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湛江海洋大学是2A还是2B的?这个学校会不会是本科垫底的?
是2A的,当然不是垫底的啦。自己可以在百度里收索大学排名啊!这样你就可以知道了。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海洋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35年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她是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端,至今已有74年的办学历史,培养了10万多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为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力量。
学校分三个校区(不含寸金学院校区):主校区、霞山校区、海滨校区。主校区位于湛江市西郊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风景区旁,依山面海,环境优美,是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学校现有水产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农学院、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航海学院、信息学院、软件学院、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体育与休闲学院、中歌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寸金学院(独立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60个,高职高专专业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广东省名牌专业2个。
设有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厅)水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珍珠研究所、海洋经济研究所、南海海洋环境研究所、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等23个科研机构。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校园占地4911亩。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博物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以及文化广场、运动场和标准游泳池等基本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校舍总建筑面积达6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76万册,教学科研设备值近1.9亿元,固定资产值约13.8亿元。学校有各类教学科研实验室66个,其中经国家资质认定的计量认证机构1个,省(厅)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拥有包括水生生物博物馆在内的一批校内外教学科研基地。水生生物博物馆陈列标本近3000种,为全国高校中保存水生生物标本最多的博物馆。
学校现有教师10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者近50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40多人。列入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8人、校级培养对象6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人。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近2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万多人。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风。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和“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相结合,以质量提高为主;外延拓展与内涵充实相结合,以内涵充实为主;综合发展与强化特色相结合,以强化特色为主”的办学思路,通过优化学科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近几年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04年以来在“挑战杯”等各类课外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竞赛中,我校学生共获得国际性奖励5人次,国家级奖励84人次,省部级奖励754人次。2006年、2007年我校学生分别应邀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周年、香港回归十周年演出,受到了文化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高度赞扬。
科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近5年,学校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在内的科研项目共117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6项,省部级228项;拥有科研经费9114万元;获得科技奖励80项,其中省部级17项。“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获200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墨西哥湾扇贝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马氏珠母贝标准化养殖与示范推广”项目分别获2006、2008年度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对虾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鱼类病害防治、珍珠贝的养殖及育珠技术、水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海洋药物开发、杂交水稻育种等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的广泛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南方水产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仅湛江地区的海水珍珠产量就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对虾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学校主办的《广东海洋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30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与中国海洋大学和台湾海洋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未来的发展必将更加倚重海洋。南海占我国海洋国土面积三分之二以上,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接替地,是中华民族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最重要的战略高地之一。广东海洋大学作为我国南海之滨唯一的一所海洋大学,肩负着培养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使命,正紧紧抓住海洋世纪的机遇,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鲜明,优势学科水平较高,与我国海洋事业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国内外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教学研究型海洋大学而努力奋斗。
