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美股和中国的股票有什么区别?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分析员券商

美股和中国的股票差异

1、设立背景差异:

中国股市:为解决国企的融资问题,是由顶层向下设计的,受政策影响较大。

美国股市:起初并没有过多的监管,是由下向上建立的股市,市场的力量占据主导。

2、市场主体差异:

中国股市:以散户为主体,投资跟风、追涨杀跌,市场不够有效。

美国股市:以机构为主体,主体倾向于价值与长期投资。

3、公司上市要求差异:

中国公司:上市为核准制,企业要上市得经过发审委的批准。

美国公司:股市没有监管的历史,企业上市为核准制,保证纰漏信息真实完整即可。

4、交易时间差异

美国股市:交易时段为美国东部时间的上午9:30至下午4:00,没有午间休市。在美国夏令时期间,也就是4月到11月初,对应北京时间的晚上9:30至凌晨4:00;在美国冬令时期间,也就是11月初到4月初,对应北京时间晚上10:30至次日凌晨5:00。?

中国股市:交易日为每周一至周五。采用竞价交易方式的,每个交易日的上午9点15分至9点25分为开盘集合竞价时间,上午9点30分至11点30分、下午13点00分至15点00分为连续竞价时间。 ?

5、投资门槛差异

美国股市:每笔交易不限股数,只买一股也可以操作。

中国股市:一手起步,一手即100股,也就是说至少需要交易100股。

6、买卖时效性差异:

美国股市:可以做日内交易,即当天买入的股票可以当天卖出,而且没有涨跌停限制。

中国股市:实行的T+1制度,当天买入的股票要等第二天才能卖出。

:此处中国股市一般指A股。

补充资料:

美股,即美国股市。广义:代表全球股市。开盘时间:美国从每年4月到11月初采用夏令时,这段时间其交易时间为北京时间晚21:30-次日凌晨4:00。而在11月初到4月初,采用冬令时,则交易时间为北京时间晚22:30-次日凌晨5:00。

总体上美股和中国期货市场的区别有很多,主要包括:保证金的不同、交割时间的不同、波动幅度的差异等,是不同的两个市场,交易规则也不相同。所以交易方式谈不上类似,虽然看上去也是开盘收盘,也是K线,也有相同的指标,但两个市场的区别很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美股百度百科 中国股市百度百科 A股

股票在中国上市和美国上市有什么区别

1、设立初衷不同:中国股市的设立初衷是为了解决国企的融资问题,是由顶层向下设计的,受政策影响较大。美国的股市起初并没有过多的监管,是由下向上建立的股市,市场的力量占据主导。

2、市场主体不同:中国的股市以散户为主体,投资跟风、追涨杀跌,市场不够有效。美国股市以机构为主体,主体倾向于价值与长期投资。

3、公司上市要求不同:中国公司上市为核准制,企业要上市得经过发审委的批准。(今年证券法大修注册制预期落地)。美国股市没有监管的历史,企业上市为核准制,保证纰漏信息真实完整即可。

其中中国和美国股市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股市中大约有80%的交易量来自于散户个人投资者。而在美国股市中,散户投资者在股市中的交易量比例不到10%。这一巨大的差别,造成了中国股市中可以被割的“韭菜”特别多。在笔者和Jason Hsu的访谈对话中,对这个问题有过专门的讨论。

上面提到的这一差别,也造成了机构投资者对于股市的价值和影响不尽相同。长久以来,中国股市的监管层一直觉得中国股市中的散户股民太多,而机构参与度不够。因此监管层想了不少办法来提高机构在股市交易中的份额。

然而,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顾朝阳教授的研究(Gu et al, 2012)显示,机构除了可能提高市场的监督有效性之外,也有相当的“掠夺性”。在一个充满着“人傻、钱多”的市场中,广大散户就成了机构和券商联手收割的对象。

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需要从券商和机构之间的关系说起。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券商和基金公司,是一个甲方和乙方的关系。券商向基金公司提供交易服务,收取交易佣金。而基金公司通过券商进行股票交易,同时还会参与投票选举卖方的“最佳分析员”等活动。

一般大券商下面,都有一个证券研究部门。这些研究部门雇佣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的证券分析员,基于他们跟踪的行业、股票等撰写各种研究报告。

整个卖方分析员行业,每年要发布大量的分析报告。一个很有趣的数据是,在这些分析报告中,有超过96%的报告都建议买入或者强烈建议买入。而建议卖出的分析报告,不到总报告数量的0.1%。

为什么分析员只敢写“买入”的分析报告,而很少染指“卖出”型报告呢?在我和顾朝阳教授的对话中,我们谈到了这个问题。

在顾教授看来,分析员只敢写“建议买入”报告的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分析员写报告基于的信息,很多都是来自于上市公司高管层。为了写一份报告,分析员需要拜访上市公司的CEO,CFO,COO等高管,或者参加他们的电话会议。没有一个上市公司的高管喜欢看到关于本公司负面卖出的报告。因此如果分析员写一份“卖出”报告,他很可能就会得罪这些高管。事实上,在极端情况下,还会发生上市公司高管起诉分析员的案例。

其次,上市公司对于分析员所在的卖方(券商、投资银行)来说,是大客户。除了上市IPO之外,金融机构可以向他们出售各种服务,比如发债、发股、兼并咨询等等。如果得罪了上市公司高管,可能会影响到本公司的其他业务,得不偿失。

