至可以根据JK制服不同的校服特色,将其分为日本关东襟、关西襟、名古屋襟、札幌襟等类型。
4,Cosplay
cosplay是“扮装 游戏 ”的缩写,是指利用服装、饰品、道具以及化妆来扮演动漫、 游戏 、绘画及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角色;而玩“扮装”的人被称为扮装者(coser)。
基于这个定义,你可以想象这个领域可玩的东西有多宽泛——因为装扮者扮演的人物总有你感兴趣的领域,以至于很多人的手机中都会有Cosplay的美图。
5,异装
异装是指男性或女性通过穿着异性的服装,以及模仿异性的谈吐、举止等获得一种特别的满足感。
这个群体中有不少成功吸引网络流量的博主或播主。
6,美妆圈
怎么说呢,“美妆圈”在欧美日韩属于主流文化,而随着大量美妆博主的出现,它在中国也逐步要脱亚入主了。
美妆指的是运用化妆品和工具,采取合乎规则的步骤和技巧,对人的面部、五官及其他部位进行渲染和描画,调整形色,掩饰缺陷,从而达到精致美容的目的。
顺便说一句:千万别以为这个圈层只是女人们的天下。要知道近年来美妆男性博主越来越多,并且男性的美妆消费也在持续上升。
7,动漫宅
动漫宅的群体基数可不算小了——他们喜欢并研究动漫文化,总是不甘落后地体验最新发布的东西,并喜欢收藏这类东西。
动漫宅的口头禅是:动漫人物的口头禅、二次元、逛漫展、看live、买手办。
8,美漫圈
围绕美国漫威、DC、勇士、黑马等漫画公司出品大量作品而产生的“亚文化”群体,伴随着正义联盟、复仇者联盟等**在主流市场的大热之后,美漫圈逐步膨胀,开始产生有组织的聚会和线上的KOL。
但是,随着所谓“灯塔国”越来越多地暴露出真相,漫威**在中国的受众已不像之前那么火爆,这个圈子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9, 游戏 宅
正版的 游戏 宅——如果非要强调“正版”的话——是以微软、索尼、任天堂三大主机和Steam受众为代表的单机、联机 游戏 的群体,人均 游戏 时间1000小时起步。
当然, 游戏 宅还包括音游玩家、P社玩家、I wanna玩家、Galgame玩家、Roguelike玩家、Mugen玩家等小众 游戏 圈。
严格说来,王者荣耀、吃鸡等玩家不属于 游戏 宅。
10,网文圈
网文圈是以诸多网文网站为活动中心的网文作者及读者,要知道这个圈子基本上已经不能用“小众”来框定了——据社科院调查,全中国的网文读者数量已超过4.5亿!
所以,随着大量网文作品的制造以及影视化改编,加上90后人群逐步进入 社会 ,该群体逐渐主流化,未来将是脱亚入主的亚文化群体。
当然,近三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及 娱乐 圈的动荡,网文的影视化转换速度受到较大的影响。
11,同人圈
所谓同人,就是指读者从一部作品中衍生出来的其它作品。
同人圈衍生出一个当下很热的 游戏 ——剧本杀。
这个圈子里的人通常有比较高的忠诚度——你应该知道这个群体当年曾愤怒地同肖战粉丝玩过一次对线,并赢得了绝大多数路人的支持。
12,V家
这个V指的是“VOCALOID”,它是一款语音合成软件,是日本乐器制造商雅马哈公司开发的电子音乐制作软件——在软件中输入音调和歌词,就可以合成出原为人类声音的歌声。
VOCALOID最初是在日本流行起来,它的成功导致了Vocaloid软件的普及,代表作是甩葱歌。
在《初音未来—歌姬计划》 游戏 中,“初音未来”是开头动画的主角。
13,鬼畜圈
首先,不要把这个词跟某些人爱看的那款小**给弄混淆了。
随着抖音、快手等小视频播放软件的推广与普及,该文化圈的影响力也开始逐步放大。
