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2024年《蜀道难》:浅析李白出蜀时的心态

泡在奶味里10个月前 (07-01)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李白

《蜀道难》:浅析李白出蜀时的心态

《蜀道难》为乐府旧题,历代之作均以山川之祖备言蜀道之难,但是经考证所指地却不尽相同。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所写。李白生长于蜀,二十五岁经三峡出蜀就再未回去,他从未到过秦岭,所以此诗是典型的艺术想象产物。

2024年《蜀道难》:浅析李白出蜀时的心态

年轻时的李白饱读诗书,喜欢纵横术,深受战国纵横家思想的影响。通诗书,好纵横,这对于年轻时的李白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在古代,唯读书做官、唯读书求取功名,这已经成为封建社会最为普遍、最为流行、最为传统的价值取向。俗话说“登高者必自卑。”李白从“不与秦塞通人烟”之地外出游学,见识了城市中的繁华绮丽、灯红酒绿;看惯了职场上的调笑戏谑、尔虞我诈;听闻了背地里的盗世欺名、卖官鬻爵;这无疑对饱读诗书、恃才傲物的他是个不小的思维冲击!

在当时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环境和所受教育、以及他自身各种因素的制约,他在形成需要、动机、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会有差异的表现,会形成不同于以往的心理活动倾向。从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反复感叹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种倾向已经影响到了他在作品中的年轻心态。由“黄鹤之飞”到“猿猱欲度”,由“连峰去天”到“枯松倒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在诗中,他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的高俊险阻和旖旎风光,同时将人间险与蜀道难进行对比,隐含着对自己政治前途的忧虑和对唐王朝前途的不安!从诗人通过对蜀道为何难于上青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诗人从认知到情感再到初步的意志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质,在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已经构成了不同于以往的性格差异。他在叹蜀道难(仕途难)的'过程中又赞其险、其美,颇有“高处不胜寒”的风格,无不由此透露出诗人存有图高官、求富贵的普遍梦想,但终究因初来乍到登高自卑的心态深感力不从心、无处寻路而苦于“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诗分为三层,第一层诗人写蜀道的来历,第二层夸饰蜀道之高危险绝,第三层写蜀中殊异的环境,寄托诗人对人事的隐忧。诗人从认知到态度,笔锋之快,效率之高令人叹畏!由此可见诗人将自身条件当作客体来认识已经非常明智,其自我意识已经非常显著,并在奔放、雄健有力的气势中,在千变万化的描写和出神入化的卓越想象中,艺术的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创造出博大浩淼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把自己未来仕途的险山恶水与国事的物是人非紧密地结合起来,较为内敛地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仕途的隐忧和“不如早还家”的年轻心态,表现在此段相当长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李白在以后的生活中爱发牢骚的心理障碍的根源。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