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是什么样子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子宫内膜息肉。对于女生来说是不陌生的,子宫内膜息肉是生存在子宫内的,一旦产生息肉的可能,对于女性子宫的伤害还是非常大的,需要通过手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治疗,那么子宫内膜息肉是什么样子?
子宫内膜息肉是什么样子?子宫内膜息肉如果体积比较小,并不会引起什么症状。如果体积比较大,或者子宫内膜息肉根蒂部比较长,息肉自宫腔脱出于宫颈管出现嵌顿,引起缺血坏死,导致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者产生大量的脓性分泌物,甚至伴有臭味。子宫内膜息肉,如果自然脱落的时候是肉芽样组织。那也要分大小,如果特别小的用肉眼看可能与子宫内膜分辨不出来的。但是自然脱落的机会还是很小的,所以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诊刮或者电切。现在医学比较发达,多使用微创手术治疗,不用太过担心的。
子宫内膜息肉是突出于子宫腔的单个和多个光滑肿物,一般有蒂,长短不一。患者发病时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白带异常,腹痛等。患者发病后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就诊,避免因治疗不及时而导致不孕,贫血等。意见建议:如果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比较小,并且无症状,患者可无需过多的干预性治疗,定期到医院复查即可,一般情况下可自行消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运动,增强抵抗力。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病变,多发生于育龄期和绝经期的女性。息肉的数量可能是一个或几个,大小也不一样,小的几毫米,大的几厘米。一般来讲,比较小的单发息肉一般没有临床症状。多发或者比较大的子宫息肉往往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子宫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等症状。治疗子宫息肉,一般是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手术过程是什么样的?如果子宫内膜息肉的女性患者,选择利普刀的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那么她们的手术过程如下: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看其体内的炎症是否完全消除。如果患者体内的炎症已经完全消除,那么就可以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了。而利普刀的手术疗法需要先给患者上各种仪器和设备,这些仪器和设备是用来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息肉的位置地。在确定患者的生命体征良好之后,医生就可以使用发射高磁电波的仪器,来对患者体内的息肉进行干扰性消除。当患者体内的息肉被完全消除之后,手术的过程也就结束了。
如果子宫内膜息肉的女性患者选择微创的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那么在术前除了要接受相应的检查之外,还需要做麻醉处理。患者在做完麻醉处理之后,就正式的进入到了手术的过程。在术中医生会在患者的宫腔内下镜,来将患者的息肉进行摘除。
如果子宫内膜息肉女性患者,选择开刀切除的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那么这种手术的治疗过程和微创手术方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对息肉的具体摘除方式。子宫内膜息肉的开刀切除手术,是通过直接将患者的子宫完全打开,然后人工将息肉进行切除的方式,来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的。
综上所诉,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女性患者来说,由于她们的个人状况不同,所以她们选择的手术方式也就不同,进而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过程也就不唯一。但是,不管患者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手术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即将息肉彻底的清除。
肠息肉有哪些种类?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息是多出、盈余之意,《说文解字》记载“息,寄肉也。”《黄帝内经?·玉篇》说“瘤,息肉也。”?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不过那些生长在皮下的囊肿、脂肪中的脂肪瘤、肌肉内的肌瘤等,也可引起体表的隆起,但不属息肉范畴。?医学上一般按出现的部位给它命名。如长在声带上的称"声带息肉",出现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以此类推。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又称"多发性息肉"。
非肿瘤性病变 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国外1995年报告,胆固醇息肉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65%,国内报告的288例患者中胆固醇息肉占62.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
(1)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曾有胆固醇息肉74例病例报告显示:直径小于10mm者占97%,50%为多发性,平均3.09±3.31个(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有临床鉴别意义)。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的罗-阿窦明显增多,窦口上常有狭窄,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
肿瘤性病变 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1998年国外学者观察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时发现,其中94%直径60岁。研究认为,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在10年内施行的12153例胆囊切除中,仅81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只占0.7%,而其中是腺瘤的仅为9.6%;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225例,占1.85%,可见本病有癌变的可能性。?
(2)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直径约20mm。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其中乳头型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肉内,预后良好。
息肉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比如长期炎症会容易导致宫颈息肉。?
现代医学对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慢性刺激?遗传因素
息肉恶变判断 判断息肉是否会发生恶变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二、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三、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四、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五、是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炎症性息肉,淋巴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
第一种类型:炎症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又名假息肉。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常为多发性,多数较小,直径常在1厘米以下,病程较长者,体积可增大。
第二种类型:淋巴性息肉
淋巴性息肉多见于20-40岁成人,在儿童亦可发生,以男性多见。这种类型的肠息肉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厘米。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
第三种类型:幼年性息肉。
幼年性息肉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幼儿多见,临床上约90%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息肉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