再次,在上市公司之外,卖方分析员还有另一个很大的客户,即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如果重仓持有某支股票,自然不希望看到关于该股票的负面分析。事实上,基金公司会希望卖方分析员在该股票上煽风点火,多发一些“强烈买入”的分析报告,把公司股价推高,这样他们才可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在上文中笔者提到,基金公司除了给予券商交易佣金,也会参与券商分析员的评选活动。如果一个分析员在年终被评为“优秀分析员”,那么他可能得到的花红和奖励是非常可观的。因此任何一个分析员,除非吃了豹子胆,一般不太会愿意得罪自己的基金客户。

最后,一般来讲,如果发布一个“强烈买入”的分析报告,个人散户股民更容易跟风买入。交易量的增加,能够给券商带来更多的佣金收入。相对而言,建议卖出的分析报告不太可能带来类似的交易量和佣金的增加,对于券商来说没有什么好处。

综合上面提到的这些原因,在股票投资行业有个“默契”,即对于股票分析报告的推荐,需要打折扣。比如报告显示“强烈买入”,你最多只能把它当作“买入”来对待。如果报告显示“持有”,那么你就需要提高警惕,因为其隐含的意思很可能是“卖出”。

顾教授在其学术论文中提到,中国股民有一个很典型的行为习惯,叫做“过度反应(over reaction)”。过度反应的意思,是股民们在看到一些分析报告后,对相关股票做出过度的买卖行为。

比如某个分析报告推荐“强烈买入”,那么股民们就会完全无视基本面信息和股价变化,一窝蜂的抢着购买该股票,生怕自己错过这支股票。殊不知,这种投资习惯,恰恰让这些股民变成了机构基金经理的“盘中餐”。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用的比较多的“割韭菜”手法。

券商分析员首先发布一个“买入”的投资建议。广大散户在看到该“买入”投资建议后,纷纷跟风买入,把股价推高。在股价被节节推高的过程中,基金经理乘机把手中的股票抛出。等到市场上的热度减退,股价回落时,基金经理再在低价位将该股票买入。这样“一买一卖”,基金经理就和券商实现了一次完美合作,完成了对散户股民的一轮“收割”。

顾教授通过自己的研究提醒广大投资者,在对待券商分析员发布的“强烈买入”投资建议时,我们应该多长一个心眼。特别的,我们要判断一下被强烈买入的股票,是不是某个和该券商有紧密联系的基金的重仓股。如果某基金重仓持有一支股票,同时和发布“强烈买入”投资建议的券商有很密切的业务往来,那么我们就应该提高警惕,谨防自己成为“割韭菜”陷阱的受害者。

由于大型基金机构是券商的客户,向他们支付交易佣金,因此券商分析报告受基金和机构的影响可能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顾教授同时提到,基金和券商之间,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利益往来关系,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交网络联系。而这个社交网络联系,往往被大众忽略,同时也难以从监管层面进行管理。

举例来说,大约有40%多的基金经理,以前是券商研究部门的分析员。很多基金经理和券商分析员,是同学或者校友关系。这种社交关系网,意味这基金和券商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和“共谋”的关系,而非“互相监督”的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影响下,基金和券商有着非常多的共同利益。在这种共同利益的驱使下,机构们联手在股市上忽悠散户,“玩”一把个人投资者,就不那么难以让人理解了。

聪明的投资者,需要理解这些机构之间的互相联系,以及它们背后的利益激励机制。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降低自己成为“被割韭菜”的可能性,避开投资理财中的“地雷”,努力成为“投资丛林”中的幸存者。

1、境内证监会、交易所对企业经营的干预多:境内上市的情况下,证监会和交易所易干预企业经营,一些交易行为即便企业董事会、股东会都通过,仍需要经过证监会和交易所的同意。相较这点境外上市的公司有更多的自主性。

美股和中国的股票有什么区别?

2、两者盈利要求不同:境内上市对企业盈利要求更高,一些新兴行业,如互联网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等,即便是有持续的盈利,可能也会对盈利模式能否持续产生质疑,包括企业历史沿革、历史中出现的与盈利能力无关的问题也会被纳入关注点。因此在境外上市中不存在的问题在境内可能导致无法上市。

3、两者上市的制度不同:境内上市是核准制,上市的企业都要经过中国证监会的核查,上市很多规定不好把握,企业上市门槛高。境外上市是注册制,有清晰的法律标准,只要符合上市硬指标向相关部门注册资料就可以上市。

扩展资料:

股票上市注意事项:

1、股票上市的程序是发行者向证券交易所提出上市交易申请书,证券交易所收到申诸书后,提出审查意见书并转报证券主管机关。

2、证券主管机关在收到审查意见书后,决定是否批准该证券上市交易,升通知证券交易所。如果允许上布,证券公司与证券交易所订立上市契约,发行公司缴纳上市费用,确定上市日期,最后挂牌交易,这是在分析股票上市要注意什么时必须要了解的。

3、股票发行公司提出上市申请时,应向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交易的证券票样及相关的审查文件,即证券上市交易巾请书,证券上市报告书,至少一家证券经营机构出具的同意帮助交易的证明,经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签证的二个年度以上连续盈利的财务报告,以及证券交易所所认为必要的其它文件。

百度百科-国内上市

百度百科-境外上市

百度百科-股票上市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