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古代的大学指什么 大学正式出现于什么时候
1、古时的“大学”除了指儒家经典《大学》外,还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根据文献记载,大学作为一种具有高等教育职能的机构,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的“成均”和“上庠”。
2、大学正式出现于西周,当时学校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类,统称“国学”。大学的教育内容以礼、乐、射、御为主。后来,凡天子所设的大学统称“国学”,诸侯所设的大学叫“泮宫”。西周时,还有一种叫“太学”的教育机构,是国家的最高学府,为帝王读书的场所。
3、汉武帝为教化子孙,在公元124年正式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中央大学——太学,有弟子50人,主要传授儒家经典。到东汉时,太学生最多时达3万多人。
4、东汉灵帝还于光和元年(178年),在洛阳鸣都创立了我国最早的一所文学艺术大学——鸣都门学,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学生最多时在千人以上,这些学生毕业后多被授予高级官职。
5、唐朝的教学学制已相当完备,中央官学即大学的教育内容不断增多,如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等专业相继开设。
6、宋朝时,大学又增设了武学和画学等专业。
7、明朝时,为和国外进行经济文化往来,永乐年间,宫廷翰林院又开办了我国第一所外国语大学——外语馆。
8、1898年,清政府为“广育人才”、“讲求时务”,创立了京师大学堂。
不同时期不同叫法,有叫国学,有叫太学,有叫国子监,有叫京师大学堂。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国子学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
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
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
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