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米格战机秘史(5)|米格战机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1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米格苏联

米格-17是苏联米格设计局在米格15基础上研制的一种高亚音速战斗机。在越南战争中曾立下赫赫战功,创造了大量以弱胜强的战例,成为世界空战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典战机。下面就让我们回顾米格-17鲜为人知的故事。

米格-17也许不像米格-15那样令世界航空界震惊,却延续了米格设计局的辉煌:总产量超过10000架,其中苏联生产了7999架,仿制型(中国歼-5、歼教-5,波兰LIM-5、LIM-6)的总产量达到2825架。米格-17先后装备过40个国家和地区,曾参与了众多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研发历程

米格-17继承了米格-15的血统,从某种意义上讲该机是米格-15的“直系后代”。这种做法体现了米格设计局***米高扬和格列维奇的一贯科研策略——“循序渐进”。

对于米格-15的后继机型,米高扬和格列维奇一致认为应采用新型45°后掠翼和VK-1涡轮喷气发动机。对于米格设计局来讲,这是风险最低的研制方案;对于苏联空军来讲,这是成本最低的研制方案。于是米格-17的最初设计代号为1-330,其最初型号为米格-15bis45°,其中45°含义是45°后掠翼。

斯大林对于米格-15bis45°的设想非常赞赏,在该机的设计方案提交给斯大林时,雅克夫列夫设计局和拉沃奇金设计局的方案几乎同时递送上来。而且雅克夫列夫和拉沃奇金在苏共政治局的朋友也在此时向斯大林展开了游说。斯大林对于这些说客的回答非常简单:“既然我们已经有了米格-15这样优秀的战斗机,那么就没有必要再研制其他型号的战斗机。当务之急是集中力量研制更先进的米格战斗机。”

在斯大林的指示下:苏联部长会议在1949年初正式下达了研制米格-15高级改进型的命令。研制任务分为两个型号——昼间战斗机和装有雷达的全天候截击机。

为了加快研制进度,米格设计局优先研制昼问战斗机型Ⅰ-330。此前米格-15的工程代号是S工程,而Ⅰ-330的工程代号为SI工程。其中Ⅰ的含义是改进型。除了米格-15bis45°这个型号之外,Ⅰ-330也被称为米格15bis“箭45”。

然而SI工程并不是第一种采用45°后掠翼的苏联飞机。为了夺回在战斗机研制领域的统治地位,拉沃奇金设计局在拉-15战斗机基础上推出了拉-176验证机。拉-176是苏联首架装有45°后掠翼的喷气式飞机。而且拉-176的研制进度非常快,早在1948年9月该机就投入了试飞。不久之后,令整个苏联航空界震惊的事件出现了:1948年12月26日,拉-176由试飞员费奥多罗夫驾驶,在试飞中突破了音障,最大速度达到马赫1.02,创造了苏联首次超音速飞行纪录。这个飞行速度纪录极大地提高了拉沃奇金设计局的地位,一时间拉176大有“先拔头筹”之势。

此时SI工程的45°后掠翼正在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进行风洞试验。面对拉-176领先的局面,米高扬和格列维奇显得格外镇定。他们深知只有在机翼的气动性能上占据上风才能在竞争中取胜。由于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的风洞试验条件有限,为了测试45°后掠翼的极限气动性能。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决定将45°后掠翼安装到B-5火箭动力试验机上进行深入测试。其实B-5是在缴获的纳粹德国DFS-346火箭动力研究机基础上研制而成。试验结果令米格设计局欢欣鼓舞——B-5火箭动力试验机安装45°后掠翼时最大速度达到马赫2.5。

SI工程在外观上与米格-15非常相似,识别两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SI工程在机翼上增加了一对翼刀,使该机共有6个翼刀,而米格-15只有4个翼刀。此外SI工程的机翼面积也有所增加,达到22.6平方米。而米格15的机翼面积只有20.6平方米。

为了降低成本,SI工程的前机身(第13号框架之前)与米格-15完全相同。SI工程的后机身加长了900毫米,使得机体长度达到8.805米(不包括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SISK程在机体内有两个油箱,容量分别是1250升和150升,最大载油量1412升。此外可以在机翼下挂载两个400升副油箱。

