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202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试点班的创办

桃子6个月前 (06-18)阅读数 5#大学排名
文章标签年中

少年班的出现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实践。

少年班自创立以来,坚持从“破格选拔,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出发,不断探索和改善教学管理模式,倾力保证少年班教学和管理的开展。三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凝炼成了“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基础与创新并重”的办学理念和重基础、“轻”专业,注重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的宽口径个性化培养模式。秉承中国科大的办学理念,目标定位为培养未来10-20年后中国乃至世界上学术界、产业界科技创新的****。

在培养模式上,少年班以“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进行贯穿大学全程的、将课程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机融合的自主化学习与研究的培养过程。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的先进模式,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学生进校后先打基础,少年班学生进校后一至二年不分专业,首先集中强化数学、物理、英语和计算机科学等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接近相关专业的要求。同时强调对现代科技前沿的了解和人文素质教育。一至二年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志向和潜力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实行在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学习,结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在导师的指导下跨学科选修课程,提前选修课程,提前进入科研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活动等,也允许学生根据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学习进程,实行弹性学习。

为加快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中国科大在少年班三十余年教育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于2010年放宽年龄限制、创新招生选拔模式,开办“创新试点班”,运用少年班的特色模式培养。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7楼的“创新工场”,从早到晚热闹非凡。走进其中,经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或围着办公桌讨论,或在车床、铣床、数控机床前加工,或用3D打印机打印零部件做拼装。 

 “这里不仅有各种设备,还有老师和学长的耐心指导。”学生夏华梁说。他平时就喜欢摆弄机械零件,没课时几乎都“泡”在“创新工场”里。 

 这只是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田”的一个缩影。 

 2013年初,机械学院作为武汉科大的教改特区,率先提出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大学四年的课程教学中。 

 为了给学生设立“创新工场”,机械学院专门腾出了办公场所,两年投入150多万元购买机械设备和材料,3年投入60多万元资助、奖励学生申请专利、参加竞赛。 

 用院长曾良才的话说,“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要有从事创新活动的平台”,“还要舍得花本钱”。 

 “低头族”的头抬起来了 

 “一栋大楼失火了,消防人员无法靠近,我们设计的机器人灵活地爬上一级级楼梯进入火场,通过车载摄像机传回现场图像。”2012级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学生杜丽站在讲台上,一边播放视频,一边讲解爬楼机器人的结构和功能。 

 杜丽讲完,同学们接二连三地发问,有的还直接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图和她争论。 

 为了让学生活学活用专业知识,“机械原理”课教师侯宇让学生们自由分组,运用理论知识,设计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用任何方式展示,“比比谁的最有创意”。 

 课下,学生们都不甘示弱,查资料、搞设计、做课件,忙得不亦乐乎;课上,台上在演讲,台下忙“挑刺儿”,气氛特别活跃。 

 “学生们的创意让我惊叹,参与的热情也出乎我的意料。”侯宇说,“课堂没有了‘低头族’。” 

202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试点班的创办

 研讨课堂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许多“金点子”应运而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杜丽学会了用专业理论精确计算无动力小车车身和轮子的质量比例,设计制作的小车获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二等奖。 

 研讨课堂也带给老师们不小的挑战。“学生通过课下学习,了解了大量前沿信息,课上会提出各种问题,老师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备课才能应对。”侯宇说。 

 在明确要求主干课程必须开展小班研讨的同时,机械学院将研讨课的课时费提高20%,还专门筹集36万元资金,建设9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专用教室,打造有利于研讨的课堂环境。 

 如今,像这样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研讨课堂,在机械学院比比皆是。 

 本科生享受研究生“待遇” 

 今年3月,机械学院大四学生高旭峰去北京参加中科院研究生复试。当面试教师问及参加过什么竞赛,做过哪些科研时,他拿出了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三等奖、湖北省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一等奖、申请专利10项、发表论文3篇的资料侃侃而谈,获得考官们频频点头。 

 谈及自己的成长,高旭峰说:“导师的指导,让我的创意变成了一个个成果。” 

 在机械学院,各班班主任均由专业老师担任;“卓越班”“产业班”“精益班”等试点班实行导师制,5名学生配一名导师;所有的办公室、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只要有想法,就可以找导师交流。 

 大二时,高旭峰萌生了申请专利的想法,但担心“这么高大上的东西,自己搞不定”。班主任李公法得知后,一再鼓励他把创意清楚表达出来。 

 申请第一项专利时,李公法帮着高旭峰反复修改,并联系了专利代理机构。专利的成功获批令高旭峰灵感不断喷发,他先后开发出“空调过滤网清洗装置”“水果套袋自动撑袋装置”“自动洗鞋机”等8项专利。 

 在和队友备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时,高旭峰团队的机器人频频出现故障,急得大家团团转。他们求助于学院教师曾镛,并在曾镛的建议下,将轮子和电机之间的6根控制线改为两根,不仅解决了故障,还大大提高了精确度。 

 面对学生的请教,教师们虽然有求必应,但并不直接告诉答案。 

 高旭峰和队友们设计的“对打机器人”在室内运行良好,搬到室外却纹丝不动,反复琢磨也查不出原因。一旁观看的教师拿过一块纸板挡在传感器上,机器人转动起来。大家恍然大悟,为机器人更换了光纤传感器,彻底解决了问题。 

 在机械学院的办公室、实验室里,经常能看见老师给学生“开小灶”。“我们的本科生享受的是研究生待遇。”高旭峰说。 

 “双创”时代的幸运儿 

 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显而易见。近3年,机械学院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273项,申请专利73项,5人成功进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基地。 

 夏华梁与同伴在“创新工场”里捣鼓出了“便携式多功能机械原理机构演示仪”,并带着仪器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与包含众多知名高校参赛队的200多支队伍同台竞技,最终获得一等奖。 

 与夏华梁同年级的丁齐全,利用学院购买的3D打印机自学基本原理和结构,并从网上买来千余元的零部件自己组装了两台,大大降低了购机成本。大四时,丁齐全成立了武汉纬度空间文化有限公司,用3D打印机帮客户将创意变成实物。运营4个月,公司月均营业额已达1.5万元。 

 杜丽所在的班级,因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8人保送或考上研究生,其余22人于今年4月初之前全部就业。 

 而在毕业季的匆忙中,高旭峰连续收到了3个喜讯:应聘的3家单位先后投来了“橄榄枝”;以专业复试第一的成绩被中科院录取;申请的第七、八项专利收到了“通过”的回复。面对喜讯,高旭峰并不意外。“在我们学院,像我这样的学生多着呢。”高旭峰说,“学院实施的创新人才培养,让我们成了‘双创’时代的幸运儿。”(通讯员程毓记者柯进)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