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肉和白肉分别指什么肉 红肉和白肉的区别是什么
肉是生活中很受欢迎的一种肉,而肉一般被分为红肉和白肉,那么红肉和白肉分别指什么肉?红肉和白肉的区别是什么?
红肉和白肉分别指什么肉通常情况下红肉和白肉主要是营养学上面的词,其中主要是指烹饪前呈现出红色的肉质,生活中常见的猪肉、牛肉、羊肉、鹿肉等哺乳动物的肉。
而白肉则是指烹饪前呈现出白色的肉,主要以家禽以及部分鱼肉为主,常见的有鸡、鸭、鹅、火鸡、鱼、虾、蟹等。
红肉和白肉的区别是什么通常红肉和白肉最直观区别就是颜色,红肉中含有较多的铁红素,一般是显示红色的;而白肉之中贴红薯的含量较少,所以颜色显示肉质本身的颜色白色。
其次因为红肉含有较丰富的饱和脂肪酸,不建议过量食用,过量食用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发胖是情况;而白肉之中饱和脂肪酸较少,适量食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最后就是红肉的饱和脂肪、胆固醇含量较高,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而白肉与其相反,白肉的蛋白质组成与人体更为接近。
红肉可以多吃吗不建议多吃。
红肉主要是哺乳动物的肉,其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以及胆固醇含量比较高,过量食用容易加重人体的胃肠道负担,容易诱发人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还可能会导致出现发胖的情况,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所以红肉一般是不建议多吃的、
红肉一天吃多少合适建议一天吃40-80克左右即可。
虽说红肉的营养价值以及食用价值比较高,可以为人体补充充足的营养,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对于肉类的食用量给出的建议,每天畜禽肉在40~75克,鱼虾海产在40~75克,但具体红肉与白肉搭配的比例是多少,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数据。
但为了自身的健康还是不要多吃比较好,饮食主要是要做到膳食均衡,膳食多样化,这样才有利于饮食健康。
白肉可以代替红肉吗不建议代替。
虽说红肉和白肉总的来说都是肉类,但其实红肉和白肉无论是营养成分还是营养价值上来说,两者的差别都是比较大的,是两个不一样的肉类,所以生活中白肉一般是不建议代替红肉的。
什么叫红肉和白肉啊?
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需要吃些肉食的,因为肉类里面含有很多种蔬菜以及水果里面没有的营养物质,而我们一般吃的肉类其实是分了好几个种类的,比如就有红肉白肉之分。那么,一般红肉和白肉都有哪些具体的区别呢?我们是怎么区分红肉和白肉的呢?
1、红肉白肉区分标准
区分红肉与白肉的主要因素是看动物的肌肉组织是快肌纤维多还是慢肌肉纤维多。
慢肌纤维的肌肉通常在慢步、站立和飞行这样的持续性动作时使用。这种肌肉的特点是富含储存大量氧气的肌红蛋白,因此能够支撑长期的能量消耗。
快肌纤维型的肌肉在短期时间的活动时用到。这种肌肉没有足够的肌红蛋白,能源消耗的是糖原。
2、营养成分含量不同
红肉比白肉的饱和脂肪、胆固醇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含量相对减少。白肉的蛋白质组成与人体更为接近,因此白肉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红肉比白肉的矿物质,尤其是铁的含量高,红肉还是锌、硒的良好来源,同时红肉还提供重要的维生素B12、B6、烟酸等。
3、肉质颜色不同
肌红蛋白的颜色为红,因此生的红肉看上去发红。快肌纤维型肌肉主要消耗糖元,糖原的颜色发白,因此生的白肉一般是白色的。
4、常见红肉有哪些
红肉指的是烹饪前呈现出红色的肉,具体来说有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绝大部分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红肉的颜色源于哺乳动物肉中含有的肌红蛋白。
5、常见的白肉有哪些
白肉一般指的是鱼肉、虾肉、贝类、鸡肉、鸭肉、鹅肉,虽然三文鱼、煮熟的虾蟹等都是红色,也不能算作红肉。烹饪好後的食物的颜色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红肉或白肉的标准,如猪肉虽在烹饪时变为白色,也仍然是红肉。
6、吃红肉还是白肉好
红肉比白肉的脂肪酸含量高,并不意味着应当完全拒绝红肉。事实上红肉中的铁是白肉所不能代替的,红肉对于婴儿、孕妇、青少年以及中老年人尤其重要,对于贫血以及经期女性更要摄取红肉以及时补充铁。
白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度容易氧化产生自由基等对身体不利。
因此红白肉应该搭配食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畜禽肉不超过75克。具体红肉与白肉搭配的比例是多少,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数据。就中国居民的饮食习惯而言,吃红肉的比例是大于白肉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应该要有意识的补充白肉。
7、吃肉需注意
1.煮炖过头易致癌
肉非常有嚼劲,很考验牙齿,于是大家都追求熟烂的口感,高压锅常被用来炖肉,十多分钟就可让肉软烂可口。但是肉类在二百到三百度的高温下,某些营养成分就会产生化学发育,生成芳族胺基,其中包括的12种化合物,有9种是致癌物质。
2.煎炸腌肉容易致癌
腌肉中有硝的成分,在油中煎炸容易出现亚硝基砒咯烷,这种成分容易导致癌症。所以,吃香肠、咸肉一类的食谱,不能用油煎炸。可以将这类食品蒸煮熟透,让亚硝胺和水蒸气一起挥发。还有,腌制或熏制食品烧制时,最好添加点米醋,不但可将亚硝酸盐进行分解,还能起到杀菌的效果。
3.瘦肉吃多容易长斑
怕胖或讨厌油腻的人都不爱吃肥肉,觉得瘦肉好吃营养又不容易发胖,于是大吃特吃。其实,瘦肉所含蛋氨酸较高,这种物质会被有关酶分解成为同型半胱氨酸,继而容易引发动脉硬化。相关实验证实,同型半胱氨酸对动物的内皮细胞有直接性的损害作用,导致动脉的粥样硬化。
4.猪肉别用热水浸洗
很多人习惯用热水来浸泡清洗猪肉,使得猪肉的营养大量流失。猪肉蛋白质丰富,其中的肌溶性蛋白凝固点不高,容易在水中溶解。此外,肌肉蛋白类所含的某些成分,一旦丢失会导致猪肉味道变差。建议大家洗猪肉采用冷水迅速冲洗的方法。
红肉是营养学上的词,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岀红色的肉。如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红肉中含有很高的饱和脂肪。
“红肉”是指畜肉类包括猪、牛、羊等的肌肉、内脏及其制品。红肉的肌肉颜色暗红,纹理较深。红肉中含有很高的饱和脂肪,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锌、烟酸、维生素B12、硫胺、核黄素和磷等。
“白肉”一般指的是鱼肉、虾肉、贝类、鸡肉、鸭肉、植物肉(大豆)等,广义上是指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肉类。总的来说,白肉类食物能提供丰富蛋白质,且脂肪含量低,不容易造成"三高"。
红肉确实不如白肉好,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拒吃红肉。与白肉相比,红肉中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12、蛋白质、烟酸、硫胺、核黄素和磷等。这些成分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每周红肉摄入量不要超过500克。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