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北大学“树梁计划”具体情况是什么。。
创新培养模式 培育栋梁英才
东北大学推出“树梁计划”
为深入贯彻《东北大学落实的实施办法》,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在认真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的经验、参考国内外同类大学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东北大学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计划—“树梁计划”》。通过凝练本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模式,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东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树梁计划”以靳树梁院士的名字命名,秉承“知行合一”的东大精神,旨在建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各行各业需求的栋梁。本期就我校拟实施的“树梁计划”内容做简单介绍,以便广大师生员工能直观深入地了解该计划的详细内容。
“树梁计划”是借鉴国内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法和东北大学30年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拟实行的东北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计划,暂以靳树梁院士的名字命名为“树梁计划”,“树梁计划”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通过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优化资源结构,在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创新与创造潜能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和有效途径,促进和引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树梁计划”的内容包括完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卓越工程师计划”,完善“应用卓越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行业领域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下:
完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围绕把东北大学建设成为“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培养具有远大抱负和国际视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域内的领军人才。
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精心设计,举办“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采用项目驱动、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专业基础、设计能力、国际交流为培养主线,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通过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英语授课、专题设计、综合设计、创新试验、科研训练、工程实践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实验班”由具有较大的学习潜力或特殊专长的优秀学生组成。实验班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实施个性化培养,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强调实践环节与课程内容的动态性;设立导师委员会和导师组,院士、知名教授亲自为实验班授课,担任学生导师;设立实验班网站,为新生提供良好的学习阶梯和导向;实验班单独组班、单独管理,单独设立成绩优秀奖学金。
学校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院,举办诸如
“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类型的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出台《东北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学生选拔、培养与管理办法》,统筹实验班学生免试推荐研究生、奖学金设置、课程互替、学分互认等,提供必要的经费投入、政策保障和配套管理措施。
落实“卓越工程师计划” 完善“应用卓越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方案为主要内容,完善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具有东北大学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定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实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路清晰,教师来源于学校、企业,涵盖国内外高校及企业,队伍强大,培养方案全面可行,学生选拔、录取政策稳定,办法合理。
学校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院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部批准专业的基础上,继续在其他专业举办符合“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班。
以行业领域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完善“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依托,通过开放跨专业选课,鼓励学生修读跨学科课程。设立跨学科联合培养实验班,支持有条件的学院率先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条件成熟的学院,逐步推行“主专业n+辅专业x”多元化、交叉复合培养。
为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跨专业的课程,出台《东北大学本科生跨专业选课与学分认定办法》等政策予以推动,试行在导师指导下的选课制,实现专业间不同课程群一定量的学分互认。
完善“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突破高校与外部科研机构的机制体制壁垒,共同探索校所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学术高地。
东北大学-中科院“材料科学本硕博贯通英才实验班”
为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内一流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学术氛围。要深入总结校所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经验,继续完善“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发挥其示范作用,推动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企业、行业的深入合作,采取更多的协同创新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树梁计划”的组织实施
健全组织机构。学校成立“树梁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任组长,统筹“树梁计划”工作的规划、组织与指导。下设“树梁计划”工作组,由教务处和各单位本科教学负责人组成,负责“树梁计划”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落实。
学校根据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趋势,提出“树梁计划”的工作内容、工作模式,制定相关的政策与制度,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各教学单位根据学科优势、专业布局、资源条件和学生需求等实际情况,本着“理念前瞻、组织周密、协调平衡”的原则,积极稳妥开展“树梁计划”所倡导的多样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经学校组织专家论证、审定后实行。
为学生配置优质资源。学校为入选“树梁计划”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如聘请优秀的教授授课、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导师制、选课制和小班授课,开放实验室等,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为入选“树梁计划”学生提供奖学金的同时,还提供一定数量的研究经费,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体验创新提供经费保障。为入选“树梁计划”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本硕博连读、参加国际交流学习、出国深造等。
为教师提供必要条件。学校对参与“树梁计划”教师所付出的劳动给予充分的肯定,所开展的“树梁计划”项目列入学校当年教改重点项目予以立项支持,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相应的激励政策。如“树梁计划”学生授课或指导学生的时间计入教师工作量,比照相应教学任务计算工作量及其教学绩效津贴,同时,在提职晋级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
这个计划是2013年9月份开始实施的,若干年内必使东北大学有质的飞跃,不是每个学校都能与中科院弄本硕博贯通英才实验班, 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成立诸如“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的科研、经费、实验平台、师资等的条件,东大发展一天一个样
1、东北大学理科实验班高考成绩要求高:考生需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要求在理科综合或数学、物理、化学三门科目中取得较高的分数。
2、东北大学理科实验班综合素质评价:除了高考成绩,学校还会综合考虑考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科研实践经历、社会实践活动等。
3、东北大学理科实验班学科特长:学校对考生的学科特长有一定要求,要求考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有较强的基础和潜力。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