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的学部简史
齐鲁大学医学院 齐鲁大学医学院是英、美、加三国基督教会创办的私立齐鲁大学所属的一个学院。 1864年初,美国基督教会开始在中国传教,其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夫妇(Mr and Mrs Calvin Mateer)在登州(现蓬莱市)开设文会馆。
1883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聂会东医生和太太(Mr and Mrs James Boyd Neal)到山东登州创办一项与文会馆有关的医药工作和新医学教育,在当地一所寺庙租得几间房子,用一部分做为教室,另一部分做为诊所,所招第一班医学生共5名。
1885年初(清光绪十年底),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武成献博士(Dr.James Russell Watson)和夫人爱格妮丝·凯特玛司特博士(Dr.Agnes Kittermaster)到往青州,以教会施医所为基础,于西皇城街开设“大英帝国浸礼会青州施医院”,同时开设“附设医学堂”,即青州医学堂。学堂开始招收新生,并用以师带徒方式授课,开办医学教育。
1890年,聂会东由登州调往济南,于东关华美街与洪士提凡夫妇、安德逊女士一起在教会诊所工作,后将原诊所扩建,取名华美医院,并同时筹建医校。
1891年,学校竣工,定名为华美医院医校,每年招收5名学生。至1902年,华美医院医校共有在校学生四个班22人,皆为男性。
1902年6月13日,在青州举行的英国浸礼会和美国长老会联席会议,通过了联办“山东新教大学”的决议,形成了《联合教育工作基础》的文件。根据文件,青州医学堂与济南华美医院医校联合成立共和医道学堂,设青州、济南、邹平、沂州4个教学点。
1903年,在山东的美国长老会和英国浸礼会正式将济南、青州、邹平、沂州的医学堂合并成为“山东共合医道学堂”( Shandong Union Medical College),学制四年。1903年招收医学生13人,至1911年共毕业38人。
1909年,山东新教大学改称山东基督教大学;山东共和医道学堂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医道学堂。
1911年4月17日,在英国利兹阿辛顿基金会的慷慨资助下,山东共合医道学堂举行竣工典礼,山东巡抚孙宝琦出席并捐银千两,这标志着四处教学点开始合并于济南。1915年9月27日举行共和医院落成典礼,四处教学点学生全部迁至济南。
1917年,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更名为齐鲁大学,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成为齐鲁大学医科,学制七年。
1924年,加拿大政府准予齐鲁大学立案,批准齐鲁大学具有学位授予权,同时,医科毕业生还授予由加拿大政府批准的“医学博士”学位,特许中国留学生赴加留学,多伦多大学承认齐鲁大学毕业生的学历和资格,可免试入研究生院。
1925年,齐鲁大学医科更名为齐鲁大学医学院。 山东省立医学院 1932年8月,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创建,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领导。
1948年8月,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同年11月与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 华东白求恩医学院 1944年10月16日,经新四军军部批准建立新四军军医学校。1945年3月18日在淮南新浦镇招生,5月12日在安徽省天长县长庄举行开学典礼。
1947年1月,新四军军医学校更名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
1949年5月,学校划归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
1951年12月,学校改名为山东医学院。
1952年9月,经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决定,撤销齐鲁大学,其医学院与原山东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医学院,校址设在原齐鲁大学校址(济南市南新街82号,现为文化西路44号)。 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 1952年9月16日,山东医学院与齐鲁大学医学院两校合并后山东医学院院长由白备伍兼任,孙铁民、张汇泉、方春望任副院长。9月25日召开了合校后的第一次办公会,10月8日下午,举行了院系调整胜利完成大会。学院共设有医学、药学、卫生三个专业。
1952年11月14日成立了由23人组成的院务委员会和四个教学委员会(基础、临床、卫生、药学)。
1955年4-12月,根据全国系科调整方案,山东医学院卫生系、药学系停办,教师和学生充实到其他医学院校,山东医学院成为单一的医学专业院校,设33个教研组(其中基础医学教研组18个,临床医学教研组15个 )。1959年学校增设了卫生系、儿科系;1960年,又增设了生物、物理、化学三个专业,于1962年2月,又先后撤销,将学生合并到医疗系。
1955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6月,经国家批准,山东医学院成为第一批招收副博士研究生的院校之一,招生专业有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临床内科学、系统外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学等。
1959年1月,学校设立基础部和临床部。1961年5月,临床部改为医疗系;基础部撤销,成立医学基础课办公室。1962年,恢复基础部和临床部。1965年3月,又撤销了基础部和临床部,设立学生处,与党委学生工作部合署办公。
1962年,根据教育部、卫生部意见,报请中央同意,将现行五年制的医疗、儿科、卫生、口腔四个专业的学制延长为六年,四年制的药学专业延长为五年,山东医学院是1962年第一批进行改制的全国11所院校之一。
