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装甲车、坦克和步战车的区别

乐乐1年前 (2023-12-02)阅读数 11#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机枪重机枪

装甲车防御能力强能运输物资、兵员可以以速度攻击敌人而不失自己的防御!

坦克的防御能力更强体型庞大战斗力强 拥有火炮、机关枪、或小型站弹

运动速度缓慢以履带为脚行进可以同时以火炮压制火力、以自带枪扫除步兵障碍

与装甲车相比 战斗力更强 压制力更大 但速度稍逊

步战车

步兵战车是供步兵机动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在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等方面都优于装甲人员输送车,并且车上设有射击孔,步兵能乘车射击。步兵战车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其任务是快速机动步兵分队,消灭敌方轻型装甲车辆、步兵反坦克火力点、有生力量和低空飞行目标。

步兵战车通常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类型,1967年首次出现,目前装备的国家和地区达30多个,俄罗斯装备数量最多,其次是美国和西欧。发展趋势是:增大车载机关炮口径,进一步提高火力;采用特种装甲和稳身技术,进一步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增大发动机功率,进一步提高机动性。

问几个坦克高射机枪的问题?

轻机枪应该是可以单兵携行的,有随身脚架,多用弹匣供弹,使用中口径弹药,如二战时的“布伦”、“歪把子”。重机枪是班组携行,弹链、脚架等必须分开携带,使用时再组合,多使用12.7大口径弹药,著名的“M2”就是这样。但在德国推出了MG-34通用机枪后,这些定义被打破了,到今天,连重机枪都有用小口径弹的(我国的5.8MM口径)。基本上,可以被单兵抱着走的,算轻机枪,要几个人或要车载的,算重机枪.如果现在区分轻重机枪,就用口径吧,一般轻机枪为7.62mm等,12.7mm以上称为重机枪。我军59系列坦克上装备的54式12.7mm高射机枪就是一种重机枪。

用途其实大同小异,都是用于陆战支援和火力压制,只不过重机枪射程远,火力覆盖面积大些而已,但由于重量原因,携行不便,没有轻机枪机动性好罢了.其实以前意义上说的轻、重机枪概念已经淡化了,现在出现了用弹链和弹匣双重供弹的两用机枪,被称为轻重两用机枪,即通用机枪的概念。

通用机枪(又名两用机枪),是一种既具有重机枪射程远、威力大的优势,又兼备轻机枪携带方便、使用灵活优点的一种机枪,目前,通用机枪的含意已不仅限于轻、重两项功能,而且还指携行和车载两种机动方式。目前,北约各国的通用机枪既能利用两脚架、三架脚在地面使用,也可作为车载武器使用,以满足步兵大都乘步兵战车机动作战的要求。

装甲车、坦克和步战车的区别

一 枪管下的是平衡机, 连在枪架上面的. 坦克机枪的安装位置比较靠后, 枪身的重心落在枪架耳轴的前方, 在重力的作用下枪口会耷拉下来.为了平衡枪身的重量, 就在枪架上安装了平衡机(其实就是两根弹簧).

二 遥控的就需要遥控操纵装置, 还要有枪架伺服机构; 另外, 在车内如何给机枪瞄准也是个问题. 战斗中, 炮塔内的人也挺忙活, 基本没空去操纵机枪, 使用频率并不太高, 也懒得去装遥控机构了.

三 虎式坦克是5人制车组, 车头有两个人, 左边的是司机, 右边的是副司机/无线电员. 前机枪就是由副驾驶操纵的. 前机枪要在最重要的正面装甲开射击口,严重破坏了防护性能, 从设计的角度是不能允许的. 而且现代坦克多是3人制车组, 车头只有一个人, 就把机枪取消了.

我国59式还保留有前机枪, 在驾驶员右手侧, 射向不可调, 由驾驶员操纵.

并列机枪一般安装在主炮右侧, 由炮手操纵发射, 跟主炮同步旋转, 共用一副瞄准镜. 由装填手来负责装弹; 安装有自动装弹机的坦克, 取消了装弹手, 那就只好委屈车长亲自动手了.

四 西方坦克(尤其是霉菌的坦克), 安装的并不是高射机枪, 而只是大口径的重机枪, 没有高射瞄具, 以平射为主, 基本不具备防空能力. 使用的也是跟地面机枪一样的机械瞄准具. 恐怕是霉菌总是在取得制空权才出动地面部队的缘故, 坦克没有来自空中的威胁(其实真有威胁, 一杆机枪也根本应付不来).

坦克高射机枪的方盒是高射瞄准具, 利用反射式原理, 把瞄准标记投影到玻璃片上,射手透过玻璃片瞄准. 原理跟M4使用的红点镜是一样的, 不过体积更大而已; 另外, 反射式瞄具光源需要消耗电能. 铁盒子是保护玻璃片用的, 平时训练不装瞄具, 里面是空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