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求古今中外一些身残志坚的名人事例
1、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出生的第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石墙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2、爱迪生
1854年,伊利湖南岸沿着湖铁路通车,使得米兰运河的商船生意大减,爱迪生父亲的生意已经没有办法再维持下去,因为一家生活日渐困苦,为了另谋发展,爱迪生一家就此迁居,他们离开米兰搬到密歇根州休伦港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开始新的生活,搬到新居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
后来,爱迪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
3、司马迁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4、张海迪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5、霍金
在他21岁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后他也消沉过一段时间,极度失望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努力去帮助一些人们。医生当时预测他最多只能活2年,但2年过后情况并不是非常糟糕。
患病后,霍金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理想,果断的“站了起来”,继续了自己的研究。他自己在个人传记中谈到,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
生活中有哪些真实的身残志坚的人物?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甘其食的创始人——童启华。
2009年,甘其食仿佛是一夜爆红,杭州几乎每条大街小巷都能找出一家甘其食包子店。而这家连锁店的掌门人童启华,显然比甘其食更具传奇色彩。他是典型的理工科高才生,同济大学1995级,毕业于自动化控制专业,从不懂餐饮到做出极致的包子,童启华花了四年时间。在长三角刮起“甘其食”风暴后,他还把包子店开到了美国哈佛大学旁边。
作为校友福利,在2015级开学报到日时甘包包在同济大学生活动中心搭建起包子烹饪厨房,现包现蒸,向新入学的学弟学妹们每人赠送两个包子,共赠送出两万个包子。
而在同济大学里,两个主校区内都有甘包包的门店,嘉定校区里这家店位于校园生活区到教学区必经之路上,清晨来不及去食堂吃早餐的同学们总会在这家小店前排起长队。
当然还有同济之魂——李国豪。
他是同济大学历史上最优秀的代表之一,作为著名科学家,他在结构力学和桥梁工程领域的重大系统性成就和开创性的贡献,举世公认。60年代著出学术著作阐明了武汉大桥的晃动问题和南京大桥的稳定问题,为此后我国大桥的设计扫除了诸多障碍;80年代成功解决了宝钢工程位移问题,同时节省了资金,缩短了工期;还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大小洋山深水港的立项和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国豪先生值得我们每个同济人引以为傲。
谢谢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张海迪: 在张海迪五岁的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了高位截瘫,但是张海迪并没有因此对生活放弃希望,而是凭借自身的毅力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她虽然没有机会跟其他同龄人一样去教室上学,但是她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等。1983年,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的新雷锋?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1993年张海迪通过论文答辩和考试,获得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2、斯蒂芬?威廉?霍金 霍金生于1942年。1963年,21岁的他不幸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细胞病。 当时医生告诉他只有两年的生命,可是他却一直坚持活了下来,尽管只能坐在轮椅上面,只能活动三根手指和两只眼睛,疾病已经使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 。但是他却写出了让全世界震惊的《时间简史》3、华罗庚中毕业之后曾经进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但因为学费而中途退学,所以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但他凭借自学在20岁时以一篇轰动数学界的论文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后来又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另外还有很多海内外的身残志坚的人,他们都凭借自身的毅力完成了大部分健康人都没有完成的事情,我们要努力向他们学习。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