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有多少教派?又有多少位活佛?
藏传佛教,主要的教派有五大派:
1宁玛派,由于该教派僧人只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红教。
2,萨迦派,由于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
3噶举派,因该派僧人按印度教的传统穿白色僧衣,故称为白教
4格鲁派,由于此派戴**僧帽,称为黄教
5噶当派,与格鲁派同一发源。
其中各派的分支很多。
至于活佛,现在在西藏,凡是寺院住持,都称为活佛。
藏传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也称藏语系佛教,与汉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藏传佛教和密宗或金刚乘并非完全一样的名词:藏传佛教可以包括密宗及其他大乘佛教的分支,但密宗却是源自金刚乘的佛教分支。
藏传佛教始于松赞干布时期,自莲花生大师来到西藏,制服了外道(苯教),逐渐建立了藏传密教的基础,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过朗达玛灭佛的波折,佛教经过灭佛运动的破坏后重新振兴,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格鲁、觉囊等各派的传承,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的特殊局面,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藏传佛教,苯教,喇嘛教
藏传佛教常被人以为是一种具神秘及原始民族色彩的宗教,一般人把它称为“密宗”或“喇嘛教”,这些称呼和藏传佛教的内涵有些许的不同。藏传佛教是佛教各宗派中的一部份。佛教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由本师释迦牟尼佛弘扬,传至今天,主要分为南传(即缅甸、泰国及斯里兰卡一带之佛教)、北传(中国、韩国、越南及日本等地盛行)及藏传(西藏、尼泊尔、不丹等地盛行)。佛法在传入各地以后,或多或少都因为风俗文化而演变成为具地方色彩之宗派,但其教义与本师所弘传的并无分别,只是在表达上及仪式上有所不同。
藏传佛教主要分为四大主流派别,分别为:格鲁派、萨迦派、宁玛派及噶举派。在中文中,这四主流派别因其服饰及建物之特色而常被称为“黄派”、“花派”、“红派”及“白派”。
一般称呼的“黑教”是藏族的苯教之俗称,是一种佛法未传入西藏以前的本土信仰,与“密宗”及佛法毫无关系。苯教是一种祭祀大地山河的泛灵信仰,其中部分教士吸收了一些佛法名词及教义,在佛法传入西藏之后,苯术已不如佛教盛行。苯教在川北一带有不少的信徒及法师。
“喇嘛”一字解作“无上”,被用作任何一位法师之尊称,等同遇到德高望重的僧人时会尊称为“师父”一般。时至今天,我们把任何西藏僧人都称作“喇嘛”;乃至在印度,有些人把任何西藏人不论老少僧俗男女都称作“喇嘛”,甚至有人以“喇嘛”为姓氏的,这些都是后期之文义衍变,与原来意义定有所差异。“喇嘛”并非西藏法师的独有称号,西藏的人把汉地法师称作“汉喇嘛”(Gyalama)。而藏地习俗,对于普通僧人,称作“扎巴”。
藏传佛教包含了完整之小乘及大乘戒律及教义,故此也包含了密宗的教义在内,但并不是说藏传佛教就等于“密宗”。密法只是藏传佛教的一部份而已。一位西藏的僧人未必就一定学过密宗,所以把藏传佛教各派统称作“密宗”并不确切。
藏传佛教教派
宁玛派 (又名“红教”或“古宗派”)
噶举派 (又名“白教”)
萨迦派 (又名“花教”除了萨迦本派之外,尚有哦巴、茶巴、种巴三支派)
觉囊派
噶当派
格鲁派 (又名“黄教”)
希解派
觉宇派
廓扎派
夏鲁派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