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内容
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内容:
1、第一类,是在教学计划中素质教育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中专门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这类课程包括劳动教育通论课、劳动专题讲座等,其本质是有关劳动的理论课程,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少有上手环节,因而并非完全的劳动教育课程。
2、第二类,是动手的劳动教育相关实践课程,包括探究式、项目化、综合性和创新性劳动实践活动,也包括绘画、雕塑、舞蹈、戏剧等创作特色鲜明的艺术课程。在这类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相结合的课程中,专业教学中要有机融入立德树人和劳动教育的内容,实现劳动教育总目标。
3、第三类,是高校基于学科、专业特点,将劳动教育融入、渗透到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及就业指导等教育教学活动中,课程呈现为融合课程。例如人文、社科类专业可以推广服务性学习,发挥志愿服务等劳动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
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是:劳动教育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在高校,“劳动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尊重他人和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企业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的作用:
1.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以学生党团组织为枢纽,围绕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组织开展校园集体劳动,让劳动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
2.强化服务性劳动教育。鼓励学生自觉参与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校内服务性岗位劳动。开展社会调查、科技帮扶、文化宣传、医疗服务、法律宣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学校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广播、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聆听劳模故事,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4.开展创新劳育活动。把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新性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开展创新创业系列竞赛与创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劳动创新精神和意识;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提升学生的劳动创造力。
5.建立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劳动素养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6.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建立一支以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导师、辅导员为主,校外企业导师、行业专家为辅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明确劳动课教师管理要求,保障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