1966-1970五年间,山东医学院停止招生,1967年分配了1961级毕业生,1968年分配了1962级毕业生,1970年分配了1963、1964、1965三个年级的学生,至此山东医学院已没有正规在校生学习。
1970年7月,山东省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决定对全省高等学校进行撤并搬迁,贯彻“五七”指示,“面向农村、面向工矿、面向工农”“实行开门办学”。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决定山东中医学院和山东医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医学院,并搬迁到泰安地区新泰县楼德镇办学,校址设在原泰安农校。山东医学院下设四个大队,一大队在枣庄市、二大队在曲阜市、三大队在新汶县,四大队与院本部在楼德镇。
1970年11月20日,学校恢复招生。1971级共招新生1069人,3月10日前后分别在枣庄、曲阜、新汶、楼德四个大队报到。除医疗专业外,还有中医专业连和药学专业连。
1972年11月3日,撤消了四个大队,恢复教学建制,设药学系、中医系、基础部、临床部和进修部等。
1973年下学期,山东医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决定把主要力量撤回济南,中医系、药学系迁回济南上课。
1974年建立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山东医学院抽出约三分之一的教职工留在楼德参与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筹建工作。1979年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迁至泰安市区,改名为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更名为泰山医学院。
1975年下半年,原山东中医学院从山东医学院重新分离出来,迁回原址,恢复山东中医学院建制。
1977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山东医学院医学系恢复招生,学制5年。同时学校恢复和增设了卫生专业和口腔专业,并于1977年招收学生。这样山东医学院就有了医疗、药学、卫生、口腔4个专业。这期间学校设立了医学系和基础部等教学部门。1985年,医学系改名临床部。
1978年,学校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当年招生41名。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79年12月,经国家卫生部批准,医学院增设医学系六年制英语班。
1985年5月,卫生部决定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
1988年4月,学校被批准为全国15所试办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高校之一。
1996年10月,学校撤销基础医学部,成立基础医学院。 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 2000年7月22日,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和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 。
2001年1月,新山东大学将原山东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部合并组建为山东大学医学院。
2012年5月,山东大学整合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等5个学院以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等4所附属医院,成立齐鲁医学部。
2015年9月,学校为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依据《山东大学章程》及《山东大学综合改革方案》,颁布了《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重构齐鲁医学部管理架构,成立齐鲁医学部党工委。齐鲁医学部下设办公室(与党工委办公室合署办公)、政工处、人事处、教务处、科研与国际交流处、研究生处、财务与资产管理处、继续(网络)教育中心和医院管理处等党政管理机构。同时撤销医学院建制,组建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和总部毕业证有什么区别?
国立青岛大学是山东大学在1928年-1931年间使用的名字。1928年6月, 国民党政府下令把国立山东大学改为国立青岛大学,并把山大由济南迁至青岛。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收用。1930年5月,国民党政府任命杨振声为校长,国立山国东正式更名为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9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 校门院会议议决,将国立青岛大学恢复原名,仍为国立山东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8年,山东大学又青岛迁回济南,留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后来逐渐发展为今天的中国海洋大学。
大凡历史稍长一点的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永恒风景,构成这道风景的,除了眼见为实的校园建筑、宏富藏书、名师高徒之外,还须有心领神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介于两者之间的则是那些兼及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史乘与口碑的精彩纷纭的传说了。现代社会中,没有比大学更可为充满灵性的场所,也没有比大学更可为心灵栖居的田园。
