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岛的历史名人有谁?
1、黄培
黄培(1603~1669),字孟坚,号封岳,即墨城里人。其祖父黄嘉善,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赠太保衔。
明亡后,黄培返归故里,忧郁悲愤,常以诗文抒发情感。清康熙五年(1666年),因自刻《含章馆诗集》致祸,遭姜元衡告发,史称“黄培诗案”。
黄培被囚禁于济南,清廷判曰:“黄培因系明朝世宦,隐怀反抗本朝之心,刊刻逆书,已属不法,吟咏诗句,尤见狂悖,且宽袍大袖,延用前朝服制,蓄发留须,故违当朝法令,大逆不敬。应按隐叛诽薄之罪,但律无正文,无从援引,谨援他律比附,定拟绞罪”。
黄培于康熙八年(1669年)四月初一被处以绞刑,临刑时,昂然阔步,从容吟诗明志。终年六十六。
2、黄嘉善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黄嘉善出生于即墨城,字惟尚,号梓山。黄嘉善从小聪慧,渐大学习勤奋努力,他少年时入崂山石门西麓的上、下书院就读,饱读经史子集,精心体会治国安邦的道理,所作的文章流畅优雅,胸有韬略。黄嘉善成年后仪表端庄伟岸,风度儒雅,人品出众。
3、秦纮
秦纮(1426年-1505年),字世缨,山东单县人。明朝名臣。
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官至三边总制、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弘治十八年(1505年)卒,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皇明经世文编》有《秦襄毅公奏疏》。
秦纮长期在西北和南方边区担任巡抚和总督,兢兢业业,忠心耿耿,为明代边疆地区稳定,尤其是西北九边重镇的巩固做出了极大贡献。《明史》赞其“文武兼资,伟哉一代之能臣矣!”
4、尤淑孝
尤淑孝(生卒年不详),字孟仁,大兴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尤淑孝被任命为即墨知县。在任十几年间,为即墨地方兴利除弊,政声显著。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他将位于县城南偏西的龙王庙移建至南门外偏东处。当时,位于县城西南的淮涉河(今墨水河)大坝,由于年久失修,经常被洪水冲溃,不能预防河水泛滥。
为使百姓免受洪水之灾,尤淑孝组织民工,重新修建了大坝。同时,由于位于城北部的北大河(今龙泉河)桥年久失修,早已倒塌,为方便地方百姓,1760年,对其进行重建。
尤淑孝还十分重视地方文化建设,在任期间,他组织人员,搜集整理地方史资料,甄别真伪,确定体例,重新编纂了《即墨县志》,共计12卷,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地方史料。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即墨百姓在县南三里的登高埠建造了遗爱祠,四时奉祀。
5、郭孟泽
郭孟泽(1913—1972),山东省平度县(今平度市)人。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日活动。同年冬,受中共胶东特委委派,来平度协助郭士先组织抗日武装。
1938年10月加入中国***。1941年3月任平南县行署主任兼县大队大队长。1944年3月任中共平南县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财政部监察司监察专员、甘肃省高级法院办公室主任、中共民勤县委书记、武威地委纪委书记等职。1972年病逝于青岛。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生活散文|夜晚听雨
宋祖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中国海洋大学农学博士,美国科技大学法学博士。但其实际研究方向为文学。包括影视文学、文艺学、美学、文化产业、审美文化、传播学、新闻学及现当代文艺批评。
出生地: 江苏省靖江市团结镇
调戏过很多明星,包括刘亦菲,刘晓庆等。具体请见百度百科
文|田野的风
昨天晚上,天上开始下起了雨。
我上完自习,撑起伞,走入雨中,地上已经是一片水洼,雨打在伞上,噼啪声响。
我是很喜欢雨的,关于雨的文章,不知道写了多少篇,但是怎么写也不会停下,只要下雨,只要心情很好,就想把对雨的喜爱表达一番。
我漫步在雨中,路边的灯光照在地面上,泛起一片光亮,我踏水而行,不顾鞋子是否湿透。雨线从光亮中穿行而下,直触地面,然后又汇流而去,不甚欢快,一场关于雨的旅行,终于找到了归宿,即使早已不是泥土地,但也不阻挡不了它们的热情。
如果不是因为孩子要放学了,我真想在雨中再散步一回,去看看雨中的荷花,雨中的花园,还有雨中那些行人们,但是,因为时间只能作罢。
孩子也很喜欢雨,可能是受我的影响。
晚上要睡觉的时候,雨还在下,我说,感觉打开窗子,躺在黑夜中听雨,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我把窗帘全部拉开,外部的灯光很亮,屋里也不是很黑,雨拍打地面的声音不断传来,看来这雨不小,今年的雨水还行,庄稼应该不错,我为农民感到高兴,我也是农民的孩子,对农村,对农民有一种天生的爱慕之情。
今天,读了林少华的一片文章,也是关于夜间听雨的。
林少华是中国海洋大学的一名教授,也是翻译家,学的是日语专业,翻译的作品主要是村上春树的,也创作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并且写的都很朴实,我很喜欢。
他的散文集《一不小心就老了》中,写了一篇叫《夜半听雨》的文章,我读后简直感觉是遇到了知音,当然是我的一厢情愿,人家这位名人怎么会知道我是谁呢?但是,只要真正喜欢雨的人,读了他的这篇文章,就完全感同身受。
在下雨的夜晚,他独自一人坐在宽大的书房里,在黑暗中听雨。家人都已入睡,邻人也都熄灯,只有他坐在窗前,直到凌晨3点,难以入眠,并且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文章。
我读的同时,完全就被他带到那个意境中,那就是我的一种期望啊,也是我可以做到的,那种夜半听雨的喜悦之情,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 社会 ,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所以,遇到一个与你有一样爱好的人,其实并不容易,并且还能通过文字与之达到一种精神认同,这正是文字的魅力啊,否则我又怎么能感受到他的那份欣喜之情呢?
我想这就是写作的意义吧!只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写自己所感悟到的,总会有人与你共鸣,惺惺相惜。
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到了南宋蒋捷的词《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从少年,到壮年,再到老年,不同的心境,听到的雨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亦如此。
年少的时候,根本就不曾细心的听雨,只是感觉到雨来了,很好,除此之外,并没有特别的感情,但是,今到中年,却对雨格外的青睐,格外的喜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老了,被 社会 蹂躏的疲惫了,还是因为看透了世间冷暖,总之,对这大自然中单纯剔透的景物,特别的上心,算是对自己 情感 上的一种补偿吧!
不管是以前年少时候的雨,还是现在中年的雨,以及未来年老色衰时的雨,于它来说都是不变的,是一样的,有一种东西对于世界来说,是永恒的,其实是很难的,可是,我觉得,雨就是永恒的,对于这个世界,对于它自己。
还有,最重要的是,对于它始终不变的那份单纯与洒脱。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