14,桌游圈
桌上 游戏 发源于德国,内容涉及战争、贸易、文化、艺术、城市建设、 历史 等多个方面,大多使用纸质材料加上精美的模型辅助。
它是一种面对面的 游戏 ,非常强调交流。所以桌游现在已是家庭休闲、朋友聚会、甚至商务闲暇等多种场合下极佳的沟通方式。
圈内知名作品包括万智牌、 游戏 王、龙与地下城、克苏鲁的呼唤等;现已出圈的作品有三国杀、狼人杀、炉石传说等。
15,小众文化作品爱好者
这个圈子的覆盖面很宽泛,但又很小众。
这个小众文化作品,包括cult片、特摄片、实验音乐、摇滚、重金属、电音、民谣、音乐剧、歌剧、舞台剧、宝冢、演歌、和歌、落语、漫才、俳句、黑童话、轻小说、本格推理等爱好者。
其实以上文化种类有不少在国外是主流文化,但在国内仍属小众文化,随着 娱乐 节目的推广,漫才、摇滚、实验音乐等内容,已开始慢慢切入主流视野。
16,小众首饰圈
这个圈子的范围其实也不算小。
包括手作圈:即对配饰、小物、手工艺品的制作、改装。
手账圈:经过充分精心装饰排版的记事本。
以及火漆、纹章、橡皮章、装裱、外文书法、滴胶、羊毛毡等爱好者。
17,小众饮食圈
包括红酒圈、威士忌圈、精酿啤酒圈、自酿白酒圈、小众咖啡、老餮圈、代餐圈、军粮圈等小众饮食爱好者。
好吧,要说人家品味的可不单单是饮食,而是人生。
18,小众动植物圈
就是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热衷于养殖罕见异宠、爬宠、食虫植物等小种类的动植物,一不小心还研究和实操一下——如何在自己家里为它们搭建一个小型生态圈。
19,小众收藏圈
这个圈子可就不限年纪了,因为它包括但不限于文玩、星杯、球鞋、文具、兽骨、化石、陨石、琥珀、透明骨骼、蒸汽昆虫、兵人、复古小物等小众收藏。
这个圈子里的人,大部分对其收藏是否值钱并无执念。
20,蒸汽朋克
蒸汽朋克指一种接近于维多利亚工业时代,以蒸汽机械狂热为背景,所设置的架空世界观。
它的核心元素有指蒸汽、火焰、铜管、机械、皮革、废旧的设备等等。
顺便说一下,这个圈子里的人年纪覆盖面较大,包括70、80、90、00后的机械艺术爱好者。
21,赛博朋克
赛博朋克也是一种世界观——通常搭配色彩是以黑、紫、绿、蓝、红为主色调来描绘未来,建立于“低端生活与高等 科技 结合”的表现形式。
赛博朋克文学有着强烈的反乌托邦和悲观主义色彩。
22,后启示录
因为他们专注于讨论世界末日之后的世界,比如其中的废土概念——假设世界被核大战毁灭之后会怎样?
这个圈子的人群覆盖80、90、00对未来世界充满幻想的爱好者群体。
23,神秘学
这个领域的范围很大,包括魔法书、女巫、炼金术、催眠术、巫术、国际阴谋论、符号学、宗教学、仪式学、外星人、飞碟 探索 等很多细分领域。
24,土味
这个圈层是伴随网络短视频流行起来的一种“亚文化”,它来自于民间,具有极其浓郁的乡土气息,被称为“土味文化”。
其实这里面的“土”并不意味着粗俗,它可能是不合潮流的,同时也可能是很具备美学价值的——你知道,“接地气”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土”。
25,语C
这个圈子你若没听说过的话,可以将其理解为“戏精”。
语C圈内的人利用网络社群,集合起来扮演某些作品里的某些角色,并使用这些角色的身份来交流、并推进剧情。
26,老哥
是指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去了工作、家庭、财产,成为随时“提桶跑路”的老哥,以研究打日结的零工圈。
不知道你们在城市的街道上看见这些人,是否会想到——其实他们也有一个被定义的圈子?
