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道教和道家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02)阅读数 1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道教道家

道教和道家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道家与道教的联系:

一、道家是道教的重要思想来源。道教推崇的“道”,道教以老子为教主和尊神,以《老子》为诸道经之首,从中敷演出炼养的理论。道教又神化庄子,将《庄子》以及《列子》、《文子》、《阴符经》等道家著作诠解为道教经典,使道教具备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石。

二、道教是道家的一个重要分支。道教不止是在形式上名义上借重于道家,在内容和精神上也有所承接,因此,从道家向道教的过渡自有其内在的轨迹可寻。神仙式的幻想在道家并非最主要的成分,附带的说法,成为后来道教构造神仙世界神仙人物的思想营养和蓝本。

三、道家与道教在若干根本理论上血脉相通。道家与道教在理论上的相通主要在宇宙论和养生论两大部分。道教与道家对道的理解相同,对道的运用有异,换言之,道体相同,道用有异。

道教哲学家则常常把道理解为宇宙本源或本体,这样的道论与道家的道论恰相契合。道家重生轻物,其养生论包括炼神与养形,而以炼神为主。道教欲长生必重养生,其炼养学说正是发挥了道家的养生论,而偏重于养形。

四、道家思想借助于道教而延续而深化。魏晋玄学以后,道家作为独立的学派再无传承世系,其著作托于训诂考据之学而流传,不再有独立的道家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唯一能够从理论上承接和发扬道家之学的,是道教中清修学渊的道士。

五、道教是道家的一个特殊的流派,它对道家有所继承和发展,也有明显的转向和偏离。道家学者可以不信道教,然而道教学者无一不依道家。道教不论何家何派,均修习道家经典,自居于道家旗帜之下。这样就形成了道家和道教在历史上有离有合、同异并存、纠结发展的复杂状态。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一、道家和道教的根本旨趣不同。道家与道教旨趣的不同集中体现在生死观上。老子虽强调爱身长生,但他所说的“长生”,本意是长寿,不是永生,《庄子》以生死为气之聚散,乃自然之道,生不足喜,死不足悲,顺之而已。总之,道家淡漠于生死。

道教不然,它把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作为最核心的信仰,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一目标,相信经过炼养,人可以在活着的时候就脱胎换骨,从生理上超凡入仙,永享仙寿。道家的生死观是“顺乎自然”,付之命运;道教的生死观是“反乎自然”,自作主张。

二、道家与道教对鬼神的态度不同。道家高唱天道自然无为,否认有主宰人间的神灵存在。老庄之学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保持了无神论的传统。道教扭转了道家的上述倾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回到了宗教。道教由于将世界二重化和崇拜神仙而具有了真正的宗教性,成为一种宗教体系。

道家则始终是非宗教的学术派别。老子、庄子,作为古哲人看待便是道家;作为仙真看待便是道教。《老子》、《庄子》、《列子》、《淮南子》等书,作为古代哲学著作去研究和继承发扬便是道家,作为神谕丹书去领悟和信仰便是道教,其间的差别,并不难分辨。

三、道家和道教的存在方式不同。道家作为一种学术文化只存在于思想意识领域,以其智慧与美学的力量打动人心,影响社会,只拥有思想传播的手段,道家人物之间的来往仅以思想观点投合为连接,没有固定的组织系统。

道教不止有确定的思想信仰,还拥有相应的宗教组织和活动,有教徒、宫观、科仪、制度,有采药、炼丹、占卜、符箓、咒劾、斋醮等活动。因此道教就不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形成现实的物质力量,是一种社会综合体系。

四、二者产生于不同的年代。道家由老子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

1、发展方向不同;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儒家治世、儒者言性,儒者劳心,儒者贪著,儒者有为,儒者分别,儒者治外。

道家治身。

佛家治心,佛者见性,佛者安心,佛者解脱,佛者无为,佛者平等,佛者治内。

2、发源地不同;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道教和儒家思想都是起源于中国,老子和孔子是代表人物。

3、主张不同;

儒学主张“正人先正己”,认为应该自己遵守礼法,然后再要求别人这么做。而且往往是高级别的“礼”,如父、夫、君,要求级别低的“礼”,如子、妻、臣。而且特别要求低级别的“自律”。即尽量作出服从的样子来。

道教则从“相对”的观点,认为佛教所说的“苦”就是“乐”。作为“意识形态”的道教,与要谈的《老子》存在根本的区别。

道教不等同于道家,道教传承了道家养生的思想,体现了真我的意识。而道家的思想范围更广大,强调无为,无为,即出世,其更强调的是顺应自然,探求人和自然的关系。

佛教比较特别。佛教认为“四大皆空”,“生即是苦”等等。

道教,佛教,孔子思想,三者的联系:

1、“孔子的思想很多都是从道教上得来”这句话不太妥当。

孔子在世时曾多次向老子求教,求的是礼。道家是老子创建的一个学说,道教与道家是不同的。

道教是以道家思想,黄老思想为基础,杂糅神仙精怪,练丹求药的宗教,成形于东汉末年。所以,孔子的思想并不是从道教中得来的。

2、关于“佛教的很多思想又受到了孔子思想及中庸观点的影响”。

因为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在这时期占了统治地位,后来兴起的佛教不可避免地收到孔子思想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

道教中讲求修练养生,佛教中因果轮回等观念流传开来,人们烧炼丹药追求长生,或写经造佛,修建寺观,以求冥福,如唐代诗人杜枚所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百度百科-佛教

百度百科-三教合一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