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系企业工作的中国员工与日本员工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希望详细解答下,谢谢。
就这个么告诉你吧,我在日本就职了本应该比我后进入的日本人有话语权,所谓的前辈,可日本人都不把你当做日本人,你去让他做什么人家不做,你的工资还比他低,虽然他是后来的,但是日本法律规定日本人的最低工资就是比外国人高。作为外国人还不能升职,一辈子只能是个职员。我都打算回国了。
中日人力资源管理的的区别:
1、劳动用工制度上的不同。在劳动用工制度上中国传统体制下的固定用工制度与日本的终身雇佣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者的内在机理相差甚大。
在日本的终身雇佣制下,职工对企业抱有强烈的依附感,把企业看作是个人生活依靠和一生事业发展的基地,使企业与职工真正联成命运共同体。
而中国的雇佣制度相当于是国家对员工的雇佣,即使工人下岗,国家还要负责为其安排再就业,这样在我国则是强化了职工对国家的依赖而弱化对企业的认同。
2、集体主义表现上的不同。日本企业职工具有较强的集体主义意识,非常善于协调配合行动,这种精神是由终身雇佣制促成职工之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害关系所造成的。
终身雇佣制不仅使企业职工之间在业务上产生一种依附关系,而且使职工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私人感情联系,这也促进了企业职工的集体主义意识。
而中国企业在职工中也特别注重集体主义的教育,培养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尤其是强调对职工进行热爱本职工作、与企业共命运的教育。但是,由于中国企业的职工对企业的依附感不强,职工的凝聚力不强。
3、员工参与管理程度上的不同。日本企业体制给员工以较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再加上企业与员工结成利益共同体,使得员工对提高企业效益非常关心,因而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很高,大大促进了经营管理的改善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而中国企业虽然也特别注重加强企业基层管理和班组建设,也提倡工人参加管理和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工人少参与改进工作的各项活动,合理化建议有时也提出,但所起的作用远不如日本企业明显。
4、人才培养上的不同。中国企业更多的是看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由于员工是企业的“主人翁”,所以并不特别强调员工对某个特定企业的忠诚。所以,员工对企业组织的适应一般没有特别的困难。
日本企业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不同企业之间甚至文化差异很大。它们不仅重视员工的素质,更重视员工在组织里的适应能力。
扩展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史:
第一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除了能自动计算人员薪酬外,几乎没有更多如报表生成和数据分析等功能,也不保留任何历史信息。
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非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和薪资的历史信息都进行设计,也有了初级的报表生成和数据分析功能。
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代HRMS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都进行了收集与管理,更有强力报表生成工具、数据分析工具和信息共享的实现。
人民网-用人机制创新改变日本管理模式?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