27,模型圈
是指一些人不但对塑料模型很感兴趣,而且热衷于对其进行拼装、打磨、改造、喷涂——这里的模型主要以军事装备模型和高达模型为主。
模型圈主要是男性,年龄覆盖30-50岁,资深玩家必须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
28,娃圈
可别理解错了——“娃圈”并不是“晒娃党扎堆在一起的圈”,而是对以球形关节人偶为代表的的各类娃娃,进行观赏、化妆、装扮和改造的人。
好吧,这可是一个富贵爱好,以15-35岁的女性为主,基本上都来自于城市中产及以上的家庭。
29,改装圈
顾名思义——这个圈子主要聚焦于对机动车辆进行改造和改装。
一类是改装 汽车 摩托车,增加车辆性能;一类是改造外观,增加车辆美观;一类是改装房车,增加车辆舒适度。
这个人群普遍爱好越野和旅行。
30,电竞圈
围绕电竞选手、赛事、主播、解说等要素产生的电竞爱好者群体,以15-32岁的爱好电竞 游戏 的年轻人为主。
有人说,电竞圈堪称网络最大的“骚话”生产基地。
其他类别
比较常见而又好理解的类别,老非我就不再逐一展开了。
比如说偶像圈(以及发育得很畸形的饭圈)、直播圈(以及某些为了流量走向低俗的直播主)、带货圈(以及某些做虚假广告还拒不承认的人或明星)。
比如说军迷、键政圈。
比如说表情包圈。
比如说穷游圈。
比如说街头圈——街舞、涂鸦、纹身、轮滑、滑板、跑酷、街球……
比如说小众演出——说唱、脱口秀、单口喜剧、小众乐器……
比如说小众玩具——魔方,花切,转笔,指尖陀螺圈,巴克球,机器人,无人机,穿越机,航模……
还有技术宅、手工党、卡圈、羊毛党……
技术宅里面还有一个黑客圈。
虽然本文归纳了30种非主流的“亚文化”分支,但提到的已远远不止30种;并且有一些不 健康 的、甚至畸形的类别,本文都略去不表。
另外,面对“亚文化”巨大的外延,即便老非我再写下去的话,也依然是无法全部概括的。
但了解以上种种不但很有意思,也会让我们感觉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精彩。
还是那句话——“亚文化”本身是个中性词,它里面优质的、精彩的、多样的东西,既丰富了这个世界,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宝冢歌剧团是首先将revue(时事讽刺剧)引进日本的演出团体。上演于1927年的《梦巴黎》,宣布了时事讽刺剧时代的到来。而且宝冢所有的演员都是女性,这使它在世界同行中独树一帜。
1938年,宝冢在欧洲进行了它的第一场海外公演,随后它陆续获得了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的赞赏。此外,宝冢还引进了一些百老汇的音乐剧、如《西部故事》,还有世界经典名著剧目、如《飘》。1974年,宝冢又以《凡尔赛玫瑰》一剧,在日本引起极大的轰动。而且在之后的二十年间宝冢先后三度将《凡尔赛玫瑰》改编并重搬上舞台,并次次博得观众们的热烈欢迎。《凡尔赛玫瑰》成了宝冢歌剧团最受欢迎的歌剧代表作,因此兵库县宝冢大剧场前还立起了该剧的塑像。 组建一个全女性的剧团
在1913年绝非易事。除了少数例外,如杂技演员,人们甚至从未听说女性上台表演的事情。为了组建一个由家庭背景良好的女孩们构成的剧团,小林先建立了宝冢音乐学校,他宣布这是一个将女性培养成“贤妻良母”的教育机构,同时也在表演艺术方面训练她们。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就成了歌剧团的演员。到现在,宝冢仍被视为一所学校,其成员也被当作学生。剧团的座右铭是“清く(纯洁)、正しく(正派)、美しい(美丽)”。
