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个汤姆猫,日本有个哆啦A梦,中国有什么相似的动漫角色吗?
美国有个汤姆猫,日本有个哆啦A梦,中国有什么相似的动漫角色吗?那当然是黑猫警长啊。
动漫一直是我国的弱项,因此当前很多青少年放弃了国漫去追逐日漫,这对我国的损失是有影响的,但是没办法,谁让国漫没崛起呢,其实国漫也曾经崛起过,只不过是一块儿没有发光的金子罢了。
黑猫警长就是这样一部动画片,只有短短五集,却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当年的动画片少,而是因为它确实足够经典,实在没有想到黑猫警长会如此的深入人心,有些画面不够精致,但是剧情实在是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甚至影响了不少人的一生。
它带给了我们很多感动,让我们流过很多泪,比如当白猫班长牺牲的时候有多少小朋友会哭成一团,还有新婚之夜吃了老公的螳螂,到现在应该还是不少人的童年阴影,不过能将一个动物的知识,用这种方式展示出来也算是别有用心了,黑猫警长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也许你都没有意识到,当想起前奏“啊啊啊,黑猫警长”,我们的汗毛就会倒立。
但是这么优秀的动画片为什么突然就没了呢?它的下架原因是荒谬的,黑猫警长的导演老戴已经50多岁的高龄,带领着自己的团队花了接近一年的时间,才做出了几集动画片。但是还未经上映,却被上面叫停,理由是打打杀杀,没有什么艺术性,其实我们不是没有过崛起的时候。
曾经的《九色鹿》、《舒克和贝塔》、《葫芦兄弟》、《阿凡提》,都是中国动漫动画行业的先驱者,他们带领着中国动漫飞快的走在前面,反观如今的这些《熊出没》、《猪猪侠》等,简直就是在拖动漫的后腿,也许在很多人眼中他更适合小孩子观看吧!不过像黑猫警长那样,可以带给我们感动带给我们泪水的动漫,可能不会再有了吧?
我想题主问的应该不光是漫画,也包括动画和动画**等相关领域。中国漫画只有少数一些漫画家在画(记忆中包括姚非拉,王小洋,于彦舒等等),观众也是少数,像样的原创漫画杂志可能只有《漫友》等少数刊物,而日本漫画是一种蓬勃发展的产业,集英社、小学馆、讲谈社等等杂志社出版的杂志不计其数。
曾几何时,日本动画鼻祖手冢治虫因为对《大闹天宫》推崇备至,甚至觉得自己永远不可能做出像它那么好的动画,而如今,50多年过去了,日本动画和漫画已经成为一种国民命脉产业,中国动画甚至相比黄金年代更加退步了,再也没有被称为经典的动画片,再也没有叫好叫座的动画**。回想起这些年来的中国动画片和动画**,能记得起来的只有《葫芦娃》《黑猫警长》《魔方大厦》等80 90s们小时候的**,再近一点好像有个《哪吒传奇》受到了好评。而如今小朋友们的看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等,我觉得那确实是给低龄儿童看的。至于动画**,除了多年以前的《宝莲灯》,和最近的《大圣归来》以及期待太高失望很大的病的《大鱼海棠》,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也没有什么其他像样的作品出现。
是什么导致中国漫画和动画如此青黄不接?我想主要问题是多方面的。而它与日本的差距在于:
首先,定位不同。中国画漫画和看漫画的大部分都是青少年,中国动画片的定位依然是低龄儿童,而日本动漫的受众其实一直是各年龄层次的。其次,创作者的动力不足,即使如今有大量青少年痴迷日本动漫,但是实际上为了这份热爱投身于动漫行业的也是屈指可数。而中国动漫本身因为起点太低已经无法引起观众的兴趣。中国动漫没有如此大的市场需求,无法赚钱自然没有人做。最后技术问题也是一方面,日本商业动画已经可以用非常少的投资做出大量作品,而在中国,动画还是一个非常费钱的东西,而往往这些投资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我觉得不光是动漫行业,在**业,通俗小说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创作出一个好的故事对中国人来说似乎很难。我觉得这不是因为没有人才,大量的写手因为生计去写网络小说,这些网络小说需要非常高的产量,简单直白的的情节和狗血的桥段,而这些要素往往无法构成一个好的作品。在这种市场压力下,创作已经无法激发出作者的创造性,而是变成了一种流水线作业。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