提起山东大学,当代人往往追溯到1901年清政府在济南创建的山东大学堂,就象北大人追忆母校总要从“京师大学堂”算起一样。母校的悠久辉煌的历史总是令所有山大人激动和骄傲的,但在老山大人阅尽沧桑的心路里程上,对母校的追忆却更愿意从1929年的国立青岛大学开始,一如沙恭达罗中的诗句“你无论走到哪里也走不出我的心,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如果再细心地揆诸史实你会发现国立青岛大学的创立与北大人竟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以后,将其开放为商埠,抚恤德日统治四分之一个世纪留下的创痍,输入新知,佐育人才,立国安邦,成为全城人的共识。1924年初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交通部长的直系将领高恩洪出任胶澳商埠的督办。高氏在职,勤求治理,政绩可观,“尤于教育一端,锐意进行”,1924年5月29日,联络青岛的富商巨贾和热心教育的人士在其督办行署开会,倡办青岛大学。公推高恩洪、邵筠农、宋徽五、傅炳昭、张德纯、刘子山、王子雍、宋雨亭、于耀西、孙丙炎、孙广钦(字子敬)等11人组成校董会,复由校董会推举孙广钦为筹备主任,邵筠农、孙丙炎为副主任。又聘请了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为名誉理事。学校校址选在了德占青岛时期修建的俾斯麦兵营(日占后改为万年兵营)。为此还 当时校门有一段故事,青岛驻军对青大校园垂涎欲滴,执意分享驻兵,高恩洪不允。双方争执不休,官司一直打到洛阳直鲁预三省巡阅使吴佩孚处。吴是蓬莱人,清末秀才出身,与高同乡又曾同僚,私谊甚厚,虽系一军阀,但是绝非一介赳赳武夫,“世界竞争端赖学术”的道理是懂得的,就一锤定音该兵营作为办学之用。
财政为百事血脉,对文化教育事业尤其如此。大学筹办之初经费拮据,筹办诸人千方百计筹措经费,1924年6月19日青岛总商会曾向美国大使馆请求以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作为青岛大学的创办经费,未有结果。几经周折,最终由高恩洪捐洋万元、刘子山捐款2万元作筹备费用,由胶澳商埠督办公署、胶济铁路局拨款和青岛绅商的捐款作为学校的常年经费。10月25日私立青岛大学举行开学典礼,青岛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大学成立(青岛最早的大学是德国在1908年创办的德华大学)。
青岛是一个自由港,中外商人云集,工商业发达。学校董事会根据《大学令》确定私立青岛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规划分为文、理、法、商、工、医、农林七科,最终的目标是发展成一所综合性大学,但考虑到青岛工商发展的需要, 杨振声校长创办之初以实用学科设置为主。先设工、商两科。1924年8月11-13日,在北京、南京、济南及青岛四地同时招生。除本国学生外,还有南洋华侨子弟和朝鲜学生前来报考。学校重质不重量,首届招收工商预科学生80名。
私立青岛大学延聘教师十分讲究,师资来源之一为国内名牌高校毕业的学生,北大、燕大、齐鲁大学等,特别是北大毕业生居多;一为高薪聘请海外归国的留学生。根据1925年的统计,私立青岛大学全校教职员中留学生有11人,约占教职员总数的42%强,尤其以留学美国的最多。如逻辑学教师凌道扬、外文教师凌达扬、闵星荧,都学有专精,入校前已有名气;多数教师年龄在30-40岁之间,年富力强,学识涵容中西,又有陶铸中国新学术的襟怀与理想,教学认真。学校机构精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负责人都由教师兼任。正是这些良好的规制和浓厚的学术空气。学校发展蒸蒸日上,相继设立土木工程科、机械科、矿科,并预备增设农林科、法科和文科。讵料第二次直奉战争突起,直系败退,高恩洪去职,私立青岛大学的发展遭到挫折。后由山东省议长宋传典接任校长,维持残局,终于因经费问题维持到1928年初,被国立青岛大学接收。但是私立青岛大学的创建,为后来的国立青岛大学提供了理想的校址,她注重师资力量建设和良好的校风也为国立青岛大学镌刻了自己的印记。
1928年蒋介石的国民军北伐入鲁,中国统一加速,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各地大力加强或创办国立大学,以培养国家精英,作为“恢复国权”运动的重要措施。1928年8月,南京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教育厅的报告,决定在已停办的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并指令何思源、魏宗晋、陈雪南、赵太侔、王近信、彭百川、杨亮功、杨振声、杜光埙、傅斯年、孙学悟等11人组成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着手筹备工作。8月7日,国立山东大学筹委会在泰山红门宫召开第一次会议,何思源等7人出席会议。会上讨论通过了筹委会组织条例,研究了院系设置,以及扩建校舍,充实图书仪器设备等问题。但因日本制造济南“五三”惨案,济南及胶济铁路沿线尚未光复,一切筹备工作化为纸上谈兵。1929年3月,日本撤出济南,济案解决。山东省政府由泰安迁往济南,筹委会也于此时移至济南。此年夏天,我国著名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再次莅青,携眷借住在私立青岛大学女生平房宿舍内(即今中国海洋大学档案馆)。他对青岛的优美环境,宜人的气候,倍加赞赏。鉴于当时军阀割据,战乱频仍,济南是四省通衢,乃兵家必争之地,而青岛地处东海之滨,战乱较少波及,所以力主将国立山东大学迁往青岛筹办。
6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接受了蔡元培先生的提议,决定迁址,并鉴于青岛已经独立出山东省,成立特别市,直属行政院管辖,指令将国立山东大学筹委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除接收原省立山东大学校产外,在青岛接收私立青岛大学的校址和校产。