宝冢是第一个将歌剧引入日本的剧团。20世纪初,当宝冢歌剧团诞生时,在日本的娱乐界占主导地位的是日本传统表演艺术,如歌舞伎和文乐。不过,宝冢歌剧团在喜欢新潮的大阪居民中受到欢迎,在首演十年后的1924年,剧团的知名度飙升,促使宝冢大剧场建成,这家专门的剧场可容纳3000人。宝冢歌剧团的
所有台上表演者,包括男性角色,都是女演员,这是该剧团最大的特色,也是它享有盛名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女演员扮演得如此逼真,许多人认为她们在表现男性魅力方面超越了男演员。这种由一个性别的演员扮演另一个性别的角色的做法,在歌舞伎中也有相反的表现,歌舞伎是一种全部由男演员表演的戏剧,其中扮演女性角色的男演员比真正的女人散发出更多的女性魅力。宝冢歌剧团由小林一三建立于1913年,他也是阪急电铁的建造者。小林想出兴建娱乐设施的主意,目的是增加他的电车乘客人数。至于这个娱乐项目的地点,他选择了宝冢,那时这里还只是一个拥有几家温泉小旅店的村庄。宝冢的全女班阵容,是开团时立下的规矩,而已经是剧团主动宣扬的一种特色。由宝冢女人扮演的男性,坚硬稳重的性格已经被消解,冷酷之余多了许多温柔,具有理想意味上的升华,这是许多日本女观众狂爱宝冢的主要原因。据说宝冢的男角训练是十分艰苦的,一个男角必须经过10年时间才有可能担任男主角。宝冢剧团要把女孩子训练成行动如风、喊声如钟的武士,走路、吃饭、睡觉等等都要像男人一样。 宝冢歌剧团成员的升迁管道,为明星制与学年成绩制并行。戏剧演出等相关公开场合以明星制为主。其他时候则以学年成绩制为重。
明星制度是剧团用来筛选主演明星的方式。所有入团未满七年的演员,都必需参加新人公演的演出(指让年资未满七年的年轻演员演出大剧场公演的剧目)。剧团会在参加新人公演的演员中挑选适合的演员来担任主要角色,其中饰演主演明星角色的的年轻演员称为新人公演主役。拥有新人公演主役经验的演员,剧团会视年资、受欢迎度等条件,让她主演小剧场公演,藉以累积剧场主演经验,之后才有可能升任至三番手、二番手、甚至主演明星。这个新公主役→小剧场主演→三番手~主演明星的过程,宝冢迷称为明星路线(スター路线),依序此系统升迁的演员称为路线明星(路线スター),相对者为非路线(路线外)。由于剧团的明星制度是属于金字塔结构,因此有些路线明星会无法往上晋升而回归一般的升迁制度,这种情况俗称为掉出路线(路线落ち)。(※注意此为非官方用语,使用时请小心。)
通常一名路线演员由入团至升任主演男役需花十年以上的时间,而主演娘役大约为四年至八年,主要视当时的人事流动状况而定。在剧团主演固定制成形后,最快就任的主演男役是天海祐希(1987年入团→1993年月组就任);主演娘役是黑木瞳(1981年入团→1982年月组就任)。最迟就任的主演男役是大空祐飞,约17年半(1992年入团→2009年就任);娘役则是渚あき,约13年半(1988年入团→2001年星组就任)。主演明星的在任期间长短亦有不同,近年来的任期多为二至四年(约四至六套大剧场作品),但也会因演员意愿,剧团人事安排调节而有所增减。如原宙组主演娘役花总まり的任期就长达13年(1994雪组就任→2006年宙组退团)。其它任期较长的主演明星尚有和央ようか(约7年)、剣幸、こだま爱、麻乃佳世、白城あやか、月影瞳、春野寿美礼(约6年)。超短任期者则以高岭ふぶき(389天),新专科制实施后的匠ひびき(221天)、絵麻绪ゆう&绀野まひる(221天)、贵城けい&紫城るい(219天)为代表。
