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有哪些?请用经济学回答
名词解释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英语为:opportunity cost,名词,不可数。是指进行一项投资时放弃另一项投资所承担的成本。选择投资和放弃投资之间的收益差是可能获取收益的成本。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例:假如国债收益为5%,而投资股票收益为8%,放弃国债投资的机会成本为3%,即8%-5%=3%。
读大学的机会成本
简单的了解了机会成本的含义,接下来就要进入老师为我们布置的题目《读大学的机会成本》。 读大学是目前中国青年人面临的非常普遍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导致的一个重要的结果。在我国很多家庭和个人甚至是我们的国家都承认大学的学历在青年人将来的事业和成才上的巨大帮助功能。客观的说,我们在抨击今天我们在读的大学的制度的同时,不得不承认他在我们未来事业成功上的作用。至少一个出身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其就业是不成问题的,而且其在社会上获得较高社会地位也是相对容易的。根据机会成本的含义我们知道在我们选择读大学的这项教育投资的同时放弃了这四年间有可能在社会上取得财富和地位的机会。而这种有可能在社会上取得财富和地位的机会就是我们读大学的机会成本。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一定的付出的,因此读大学也会存在成本。一个人读大学的成本应该包含两种,一是直接成本,就是大学期间的学杂费,二是机会成本,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当然知道读大学的机会成本,然而我却认为这种机会成本的付出是值得的,而且是有必要的。
也许有一些大学生在读上大学之后会说读大学没什么用,我觉得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显然这些人有一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就在他们一边埋怨大学埋没了他们的才华,浪费了他们的青春的时候,却又在就业时拼命的利用自己的学历找寻好的出路。因此,我觉得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投资大学还是很认可的。
我们读大学就意味着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事情,打个比方,如果我们不上大学,我们可以做其它的事情。例如参军,经营小买卖,当演员等等。然而我们上了大学就可能损失的机会成本就是军旅生涯带给你的性格和体魄训练,也可能是独立经营锻炼你的财富和经验,也可能是演员可能取得的知名度。但是,如果我们读了大学,那么我们就获得了可以深造学习的机会,可以提高自身素质的平台。我们可以认识更多可爱又聪明的同学,可以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提供一个保障。我们用四年甚至再多上几年的时间获得了我认为值得的东西,这里需要付出的机会成本是我们再准备高考时就做好的抉择。
此时此刻我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这四年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埋首埋怨这四年大学的机会成本。付出已经成为现实,怎样将损失降到最低,如何最大的利用自己读大学这项投资的优势才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事情。我决定利用在大学就读的宝贵时间好好学习专业课知识,考得英语四六级证书,在时间和经历容许下再考取一些与专业有联系的证件。利用寒暑假时间外出实习,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将来毕业求职做好准备。
老人言,人生最最宝贵的是青春的韶华,我们现在就是用自己的青春做赌注,赌我们的未来。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平等的,然而青春过后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结果。现在我放弃的我19岁到23岁这段时间可能在社会上获得的金钱和名誉,选择投资读大学,我就不会为自己的决定后悔。我相信我的选择没错,也会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换言之,无论前路迷茫困苦,我都会风雨兼程。
有人会列出一个算式:上大学的成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教材及资料费……其实,上大学还有另外一种成本———机会成本。如果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选择参加工作,那么,在四年上大学期间参加工作预期能够赚到的钱,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面临许多选择,而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把资源投入到一种选择上,就不得不放弃其他选择。机会成本就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由于作出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代物或失去的最好机会的价值。当人们作选择时,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机会成本都会影响你的决策。个人在选择是上大学还是参加工作时如此,作经济决策也是这样。企业经营者在决定上什么产品时,必然要考虑其机会成本———把同样的资源用于开发、生产其他产品的预期收益。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具有作出收益最大化的选择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资本的趋利性使经济主体在决策时有足够的动力比较各种备选方案的收益,将资源配置到收益最大的领域;而一旦实践证明该决策并非最优,则决策者具有调整决策的内在驱动力。非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则缺乏这种内在机制,但是,即使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非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比如,对农业进行补贴是各国比较普遍的做法,但以什么方式进行补贴,却很有讲究。在东亚一些国家,政府更多的是以投资于不可分割的基础设施(如灌溉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的方式,对农业进行补贴;在拉美和非洲,则是对可分割的商品(如农业机械、化肥等)给予补贴。实践的结果证明,前者普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而拉美的补贴则主要被地主集团所占有,非洲的补贴主要被政治上有影响的部落所占有,结果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农业生产力的较大提高。两相比较可以看出,拉美和非洲的农业补贴决策的机会成本十分高昂,基本相当于东亚农业生产力普遍提高的收益。这启示我们,要尽量减少对资源配置的行政干预,必不可少的资源行政配置也一定要引入机会成本分析。掌握资源配置权的政府决策者在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实际将要发生的成本,还要考虑机会成本;不仅要把资源投向有效益的领域,而且要努力投入到最有效益的领域。但是,仅靠决策者的自觉,一时可能靠得住,长期就靠不住;少数人可能靠得住,相当多的人恐怕靠不住。这不是贬低人们的觉悟和道德水平,而是说制度比人强。人们为什么会选择上大学而放弃参加工作的机会呢?就是因为人们预期上大学———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大于参加工作的收益。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的收益不取决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而是取决于其他因素,比如说谁先参加工作,那么,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会过高,选择上大学的人就会大大减少。在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这对社会经济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害的。同样,如果作决策的人的收益不取决于其决策为社会带来的收益,那么,他就没有动力把稀缺资源用于对社会最有益的用途,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看,草率决策、盲目上马新项目,甚至屡屡出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见,一方面,要尽量把配置资源的功能交给市场,并确保市场有效,防止市场信号被人为扭曲,以避免出现类似很多人不选择上大学的情况;另一方面,必不可少的资源行政配置,必须解决好对决策者的监督和激励问题。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