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2024年本人广东省高考排名12w左右有什么大学推荐?

百变鹏仔6个月前 (06-22)阅读数 4#大学排名
文章标签有什么

1、天津财经大学

2024年本人广东省高考排名12w左右有什么大学推荐?

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以南开大学经济类专业为基础组建的,原名为河北财经学院,1969年10月1日划归天津市领导,更名为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5月17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财经大学。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占地近1400亩,建筑总面积约54万平方米;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有49个本科专业,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21个二级学科,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46个二级学科,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742人,各类在校生15800余人,其中本科生12000余人,研究生近3000人。

2、陕西科技大学

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轻工业高等院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并更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成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98年改隶陕西省,2002年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

截至2021年5月,学校西安未央、太华路和咸阳三个校区总占地2055亩,下设16个二级院部、63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3个;专任教师12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2.1万多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近3700人。

3、河北大学

学校始建于1921年,初名天津工商大学,历经天津工商学院、津沽大学、国立津沽大学、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1960年,改建为综合性大学并定名河北大学。2000年,河北省技术监督学校并入河北大学。2005年,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并入河北大学。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占地2430亩,有五四路校区、七一路校区和裕华路校区,固定资产总值34亿元;设有研究生院和28个二级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0个,本科专业95个;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等各类在籍学生约42000人。化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4、济南大学

济南大学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学校设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2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万余平方米;设有24个二级学院,开设96个本科专业。

5、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雁塔、临潼两个校区占地1815亩;下设研究生院和20个学院(部),60个本科专业。

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在西安建都的王朝

在中国历史上,有20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那些应该称为王朝,其中那些王朝的首都应该算是西安,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这是人们对于什么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异,导致对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产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采用的说法是13个王朝。此外主要还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种数量上不同的说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体朝代又各有两种说法。

以数量多少为序,主要有下列说法:

* 10朝—依照时间次序为:

西周(前363年)、秦(统一后15年)、西汉(前210年)、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 11朝—在10朝的基础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 12朝—在11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晋(愍帝4年)。

* 13朝—在12朝的基础上加上东汉(献帝6年)。

* 14朝—有两种情形:

1. 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大夏王朝;

2. 在13朝基础上加上武则天建立的武周(15年)。

* 16朝—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汉末年由刘玄建立的更始政权、由樊崇刘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权和皇朝建立的大齐。

* 17朝—分两种情形:

1. 在14朝第1种情形的基础上加上武周,大齐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

2. 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更始政权、赤眉政权、大齐和的大顺。

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辖市、西北行政区辖市、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1954年以来,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属副省级城市,辖九区、四县。

地理

● 位置

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市区和杨凌区、三原、泾阳、兴平、武功等县和扶风县、富平县相邻。辖境东西204公里,南北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面积9983平方公里。西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偏南地区,北部为冲积平原,南部为剥蚀山地。大体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与西南低,呈一簸箕状。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

中国的大地原点和国家授时中心就在西安。

● 气候

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平均为219—233天。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1.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4℃—26.9℃;年平均气温13.3℃。年降水量平均为507.7毫米—719.8毫米。年平均湿度为69.6%。年平均降雪日为13.8天。

经济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人口

截至2005年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已达806.81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500多万。全市人口中,男性为416.82万人,占总人口的51.66%;女性为389.99万人,占总人口的48.34%。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88。

全市13个区县中,雁塔区人口最多,达107.74万人;阎良区和高陵县最少,为24.49万人。

文化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非常厚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人,将其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概括为关中十大怪。源于西安碑林中一块清代碑石的关中八景,又称长安八景,记录了关中八处著名的风景名胜。

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西安方言为代表的的西北方言之一陕西话。西安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作为中国西北饮食的代表,以西安小吃最为著名,回族的清真饮食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

西安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著名的世界历史名城。从100 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蓝田猿人,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半坡村,西安的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众多王朝在此建都,历时 1100 多年。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

西安还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联结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从此,中国的使臣、商贾和中亚、西亚、南亚各国的使节客商往来络绎不绝,中外商业贸易迅速发展,文化交流日趋活跃,友好往来不断加深。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全省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54 处,其中陕西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9 处,陵墓 8822 处,古遗址 5700 余处,文物点 2 万 1 千 1 百余个。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西安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市内有 6000 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大清真寺,以及西安周边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自然景观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更有周边的森林公园十余个。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近年来,西安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业已成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西安市还首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教育

西安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西安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较高,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接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居西部地区之冠,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另外有8 所军事院校、29所成人高校,近百所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20多万人。西安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实验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安的大学

公办院校 民办院校

西安交通大学 西京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培华学院

西北大学 西安翻译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外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思源学院

长安大学 西安欧亚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

第四军医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医学院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财经学院

西安邮电学院

西安工程大学

西安体育学院

空军工程大学

武警工程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

西安体育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信息与交通

● 信息

西安邮政是全国六大通信中心和11个一类邮件转口局之一。西安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形成了拥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数据与多媒体等多种通信手段,覆盖全市城乡,连接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现代化电信通信网络。“数字西安”正在建设之中。西安电信宽带多媒体城域网已经覆盖西安城区90%以上的区域和郊县40%以上的区域。

● 交通

西安地处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地区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

西安铁路枢纽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联结陇海、西康、宁西、包西、侯西、咸铜和西户等铁路线。西安火车站不仅是中国特等客运站之一,而且是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重要站点,如今西安的铁路建设已日趋成为连接长江流域和陇海兰新铁路两大动脉十字网架的交通枢纽。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68个国内城市,11个国家和地区通航,航线108条。2004年旅客吞吐量63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3万吨。

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西安为中心,贯通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5条国道干线通过。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全面贯通,三环路开工建设,建成一批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

著名人物

古都西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仅名列《二十五史》和其它史书中的人物,就有一千多人。他们或生于次,或者长期生活工作于此,都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如:

古代

● 政治家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 军事家 卫青、霍去病

● 思想家 董仲舒

● 外交家 张骞

● 文学家 杜甫、白居易、柳宗元

● 历史学家 司马迁、班固

● 画家、书法家 吴道子、颜真卿、柳公权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