学年成绩制同日本企业年功序列制,入团演员最初均由戏分非常轻的龙套角色开始做起;若是同学年的成员,则视年度测验的成绩排名和舞台上实际的表现来决定。随着年资的增加,出场的时间和戏份也会越多越重。各组年资最久的演员尚需担任名为“组长”、“副组长”的行政职位,负责管理该组公演相关行政事宜。学年成绩制表面上看来只是非路线人员角色的安排准则,实际上影响非常深远,从海报上艺名的排列顺序到后台的化妆台位置,都是依照学年成绩顺来决定。甚至连已退团生徒参加剧团相关者的婚丧喜庆或是剧团重大仪式时,也会依学年成绩顺为参考来排列座位先后顺序。 专科:专科内分为新、老两组,老专科基本上都是在演出中扮演“父、母、叔、姨”的老演员。 新专科(已解体)基本上是由有一定实力的成熟演员构成,往往会去各组协同演出担任重要角色(中国的FANS多称之为“插花”或者“空降”)。 生徒:宝冢STAR自宝冢音乐学校之学生至各组TOP STAR皆称为生徒,亦即学生之意。
上级生/下级生:所谓宝冢即可为一学校团体,因此有练习室=教室;导演=老师;演出=学生等说法。比较之下学姐即为上级生,学妹即为下级生。的确,一般理解上、下级生是上面这样的意思。不过按照管理的意思:下级生泛指研一至研七的生徒.这一种类生徒与宝冢是雇佣关系(即有一定的底薪),也就是包薪制。上级生泛指研七以上的生徒,这一种类是以合约形式聘雇。
爱称:宝冢生徒各自为自己所取之暱称。所以大家会发现同一个人的名字好几种叫法的情况。同组中生徒所用爱称有重覆之情况,则由下级生的一方自行更改。 男役:反串男性角色之宝冢生徒。
女役:原为男役却安排演女性角色者即为女役。 娘役:担任女性角色之宝冢生徒。
OG:全称是old girl,指的是已经退团的前宝冢演员。在团的则被称为生徒或者现役间奴。事实上就算从音乐学校毕业了,只要还在团就仍然是学生,从学校毕业进入剧团被分配到各组之后就算是研究生的感觉,所以常常可以看到说某位star已经研十几了之类的,所以退团也称为毕业。
公演:一个剧目的正式对外演出。每次公演会由一整组成员和专科之生徒於宝冢大剧场上演1月後转致东京宝冢大剧场再上演一个月。公演内容一般包括:一个半小时的正剧部分和50分钟左右的SHOW部分,各自有自己的主题。 大初日:每次公演的第一日。 千秋乐:每次公演的最终日。
逸翁:即宝冢创始人小林一三的雅号。 振付:即编排舞蹈的人,宝冢比较著名的振付家有羽山纪代美。 名场面:著名的,出色的,有纪念意义与记录价值的某些场景与片段。 稽古:即为中文之练习、排练。 香盘:在稽古集合日当天所公布的角色分配表。横列依照演出者之学年及成绩顺序排列;纵列依照演出者场数排列。如此在哪一场有谁需出场均可一目了然。 银桥:位於乐队前方狭长的舞台,於昭和6年初次启用;这是为了拉近与观众距 离的设计,宽度约120公分,演出者背负大型羽毛,排列於银桥上演出, 予人华丽眩目的感觉。早年於舞台上方另有一做座称为“金桥”的设备,如今已不使用。 大阶段:在MonParis中出次登场时是16阶,现在则有26阶,高4.29公尺,脚底可踏之长度为23公分,平时收成平面置於舞台後方可做背景电光效果,推出固定为阶梯之时间为2分20秒。 花道:以前是指由舞台延伸至剧场的两条长型过道式舞台,也是为了可以拉近与观众距离和增加舞台层次感的设置。现在大家口中的“花道”一般是指TOP卒业退团时手捧白花与FANS们挥别致意的那条剧场门外的著名小道。 BOW:是宝冢BOW HALL,位于兵库县宝冢市,在宝冢大剧场旁边修建的小剧场,专门用于提携新人之用。 初舞台:自宝冢音乐学校毕业之生徒,入团後第一次公演(主要是跳舞)以Line的形式绕行银桥,并在开演前或在节目中排入「初舞台生口上」向观众自我介绍。 前披:就是先行披露。是一个top初登场的第一个正式剧。