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宗祠
宗祠是存放家族亡故先辈牌位、举行家族内各种仪式或处理家族事务的地方。
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 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
宗祠中的主祭称宗子,管理全族事务称宗长,还有宗正、宗直等职。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华儒教文化的代表。
扩展资料
以同宗同族为代表的祠堂文化是获得文化归属感与共享感的直接媒介,对于海外移民与祖国家乡的关系,对于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和归属,具有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传统的祠堂文化,既是权利的网络空间,更是个多维的文化空间。祠堂文化与书院文化、家庙族府、地方庙宇文化等建构起地域性文化的立体形态。
宗祠,一般分布于较重视儒家传统文化的地区,如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南方省份。宗祠文化是福建省重要的特色文化资源,是福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台、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精神价值,不仅涵养了八闽儿女和台湾民众,也幅射海内外。
百度百科-宗祠
人民网-以同宗同族为代表的祠堂文化是获得文化归属感与共享感的
人民网-专家:祠堂文化是华人与祖国家乡的精神纽带
区别:
祠堂原本是族人聚会、议事、处理族内纠纷等宗族活动的场所;
家庙是供奉祖宗、先辈神像、灵位,供族人祭祀、朝拜、思念的场所。
联系:
后来很多地方逐渐合二为一了,兼具双重功能,但有的地方宗祠与家庙仍然是分开建造的,保持着原有的结构与功用。
拼音:zōng cí ;jiā miào?
造句:
宗祠
一、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具体表现在城市布局、庙和宗祠、统民居四合院、庙民居的楹联,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四川省宗祠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拥有以文庙、三国蜀汉文臣武将专祠、文化名人专祠、祭祀同族祖先的祠堂等为代表的资源体系。
三、谕祭文后被刻成石碑,今仍立于东溪村姜氏宗祠里.
四、宗祠前边有一池塘,池水清澈,可睹远处丫髻山之倒影.
五、在历史上,依照汉族的模式建立了宗祠和严密的祖宗祭祀、族内法政和族外法政等一系列处事策略。
家庙
1)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
(2)在靖难之役后,武当山皇家庙观,成为永乐皇帝大修文治的重要措施。
(3)有趣的是,家庙大门、寨门与峡山祥符塔三点成一直线.
(4)三峡地区覃家庙群以一套缺乏化石的薄层白云岩沉积为特征。
(5)呵呵,电机到胡家庙西码电机厂.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