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星期天为什么又叫星期日

小肉包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1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太阳星期

在古罗马神话中,Sunday的寓意是太阳,罗马人把星期天叫做dies solis(Day of the Sun)。当然了,有Sun Day就会有Moon Day,月亮神是太阳神之妻,因此她紧跟在Sunday后面作了Monday。

相关说明

星期天,即星期日,一个星期的第一天,口语多说为星期天。据圣经故事,记载说,起初的时候神创造天地。”紧接着又陈列了七天创造的工作,前六天创造了组成万物的各种要素,第七天安息了,上帝赐福与安息日安(星期六)定位圣日。

在罗马的基督教以星期日作为“礼拜日”,也代替安息日。因其巨大的影响力,之后基督教国家都是在星期日休息、到教堂作礼拜。西方国家七日一制的称呼多带宗教色彩。如基督教徒做礼拜这一天,叫“礼拜日”,七天称“一个礼拜”。

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与周日视运动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后果?

星期日、Sunday:Sun.

星期一、Monday:Mon.

星期二、Tuesday:Tues.

星期三、Wednesday:Wed.

星期四、Thursday:Thur./Thurs.

星期五、Friday:Fri.

星期六、Saturday:Sat.

西方的星期最早来自于苏美尔。

苏美尔人建立神塔对神进行礼拜,他们认为有七位星神轮流值勤。分别是:太阳神(星期日)、月亮神(星期一)、火星神(星期二)、水星神(星期三)、木星神(星期四)、金星神(星期五)、土星神(星期六)。

星期天为什么又叫星期日

于是建立了七天一星期的制度。苏美尔以后,星期制被古巴比伦人继承。古犹太人受到两河流域文明影响,也接受了星期制。后来,星期的概念随犹太宗教衍生出来的基督教传播到欧洲。

周年视运动产生的

太阳的周日运动与其它恒星的周日运动相比具有明显区别,即由于地球除了自转以外还存在着绕日公转,致使太阳以每天59 ′8〃.196的速度沿着天球黄道作周年运动.很显然,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运动,必定会影响到太阳在黄道上年内位置的改变,使太阳在不同季节处在黄道上不同的位置进行着周日运动;同时,由于地球在公转中地轴相对其轨道面发生倾斜,黄道面相对于赤道面存在着23°26′的黄赤交角.于是,在某一纬度地点的地平面来观察太阳周日运动时,便产生着因时而异的太阳周日运动的季节变化,进而,太阳出没于地平线的方位也相应地发生这种季节变化.

太阳周年视运动

也简称为太阳周年运动。

其实质是地球公转运动的一种反映。

由于地球每年(恒星年)绕太阳公转一圈,而地球上的人通常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正如坐在行驶的车辆中的人感觉周围的物体向后运动一样,看到的是太阳在恒星组成的星空背景上向后运动,每年转一圈。

早期人们认为这是太阳的真实运动,称太阳周年运动;但随着地心说的崩溃,人们认识到这是一种看上去的运动,故称太阳周年视运动。

由于地球公转与太阳视运动的方向为圆周方向,故与通常认识的视运动有所不同的是,太阳视运动的方向不是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而是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在北黄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

太阳周年视运动是古代人制订历法的依据,如古埃及的历法中以太阳与天狼星同时升起的日期为新年。但随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恒星年与回归年不同,而以回归年作为制订历法的依据。

周日视运动

由于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造成了太阳每天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又从西方落下的自然现象。因为这种现象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人的视觉效果,所以天文学上把太阳的这种运动叫做周日视运动。

月亮的周日视运动大家也很熟悉,所不同的是月亮每天升起的时间变化比较大,平均每天比前一天晚升起50分钟。

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满天的繁星也不是每天都固定在星空中某个地方不动,它们也是每天都在作周日视运动,只不过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恒星的这种运动罢了。

简单的说就是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产生周年视运动

地球自转产生周日视运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