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宦官和官宧

小肉包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20#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宦官阉人

宦官是古代专供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男性奴仆。

宦官有很多别称,比如“中官”、“内臣”等。“太监”是明清两代对宦官的称呼。“公公”、“老爷”,是对宦官的尊称;“阉竖”、“宦竖”,是用来骂宦官的。

宦官和官宧

宦官不是中国独有,古代世界的其他国家,也都曾有过大量宦官的存在,比如古代希腊、罗马、埃及、朝鲜、土耳其等国,都实行过宦官制度,或者役使阉人为统治者服务。

中国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东汉开始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宦官”成了阉人的专称。

中国宦官制度存在的时间最长:约先秦开始到清朝灭亡,延续了2000多年。

中国宦官数量最多,明朝达到顶峰,书上有记载:“内监至十万人,饭食不能遍及,日有饿死者”。十万也许是个虚数,但一定是个十分庞大的数目。

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能博取皇帝信赖,有可乘之机,有些宦官担任朝廷大臣。

在秦、东汉、唐、明等朝代存在着宦官干预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指鹿为马的故事,始作俑者是 秦朝 宦官赵高。秦始皇死后,赵高矫诏拥立秦二世。弄死丞相李斯,又发动了宫廷兵变,把秦二世也干掉了。后来秦王子婴密谋干掉赵高的时候,手刃赵高的是宦官韩谈。

唐代 ,到了唐玄宗统治下的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弄了四万多美女放在后宫里面,宦官数量猛增。唐玄宗比较信任宦官,宦官的地位大幅度上升。到唐朝末年,宦官的势力可以用“猖獗”来形容。

当时的唐宪宗,被宦官杀死的;唐敬宗是在喝酒喝醉的时候,被宦官杀死;而唐昭宗被宦官软禁起来,最后丢了皇位。

明代 ,明成祖设置了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东厂头目就是宦官。

明英宗朱祁镇统治时期,宦官王振鼓动明英宗出兵亲征鞑靼人,明英宗犹犹豫豫地带几十万大军到了土木堡,结果大败,明英宗被俘。

最厉害的专权发生在明熹宗一朝,宦官魏忠贤借着皇帝奶妈这条线,迅速爬到了政权顶峰。

魏忠贤去哪儿,大家都要趴在路边跪拜高呼九千岁,甚至连皇帝下诏,都要并称说“朕与厂臣”如何如何。厂臣就是指魏忠贤,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之后虽然崇祯皇帝诛杀了魏忠贤,但明朝已经是颓势难挽。

宦官的职责主要是服务后宫、充当杂役,本来是不允许干预政治的。朱元璋曾弄个铁牌放在宫门外面,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宦官在秦代已经登上政治舞台,从汉代以来,宦官的权力逐步增长。

宦官在唐代初年被抑制,但在安史之乱以后权力膨胀,由于宦官们控制了禁军,他们可以欺侮皇帝。到唐末成为一股庞大的政治势力。

宋代对宦官控制比较严格,尽管间有兴衰,但总体权力并不大。

明清两代宦官制度经历了大起大落。明朝初年,朱元璋极度抑制宦官权力,明成祖的纵容,竟一发不可收拾,到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极度专权程度绝无仅有。

清朝统治者则非常重视压制宦官,宦官权力在清朝从未威胁过皇权。

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宦官集团起落沉浮,他们的高位权利,被历史认可,才有了“官宦”一词的传世。

“官宦”,“官”和“宦”是并列词组,指的都是有政治地位的人。常见词有“官宦世家”、“达官显宦”。有时用“宦”描述大场面,比如“宦海”。

宦官是一个特殊群体。

官宦是统治阶层。

阉人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但也常常把它与宦官、太监混为一谈,如《辞源》把“宦者”解释为太监、阉人,把“宦官”则释作宫内侍奉官,这是一种曲解。其实,阉人、宦官和太监虽说都是供内宫驱使、受阉割的男人,但三者之间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东汉之前的宦官是专指供侍于内宫之人,其中既有阉人,也有士人。东汉时,由于“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后汉书·宦者列传》,”这时阉人才与宦官等同起来。(辞源}中把“太监”解释为“在宫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这一点不错。但紧随其后又有“自此,太监遂成为宦官的专称”一句,这里显然把太监又同宦官认作是一回事。由此便形成了这样一个认识:阉人=宦官=太监。但从(明史·郑和传):“郑和……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握太监”的记载看,太监显然与宦官、阉人不是一个概念。郑和12岁受阉割人侍燕王朱棣,因“靖难”有功,成祖时被提拔为太监,“太监”显然是超于阉人之上的一类。如果太监即是阉人、宦官的话,又何需“累握”呢?

可见,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阉人、宦官在东汉之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东汉时起,二者才合流。太监则是地位高于一般宦官的阉人,或者说是阉人首领,三者不应混为一谈。

在人们的印象里,宦官与太监是一码事,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据文学考证得知:其一,最早的宦官并非都是阉人;其二,宦官与大监在封建社会的概念是有别的。古代宦官足对在皇宫里为皇帝及其至亲服务的官员的总称。东汉以前,充当宦官的并不都是阉刻之人。“悉用阉人”是在东汉之后。太监一词的出现最早在辽代,是辽代政权机构中的官员称谓之一。辽代的太府监、少府监、秘书监等设有太监‘元代因袭辽制.所设各监也都有大监。元代太监尧诸监中的三级官吏,并非尽是刑余之人。

到了明代,大监和宦官有了较固定的关系。充当大监者必是宦官,但宦官并不都是大监。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具有一定品级、体裸的高级宦官。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是从清代开始的。因为清代将侍奉皇帝和皇族的宦官都冠以大监之称,故此,宦官与太监便混为一谈了。——宏申《宦官与太监有别》

参考资料:

宋馥香-《阉人、宦官、太监三者辨析》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