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的玉有什么特点
红山文化玉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求神似,大都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艺,将动物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极具古朴苍劲之神韵,红山文化玉器多通体光素无纹,动物形象注重整体的形似和关键部位的神似。
知识拓展:
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是我国北方地区 一个较为重要的新石器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彩陶与旧石器并存,具有大量的玉器和祭坛、神庙、积石冢等大型礼制建筑。红山文化玉器种类繁多,从小型装饰品到大型祭祀礼器,用途广泛,可谓伸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红山文化玉器可分为五大类:工具类,如斧、纺瓜、棒等;装饰类,如环、镯、管、角形器等;礼仪类,如璧、钺、璜、丫形器、箍形器、勾云形玉佩等;动物类,如龙、猪龙、鸟、龟、蚕等;另外还有人物类。红山人已能熟练掌握高难度的琢玉技艺,红山文化玉器的设计和制作水准都很高。其特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其一,创作题材广泛,主要包括仿生和摄象两大类。其中,仿生类是主要部分,指摹仿并被神化了的动物形玉器和人物形玉器等,尤以动物形玉器独具特色。摄象类指摄取自然现象又经过艺术加工的璧、环、箍形器和勾云形玉佩等。其二,造型手法多样,既有浅雕又有浮雕。
在红山文化的玉器中,玉龙、玉猪龙、勾云形玉佩可谓最具代表性的玉器。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了一件红山文化玉龙,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好的龙的形象。该玉龙用整块墨绿色软玉雕刻而成。体蜷曲呈“c”字形,昂首扬颈、弯背卷尾、吻部前伸、鼻端截平、梭眼上翘、头似猪首、颈鬣上卷。龙背重心处对穿一孔。该龙除龙头部分用浮雕和阴刻的手法表现眼、鼻、嘴外,龙身上下光素无纹,通体磨光,使其看上去如蟒似蛇、生气凛然。此龙形体之大、雕工之细,世所罕见。它可能是红山先民的神灵崇拜物或氏族部落的象征及保护神,也可能是祭司祈天求雨的法器。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其形制极富猪的特征,猪在原始社 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各种祭祀活动中,以猪作为人神之间媒介物是很自然的事情。文物工作者在辽宁省建平县发掘到一件玉猪龙,它体蜷如环、肥头大耳、圆眼有皱、口露獠牙,头尾之间的缺口未完全断开,头部有一圆形钻口。该猪龙通体抛光,浑厚圆 滑、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是红山文化同类玉器中形体较庞大、形制最规整的一件。它既可能是氏族部落的图腾,也可能是祭司的法器,还可能是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物。从红山文化玉器对后世玉器的影响看,我们应该看见玉龙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为红山文化玉器以蜷体龙和C龙为主,那么这种蜷体龙和C龙直接被后来的夏商周融合吸收,成为中国传统玉文化的主流因素之一。另外就是龙的起源由此诞生,那么中国崇龙的礼俗由此诞生。而它的起源,以及崇龙礼俗的形成,追根应该追到红山文化里。所以说我们认为红山文化里的猪龙的发现还是比较重要,是属于红山文化最典型和核心的器类之一。那么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认为这个龙的起源还是和崇拜野猪有关系,那么这种龙应该说从它的头部装饰风格看像猪,但是我们在进行划类比较的时候又很难把它划到猪的成分,因为从它身部来看,它有蜷体的龙,还有一种龙就是C形,已经完全超离猪写实的范畴,应该说得到了升华,和猪有关系,但是得到了升华。
勾云形玉佩也是红山文化代表性玉器之一,它不是一般性的装饰品,也不 是对于某种使用工具或具体动物的直接摹仿,而是为适应当时的宗教典礼需要专门制作的。在辽宁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出土了一件勾云形玉佩,它由浅绿色玉制成,呈长方形薄板状,中心镂空作勾云状回旋,四边出勾角和圆突,有正反面之分,正面磨出与中心纹饰走向相一致的浅槽,反面光素无纹。该勾云形玉佩温润灵动、寓意深刻,是同类器物中形体较大也较规整的一件。从勾云形玉佩通常出土于等级较高的中心大墓,并且多放置于墓主人的胸部等人体关键部位来看,它可能是当时祭司的专用物品,可能被用于沟通祭司与上天或祖灵之间的媒介,具有其它器物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红山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比较完备的玉礼制系统,这是中国迄今所知所能确立的最早的礼制形态,因为中国是礼仪之邦,到了夏商周三代以后,应该礼的成分是非常多的,内容也比较讲究。那么青铜器出现以后,在礼制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种礼制的前身是什么,或者说它的雏形是什么,应该说在红山文化玉器里面我们可以得到比较明确的答案,就是红山文化已经有了礼制,而且这个礼制是用玉来表现出来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山文化唯玉唯礼的一种表现。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