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2025成考语文精选题目及参考答案

访客3个月前 (12-31)阅读数 4#教育知识
文章标签参考答案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2025成考语文精选题目及参考答案

A.“听”是本诗的“题眼”,诗中既有直接描写,又有侧面烘托,很好地表现了弹奏者所具有的精湛的技艺。

B.诗中重点写“声”,但却不像“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那样以声写声,而是以形写声,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C.“谁家”、“何处”用疑问句式,激起读者广泛的联想,让个人按自己的生活阅历,去体味筝声中表达的愁苦。

D.全诗借“无限秦人悲怨声”的筝声,抒发自己感时伤别之情,借助“悲怨”的形象描摹筝声之苦,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致小船及其舵手(孙静轩)

遥远的海面上有一只小小的木船

在惊涛骇浪的颠簸中,急急地驶向海岸

壁陡的浪许多次把它吞没

但每一次它都又安然在浪尖上重新出现

我没有看见那小船的掌舵者

但我知道他已经历了千百次这样的考验

浩瀚的大海把自己粗矿的灵魂给了他险恶的风浪早已把他磨炼得沉着而勇敢

A.“小小的木船”在“惊涛骇浪的颠簸中急急地”航行,海大船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和悬殊的对比,烘托出木船所处环境的恶劣。

B.诗人运用电影镜头远焦定格的手法,把“多次”被“壁陡的浪”“吞没”的小船定格在“浪尖上”,画面清晰生动。

C.后四句诗由乘风破浪的船体想到与狂风恶浪搏斗的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船与人融为一体,小木船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给读者以深思和启示。

D.这首诗的前四句是诗人用客观形象作比,后四句是诗人在作主观的判断并赋予歌唱对象以积极的意义。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B 6.D 7.D 8.A 9.A 10.D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