6月13日,教育部另行聘请何思源、王近信、赵太侔(赵畸)、彭百川、杜光埙、傅斯年、杨振声、袁家普、蔡元培等九人组成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并推定何思源为筹委会主任。在九名筹委会委员中,何思源、赵太侔、杜光埙、傅斯年、杨振声、袁家普等6位是蔡元培先生执掌北大时的在校学生,其在筹建国立青岛大学过程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1929年6月20日,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在济南召开第一次会议,本省委员何思源、袁家普、赵太侔、王近信、彭百川五人出席,外省委员未及出席,何思源为主席。会议除宣布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外,主要讨论了办学经费来源、大学基金以及筹委会秘书人选等事项。次日,何思源、赵太侔等即赴青岛接收私立青岛大学校产,6月29日接收完毕。
私立青大校舍原是德占青岛时代的俾斯麦兵营(日本占领时改为万年兵营),坐落在汇泉角的南海边,远辟市区的喧嚣,环境清幽;南近海天一色、水浅坡缓、细沙铺底的汇泉浴场,东临风景佳秀的中山公园,西可眺栈桥公园的株栏和历落亭阁;院内幢幢楼房,依山而起、红瓦白墙、格调和谐。“三面郁葱环碧海,一山高下尽红楼”,此乃读书问学绝佳之所在。校址选在这里也是蔡元培先生的主张,他对国立青岛大学提升青岛地方文化寄予厚望,“以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关系甚大。”
1929年7月8日下午,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在青岛汇泉大饭店举行第二次会议。这是筹委会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蔡元培、何思源、袁家普、傅斯年、杨振声、赵太侔、杜光埙、王近信、彭百川等九位委员全部出席,教育部长蒋梦麟从南京专程抵青岛赴会,并主持了会议。这次筹备会议听取了筹备委员会主任何思源有关国立青岛大学筹备情况的报告,确定了学科设置、院系人选、经费筹措、校址扩充、招生工作、开学日期及在济南设立实习工厂和农事试验场等一系列决定。会议最后公推何思源、傅斯年、杨振声、赵太侔、王近信为国立青岛大学为筹委会常务委员。这次会议基本商定了学校的雏形。
7月14日,国立青大筹委会在济南旧省立山东大学本部召开第三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学校行政组织、教务长和各院院长人选,已聘和拟聘教师、教职员薪金标准、经费预算、新生入学和旧生编级等问题。8月3日,蔡元培先生致函南京政府监察院院长吴敬恒(由何思源面呈),托请转商财政部长宋子文批拨国立青岛大学经费。
赵太侔校长10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增聘陈调元、于恩波、陈名豫为筹备委员,使委员人数由9人增至12人。
1930年上半年,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工作基本完成,9月21日正式开学典礼,校长杨振声宣誓就职。根据筹委会的建议,学校第一年先设文理两院,文学院分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和教育系;理学院分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学系。
1932年9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议议决,将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并准杨振声校长辞职,任命赵太侔(赵畸)为国立山东大学校长。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和总部毕业证没有区别,山东大学(威海)与山东大学各个校区级别相同。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由山东大学颁发统一的毕业证书。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由国家教育部于1984年批准成立,是山东大学在威海市设立的一个校区,是山东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联合共建的多学科、开放式、综合性大学校区。毕业后由山东大学颁发统一的毕业证书。
1987年9月28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新落成的文学楼前举行了隆重的首届新生开学典礼。1992年10月4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增挂“威海大学”牌子。1993年5月,山东大学同意威海分校毕业证盖山东大学章和潘承洞校长章。2001年6月教育部同意威海分校学生颁发山东大学毕业证书。
扩展资料;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海滨城市威海设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2000年6月,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11月22日,学校决定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更名为山东大学(威海)。
山东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一校三地八个校园的办学格局。三地分别是济南、青岛、威海,八个校区则分别是济南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兴隆山校区及青岛校区、威海校?区。
按照山东省大学整体规划和《山东大学章程》要求,威海校区以“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的名称招生,教育部招生信息沿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名称。
参考资料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考生问答&2
百度百科--山东大学(威海)简介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