这是学校的简介。。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要说校园环境的话,我敢说是最漂亮的,不过湛江这里很热。学习累了,去附近的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南亚热带植物园、金鹿园、东海岛、雷州逛逛也不错的。可校园周边环境很不好,治安很差。湛江经济不发达,城市交通很烂,人们的素质也低。要是学航海技术或水产或农业这一类专业的就不错,毕竟是名牌专业啊。总体来说,是个一般的学校
为什么雷州有天南重地之称
湛江的大学有: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民办),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民办),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湛江
湛江,旧称”广州湾“,别称”港城“,是广东省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上,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
湛江是粤西和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1984年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湛江还是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雷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北纬21°15′~21°20′,东经109°22′~110°27′之间),纬度较低,地处热带,阳光强烈,气候炎热,空气湿度大,空气对流旺盛;三面环海,常年受海洋性季风影响,海陆温差大;且夏秋多台风,因而雷暴较多,是世界最著名的两大雷区之一(另一个是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古代人因雷州春夏多雷暴而命之为“雷州”,同时认为雷是主宰自然界的天神,于是产生了对雷的崇拜。
市内景点西湖,古名“罗湖”。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五月,文学大家苏轼由惠州再贬海南儋州,与胞弟苏辙(谪居雷州)同寓湖上,泛月湖中,爱其景物清幽,流连忘返。雷人为志贤踪,始易罗湖为“西湖”。景区内为纪念宋代名臣寇准、李纲、胡铨、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伯雨、王岩叟等先后被贬到雷州或途经雷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而修建的十贤祠。古人一般都是“学而优则仕”,农家子弟考上举人、进士才能走上仕途,但历代皇帝身边都不乏小人佞臣,常常对异己进谗言,所以很多刚正不阿的有识之士被贬谪边疆,雷州距离京城遥远,荒蛮贫瘠,常常被作为流放之地。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苏轼等人从宋都开封贬谪到海南,古人能走这么远(尽管不情愿),而现代不少农民想必也没有走出过大山、走出过县城。
近郊有个雷祖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距今1300年历史。这里面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民间传说陈文玉是一位半神半人式的充满神奇色彩的英雄人物——陈太建年间,古合州城西南五里白院村有一村民,名曰陈洪,以捕猎为生,家中养有一只九耳异犬,每次出猎皆卜犬耳,所捕猎物与犬耳所动相应。一日九耳齐动,陈氏回:一今必大获矣!”便邀其邻居十余人,同往州北之乌仑山。山中荆丛密绕,犬自早晨吠至太阳落山,无一兽出。猎人奇之,伐木而视,见犬从地里挖出一大卵,陈氏不知为何物,便抱回家中。次早,乌云密布,雷电交加。陈氏大恐,便置卵于庭中,忽然卵为霹雳所开,跳出一男孩,两掌有文,左曰“雷”,右曰“州”。陈氏将男孩禀明州官,官收卵壳寄库,男孩交陈氏养育,取名陈文玉。文玉聪颖过人,勤学不辍。长大后,功力绝伦,武艺盖世,文武兼备,屡受荐举,文玉却以双亲年老为辞,拒不当官,曾自谓曰:“侍君不能侍亲”,愿问视喜,以乐父母余年。”陈氏夫妇享年百十有三,相继殁于唐贞观二年。文玉为之守墓三载。期间,雷州这个地方有黎、瑶、壮、察、侗、苗等少数民族,他们经常相互寻衅,滋事倡乱。唐王朝为了稳定边疆,便启用土著陈文玉出任本州刺史。陈文玉任职期间,精察吏治,巡访境内,消民疾苦,政教并行,使人民安居乐业,民皆富庶,风俗大变。在施行德政之余,文玉深感本州乃天南重地,四海有事,兵家必争,为使黎庶安宁,便大修城池,公款不足则自捐薪俸,不费民财,并具疏把古合州改名雷州。雷州之名乃始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而沿用至今。唐贞观十二年正月十五日,正当城工告竣,文武僚属欢欣巡城之际,文玉却生两翅,白日升天。百官见状,伏地而拜,文玉终年68岁。为了纪念这一个德政昭彰的地方官,郡民于州城西南五里英榜山立祠以祀,即今之“雷祖祠”。二进为祠的建筑主体,分正殿及东、西侧殿。正殿前设有拜亭,整个建筑形制呈“凸”字形排列,依次供奉陈文玉(中)、李太尉(汉朝的李广,居左)及英山石神(右),俗称“雷词三殿”。雷祖祠神话传说纷经,其中千年石人就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五代后梁开平四年,寇贼符益喜等不输税粮,倡乱骚扰,还煽动民族纠纷,闹得雷州无宁日。钦差都知司马陈襄,带领12只船的兵力,围剿征讨。当时,符益喜等驻师庙中,因朝廷官兵不熟悉情况,屡战不胜。后来,陈真虔祷雷祖,并于庙前张榜招兵。次日复战,陈襄远远望见雷祖陈文玉与汉太尉李广协同阴兵助战,这场战斗果获大胜,但贼首末擒。至夜,陈襄梦见雷祖对其目:“贼来降我,我收在庙前,化为石人。”黎明起视,果见四石人跪子庙庭,其中一个被杀了头。雷州从此得以太平,陈襄等拜谢雷祖,并具疏奏闻朝廷,于开平改元乾化二年,朝廷命郡它重建雷祖庙宇,并于雷祖庙西建李太尉庙,塑太尉像,与英山石神列而为三,称“雷词三殿”。
城外还有个三元塔公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破土启基时发现三枚蛇蛋,以为此乃三元及第之兆,故名三元启秀塔。园内有博物馆、石狗馆和二公祠等景点。雷州人把狗当作“呈祥灵物”,在城门、村口、古道、巷口、门口、水口或古墓前,定会看到一尊尊或坐、或蹲、或伏,用玄武岩石雕刻而成的石狗。它如同守门的石狮子,被人崇拜,成为雷州的独特民俗文化。上古的雷州是荒蛮要服,百越族聚集之地,各民族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这是由于落后的生产力和幼稚的思维,面对自然界发生的种种现象无法制服和解释,认为是天的意志所趋势,于是便依托百物之形作为图腾,保护安宁。俚、僚、僮人都是从事农耕兼之捕猎为生,故以保护农稼、有看护狩猎本领的兽物为图腾。因之,古时他们部族的名称字“狸、獠、僮”都加“犬”旁,非是侮辱他们属于未开化的种类,而是他们图腾崇拜的标志。从黄河中下游南迁的俚、僚、瑶、僮等少数民族是聚居在雷州较早的先民,僮人以猫为图腾,俚人以狸为图腾,瑶人则以狗为图腾,后来,他们在从事生产的同时驯服了犬,又以犬为图腾。古代的雷州,蛮烟瘴地,人口稀少。犬能呈祥喜报贵子,是人们的迫切心愿。因之,石狗雕刻硕大的生殖器,显示雄者的阳刚之气,是人们追求繁衍生息发展的崇拜灵物。石狗作为一方的“守护神”,安放在人们经常出入的必经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狰狞、威严的面孔让人看后总会产生不友善的感觉。于是,崇尚礼教的雷州先民便对石狗的形象进行了艺术塑新,雕刻其昂首咧嘴、含笑露善,如司仪迎宾,从此,石狗又被人称为“司仪神”。雷州石狗从“图腾”到“呈祥灵物”,到“守护神”、“司仪神”,反映了雷州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进步。石狗是用玄武岩(俗称青石)制成,这是火山爆发,溶浆形成的岩石。
唐五代之后,中原汉人与闽南人为避战乱大量迁雷,他们的文明与宗教信仰对雷州百越族的俚僚僮人影响极大,并为俚僚僮人所接受。俚僚僮人大部分慕化内属,加入汉闽人氏族,有的继续居住雷州,有的则迁往海南成为今日黎族。有的则迁往广西、云南成为今之的壮族。雷州历史上也出过很多进士官人,其中二公祠里的陈昌公做到朝廷学士,他编写书目众多,其中陈昌公家训不错,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家贫只要用心勤,莫待卧时望六亲。亲友皆因穷处断,无钱骨肉是闲人。嘱君早起无迟晚,早起三朝当一天。妻贤岂有家不富,子孝何须要祖田。时运未来君但守,世间恒有运迟人。买臣五十方富贵,太公曾作钓鱼人。若要富贵志三件,戒酒除花莫赌钱。赌钱皆因滔里起,酒起半酣即*人。*人妻女时快乐,不思日后妻*人。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