这一个不是在大剧场上演,而是在其他剧场(例:梅田艺术剧场、日本青年馆、中日剧场)上演。由於在大剧场上演的剧才叫披露目,这一个由top热身的剧就叫做先行披露。 披露目:准TOP STAR成为TOP STAR之後第一部大剧场公演。 新人公演:每一公演皆有一日由研7(入团7年者)以下的生徒演 出与本公演同样的戏码,给予新人成名及累积经验的机会,由1952年8月雪组的「花之响宴」开始。 告别目:即退团作,TOP退团前的最后一次大剧场公演。 再见秀:トップ退团公演时,千秋乐(公演的最后一天)或是前乐(千秋乐的前一天),正式公演完了以后特别帮トップ上演一场特殊的秀,回顾这个トップ任内重要的作品,欢送トップ退团。第一个再见秀是由1963年的明石照子(雪组)开始的。 TCA/TMP:TCA在95年之前都称作TMP。Takarazuka Creative Arts 亦是现在宝冢现时在出版DVD及属下经理人公司所用的名字。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宝冢出品”。精准一点来说,TCA是一个总称:属下有歌剧团,Skystage,经理人公司及一些非剧团演艺制作(和央的07年1月演唱会及朝海的Primary Color都是由TCA制作)。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各组大汇演”,是剧团每年一度的takarajennu的祭典,各组star们云集出演的特别公演,相似于团庆。 Skystage:宝冢旗下的专属电视台之名称。 前夜祭:大事件与公开活动之前的一种宣传,有点类似预告篇的东西,通常包括制作者访谈和一些预告影像。 全擦:即全国巡演。 乐屋:就是后台的日文直译。 路线内/线路外:线路内就是指风格符合宝冢传统要求的的生徒。路线外自然就是风格比较歪,不见得不好,但是不太正统。
传统娘:指形态妩媚,容貌清秀,气势上不能压过夫君但又不能被忽视,而且得是媳妇脸的娘役。 初代目:剧团第一次公演的剧目。以此类推第2次3次再度公演相同的剧目,就称为这个剧目的二代目,三代目。 开幕时演出者亮相:在幕开启的瞬间,演出者必须确实就定位,因此後台经常可看见演出者为了赶著登场在幕後慌忙奔跑的画面。 歌姬:在宝冢用语中则泛指在谢幕时第一位步下大阶段中央的领唱歌手,多以娘役担任此一要务,主要讲求卓越的歌唱能力。 Line Dance:即为康康舞(大腿舞),自昭和2年「Mon.Paris」初次登场以来被视为宝冢歌剧的象徵之一,通常以下级生的3、40人组成;过去亦有由126人所组成的纪录〔昭和61年星组的「Revue交响乐」〕。 Parade:一场公演即将结束时全体依地位走下大阶段之绕场谢幕。 DC:即Dancing Crazy,是TCA旗下的几位OG共和的一场以舞蹈为主的演出的名称。 斜面舞台:这是将舞台整个倾斜像蔬菜卖店的展示台一样,为了使观众能看见舞台深处的演出所使用的装置。 球镜:是指舞台上方吊著的镜面旋转球,可以制造出剧场内星光流动的视觉效果。 年贺式:每年一月一日的早上集合生徒、干部及剧团关系者在教室中所举行的祝贺新年仪式。 大运会:就是宝冢80和90周年纪念的时候整个剧团举行的一场大型运动会(各组的表演和比赛),应该是每十年一次。 堇花密码:宝冢姑娘们的年龄,现在基本已经大公开了,曾经是很神秘的。 大羽根:公演完毕谢幕之前,演员们最后亮相时或做交代式时所背负的一种华丽装饰,一般地位越高羽毛越华丽(宝冢“近代史”上有一位例外最不喜欢背大羽根的低调首席,TOP生涯中就正式背过一次(「百万个梦」),她就是天海祐希)。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