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琼州学院三亚校区的大事记
——琼州学院正向新一轮发展目标迈进
2011年5月10日,琼州学院迎来了其办学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三亚校区落成庆典。
新校区位于三亚市育才路1号。新校区可容纳15000 人,用地规划面积为751 亩,加上坐落在海南中南部生态环境优美、四季如春的“翡翠山城”——五指山市校区,截至2013年,琼州学院两大校区的校园面积有1500多亩。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行业兼职教师聘任,成效显著。聘请德国柏林艺术大学马勒特教授、北京大学王建国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学科带头人或客座教授。
2011年5月10日举行庆典,意味着经过琼院人的艰苦奋斗,琼州学院三亚校区正式落成。这是海南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和喜事,是琼州学院今后成长的新起点。
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年,琼州学院迎来了其发展史上的一个小高潮。2010年12月25日,海南省委省政府和三亚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省市共建琼州学院,开创了海南高校省市共建先河。通过共建琼州学院,可以为三亚市和海南省中南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也进一步促进了琼州学院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提高琼州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使琼州学院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现代化和国际化特征更加显著,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罗保铭省长在共建协议签订仪式上指出,建设琼州学院三亚校区,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拓展学校的办学空间,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
琼州学院现有11个二级学院,62个本、专科专业,在校生11000多人,生源来自全国26个省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创新办学理念、育人理念,坚持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校以来,学生荣获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大奖多项。在2009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琼州学院以一等奖一队、二等奖三队的傲人成绩再次居海南省高校首位。2010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海南赛区)的获奖情况,该校获省专业组一等奖2名,非专业组一等奖3名,位列全省高校第二。
在纪念“五四”爱国运动92周年之际,琼州学院荣获共青团中央颁发的2010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海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海南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琼州学院连续五年获得,2010年还荣获“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三等奖”、“全国关爱女孩志愿服务活动优秀组织奖”、“海南省共青团创新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2010年11月——12月,教育部决定将首期“发展中国家旅游管理高级研修班”由琼州学院举办,不仅因为琼州学院是十个“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之一,更重要的是教育部看重琼州学院在旅游管理培训方面的实力。来自埃及、菲律宾、津巴布韦、肯尼亚等6个亚洲和非洲英语国家的20名研修班成员参加的高级研修班,旨在促进我国与亚非发展中国家间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帮助亚非发展中国家培训所需人才。
来到三亚建校区后,琼州学院积极参加在三亚举办的各种国内外重大活动,如博鳌亚洲论坛、三亚国际数学论坛,2011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三亚公开赛、第35届国际比基尼**全球总决赛,及金砖五国峰会等重大国事活动召开,都派出大量青年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
兔年春节大年初一至初三,琼州学院25位志愿者到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三亚火车站、大东海广场等游客聚集的重点区域,为中外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获得了在三亚凤凰机场考察指导工作的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的表扬和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
2013年19月中旬,做为海南省设备最为先进的琼州学院图书馆也即将投入使用。
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琼州学院办学综合条件不断改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馆藏图书、教学实验实践配置及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均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本科院校办学标准。学校重视学科专业建设,拥有旅游管理和动物学两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建立了一批省、校级 “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与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等,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根灌ROOT IRRIGATION”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非傍轴光束质量研究”居国际先进水平,“挖地雷达反问题的同伦算法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0年获准国家级、省级立项课题51项,公开出版著作、教材27部,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学校重视海南黎、苗族本土文化的研究,成果丰硕,2008年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在我校挂牌成立,
琼州学院是我省中南部民族地区唯一一所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办学30 多年来,琼州学院累计为国家输送了3 万多名各类人才。
从1977年创办以来,琼州学院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为民族服务、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进步视为历史的使命,时代的重任,担负着海南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任,通过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及为民族师资提供脱产和函授教育,为琼南地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历史性的贡献,学校曾荣获原国家教育委颁发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和“海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学校已成为海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育的主要基地及民族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的摇篮。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南中南部地区各市县中学教师中,毕业于琼州学院的教师所占比例约65%,有的学校最高达到78%,在其他行业的毕业生也不少,截至2013年,任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岗位就有200 余人,其中省部级领导干部5 人。如今,在我省各条战线,上至省委省政府、下至基层乡镇,都有琼州学院学籍的同志在那里乐业敬业。在琼南民族地区的近200 所初级中学,琼州学院培养的民族师资人员遍及所有的学校。三亚、五指山、白沙和保亭等市县教育局的同志这样说:没有琼州学院就没有琼南民族地区的初等教育。
学校办学坚持突出民族特色,特别是在科研方面十分重视海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2009年建立中国音乐学院——琼州学院海南民族音乐教学实践基地。2008年“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在琼州学院隆重揭牌成立。海南省社科联决定与琼州学院共建“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以加强对海南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发展问题研究。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周洪晋在讲话中表示,选择在琼州学院建立民族研究基地,除了学校党政班子和领导对建设研究基地高度重视外,琼州学院具有独特的条件和优势。在海南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学者对省属高校近几年的科研工作进行的首次检查评估中,专家组认为,琼州学院在民族文化研究方面,在省属高校中是领先的,做了不少工作,有大量著作出版和论文发表,成果显著,希望继续把民族文化研究的成果加以巩固和发扬,因为这是学校科研的特色。
三十四年的坎坷艰难,三十四年的厚重底蕴,学校创新办学理念,借力后发优势,实现了从专科向本科、从师范性向综合性、从一般本科向应用型本科协调发展的历史性转型。琼院人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本科教育,需要对原有的本科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也有别于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大胆改革、全面创新。
学科专业建设是琼州学院建设与发展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各项建设的核心和与发展的“龙头”。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及学校所在区域的产业,行业结构、发展趋向以及学校现有的条件,琼州学院未来10年的学科专业发展定位为:以旅游管理与服务学科专业为龙头,理、工、文为重点,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重点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经过近10年的努力,形成以“国际旅游;民族文化;信息服务;环境、生态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生物工程与技术;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六大学科专业平台。
为实现自身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而采用的培养体系、培养途径和培养机制的定型化模式,琼州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实际敢于和善于从以下方面去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育教学方式。
琼州学院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出发点,与用人单位(企业、科研机构)有机结合、共同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不同教学环境和资源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有机地融于学生培养过程中,走产学研合作之路。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知识面,强化能力培养。根据生产一线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构成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创新能力培养,形成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