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2024年大学期间参军,退伍后可以那多少补贴?

桃子7个月前 (06-22)阅读数 5#大学排名
文章标签大学

2024年大学期间参军,退伍后可以那多少补贴?

国家鼓励大学生参军,并为大学生参军提供多项补贴和优惠政策。单看这些补贴就很刺激。加上独特的优惠政策,许多大学生参军了。我国对大学生服兵役年限有规定,最短的是2年,其他的是6年,8年,最高的是14年。一般服役年限多的士兵都是士官。服役两年退伍的军人一般是义务兵。大学生中,义务兵也是最多的。那么,很多人会想,义务兵退休两年后能得到多少经济援助?这是很多想参军的同学想知道的。我们来看看。

大学生入伍,两年义务兵退役时能拿到的第一笔财政补贴和服役津贴。大学生入伍有服役津贴。一般在服役第一年,私兵每个月有1000元左右,而在服役第一年,就是私兵。第二年,他们每个月有1100元左右,两年累计补助25200元左右。二、退休津贴大学生服役期满退伍时,军队会给退伍军人发放退休津贴,每年4500元左右,两年差不多9000元。

第三,部队给士兵转地方养老部队的时候,也交养老保险。对于退役士兵,他们会把退休金转到当地,大概一万元左右。第四项,地方优惠支付,一年12860元左右,两年25720元。

第五,地方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退役士兵退役后,当地政府也会给他们一次性就业补贴,一年6000元左右,两年12000元。第六,学历优待奖励也是大学生享受的一项独特政策。国家对具有大学学历的军队离退休人员实行强制优待,普通本科毕业11.872万元,专科毕业10.972万元。这是对大学毕业生的补贴。大学生入伍的话,会给学费补贴,远远少于大学毕业生能拿到的。这些加起来差不多20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补贴会根据地方政府政策有所不同,但总体差距不大。

你看一下资料吧,

今年是大规模征集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的第一年。10月2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有关情况。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称: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优惠政策有8项。

1 大学生入伍相当于免费上大学,退伍后由政府接收

张浩明详细介绍了高校毕业生入伍能够享受到的八大优惠政策。

一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两年,国家按每学年最高限6000元返还在大学期间的全部学费或者是助学贷款,相当于免费上大学。

二是正在就读的高职、高专毕业班的学生,完成教学课程外仅仅差实习的,可以提前毕业入伍,在部队去完成实习。

三是入伍以后,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在技术岗位等等方面优先。

四是退役以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公检法系统定向岗位招生考试,优先录取。

五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可以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也可参加所在省专升本考试,入读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单列计划、单独划线,按30%的比例单独录取。

六是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免试入读硕士研究生。

七是退役后由入伍地方政府接收安置。因为大学毕业生入伍是按照城镇人员来对待的,国家民政部对城镇人员退伍以后的政策是由当地政府接收安置。

八是退役以后,自主择业,凭用人单位就业协议,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迁移户口。

2、 13万毕业生报名登记应征入伍

张浩明透露,截止到9月1日统计,已有13万毕业生报名登记应征入伍,他强调上述政策不仅适用于今年的毕业生,今后也将长期适用,并会不断完善。

他为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算了三笔账:“第一笔经济账,服役两年,如果是本科生,当兵两年有可能拿到最高24000元的学费返还,当地政府对入伍的士兵还有一定的经费奖励,到部队后每个月还有津贴,两年的收入并不比工作两年的收入低。第二笔是政治账,具有一定规模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入伍,将从源头上改变部队兵员结构,提高兵员素质、增强军队战斗力,对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第三笔是个人的成长账,军队是革命的大熔炉,是大学毕业生发挥聪明才智的大舞台。”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