SII程的武器系统几乎与米格-15相同,包括1门N-37型37毫米机关炮(备弹40发),2门NR-23型23毫米机关炮(每门机关炮备弹80发)。当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该机的两个机翼下挂架可挂载2枚100千克炸弹或2枚250千克炸弹。此外该机装有1台S-13型照相枪(用于记录机关炮射击效果),1台AFA-Ⅰ侦察相机。为了保护飞行员,座舱前部有两块10毫米厚装甲板,飞行员还拥有10毫米厚的装甲头枕,防弹挡风玻璃厚度为60毫米。SI工程的航空电子设备与米格-15bis相同,包括“枫木”超高频无线电系统、“钡-M”敌我识别器、RPKO-10M无线电测向仪、OSP-48仪表着陆系统等。

1949年初,米格设计局所属第155实验工厂开始生产两架SI工程原型机。1949年7月,首架原型机SI-1出厂。在经过了工厂测试后,该机于1949年12月运至莫斯科近郊的茹科夫斯基机场,准备由苏联空军科学研究院进行试飞。为了保证万无一失,米格设计局邀请了苏联空军著名试飞员伊瓦先科,此人是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曾参与了大量苏联早期喷气式飞机的试飞工作。伊瓦先科善于处理试飞中的意外情况,他还参与了米格15的试飞。

由于VK-1涡轮喷气发动机在地面试车时多次发生故障,直到1950年1月14日,SI-1才由伊瓦先科驾驶完成首飞。伊瓦先科对SI-1的首飞评价很高,他认为SI-1的加速性非常好,他推测SI-1的速度至少比米格-15bis快40千米/小时。不久,SI-1在伊瓦先科驾驶下于2月1日飞出了令人振奋的高速性能:在2200米高度,最大速度1114千米/小时;在10200米高度,最大速度1077千米/小时。也就是说SI-I的最大速度接近马赫1.0,距离突破音速仅仅是一步之遥。

米格战机秘史(5)|米格战机

此后,试飞工作转入测试SI-I的特技飞行能力。1950年3月17日,伊瓦先科驾驶SI-1爬升至l 1000米高度。当高度降至5000米时,SI-I突然进入俯冲,飞机像陨石一样撞击地面,伊瓦先科当场死亡。对于这次严重的飞行事故,米高扬像以往一样淡然处之,事故原因至今仍不明朗,准确地说是根本没有进行事故调查。

以西方划分为第四代苏联划分为第五代战斗机划代有西方、苏联两个体系

西方的

第一代:这一级别的战斗机最大技术突破是超越了音障,实现了马赫数1以上的飞行速度(>M1.0、超音速)这一代战斗机开始装备空-空导弹,但主要作战武器仍是航炮,主要作战方式仍是近距离格斗.代表机种有苏联米格19、美国F100、F104中国J-6等.

第二代:采用了更优设计的后掠翼或三角翼、梯形翼面,采用更强劲的涡轮喷气发动机,超越了两倍音速和两万米的飞行高度.以空-空导弹为主要武器,航炮作为辅助武器,装备了更高性能的航空雷达。此时的空-空导弹都是近距离格斗导弹,射程10公里以内,以红外线热感追踪为制导方式。此时的空战还是“视距”内作战.代表机苏联米格21、美国F4鬼怪、法国幻影III、中国J-7.

第三代:这代战斗机大量采用空气动力学优化外形设计、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减轻机体重量、增加机身强度,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尖头”造型,腾出了头部空间装备大型航空雷达,大量使用先进航空电子装备,他们的最高飞行速度仍维持在两倍音速(有些降低到1.7倍)、最大升限仍是两万米左右,但机动性被大大加强,被称作“高空高速高机动性战斗机”.这代战斗机的主要武器是空-空导弹.“超视距空战”称为主要作战场景.代表机:苏联的米格29、米格31系列,苏-27系列,美国的F14/15/16/18系列,法国幻影2000、英国狂风等型号中国的飞豹.J-10

第四代:1、超音速巡航。2、隐身性。3、短距起降能力。4、超级机动性 代表机:只有美国F22

有些战斗机只部分达到了第四代战斗机的特性要求,所以被称作“三代半”战斗机.典型的机型有欧洲合作研制的EF-2000(欧洲战斗机)、法国阵风等.

苏联:

第一代:这一代的特点是:硬质金属机身、单翼、后掠翼、喷气发动机、亚音速。装备有简单的无线电雷达。主要武器为机枪、航炮,作战方式为近距离格斗,采用基本的光学瞄准射击系统。代表机:苏联米格15、米格17、美国F86.

第二代:是美国的第一代.

第三代:是美国的第二代.

第四代:是美国的第三代.

第五代:是美国的第四代.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