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斋名、谥号的区别
字、号、斋名、谥号的主要区别是定义不同:
1、字
字(表字〔也用作小字〕)一般指表字。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2、号
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
3、斋名
斋名起源:我国历代名流雅士大都建有自己的书斋,并为之起名为斋、屋、居、室、堂、馆、轩、园、亭、庐等雅号。
4、谥号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代在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
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扩展资料:
谥号种类: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即周厉王因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另外还有“私谥”。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1、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2、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
3、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
4、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兴盛于汉朝。
百度百科-字
百度百科-号
百度百科-斋名
百度百科-谥号
平时我们在看书看电视剧的时候,会发现皇帝有很多称呼,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雍正……等等。历史书会告诉我们,这里面包含有皇帝的谥号、庙号和年号,这三者都是古代帝王不可缺少的特殊名号。那么,这些名号到底有什么区别,哪个是谥号,哪个是庙号,哪个又是年号?
首先来说说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和社会名人去世后,官方或社会根据他生前的道德功业,定一个称号对其进行盖棺定论。《说文》这样解释:“谥,行之迹也。”也就是说,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表达褒贬之意,所谓“劝善戒恶”。 帝王谥号分为上中下三等,上谥自然是赞美表扬之意,比如“经天纬地曰文”(如汉文帝)、克定祸乱曰武(如汉武帝),一般以“文”谥为最高赞美;中谥多为表达同情,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晋愍帝司马邺);下谥则是批评的意思,如:好内远礼曰炀(如隋炀帝),动祭乱常曰幽(如周幽王)。 谥号一开始很简洁,最多一两个字。后来皇帝为了满足虚荣心,不断累加谥号,到了清朝慈禧太后时,她的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已经长达23个字了。 庙号也是皇帝死后的一种称谓,但功能与谥号有所不同,它起初的条件非常苛刻,只有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远祭奠的皇帝才能得到庙号。最初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西汉十二个皇帝,只有四个有庙号,他们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汉世宗孝武帝刘彻,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不过到了三国时期,为了满足皇帝们的虚荣心,除了少数亡国之君,后来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了,以清朝为例,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清圣祖玄烨…… 而年号,则是历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一种标志。在古代君臣眼里,年号是一件很重大而神圣的事情,因为其蕴含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改朝换代或是新皇帝登基时,都会重新确定年号、标榜正统,以示上顺天道,下合人意。一般认为,采用年号纪年是从西汉武帝开始,汉武帝登基十九年后,有次打猎捕获了一只珍贵的独角兽白麟,武帝认为这是祥瑞,于是便立年号“元狩”来纪念此事,这一年(公元前122年)为元狩元年。自此以后皇帝沿袭武帝的做法,新皇登基换年号,遇到军国大事、祥瑞、灾异,也会换年号。
明朝以前,一位皇帝在位时,往往多次改元,比如汉武帝就有元狩、元鼎等多个年号。而明清两朝,除了明英宗改元一次以外,其他皇帝都是一帝一号,因此也常用年号来称呼明清皇帝,例如洪武帝、乾隆帝等。
年号还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中华大地有时会并列多个政权,因此同一年会有不同的年号来纪年。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有些年号还会被不同朝代重复使用,比如“建元”年号在历史上就使用过5次。年号一般是两个命名,比如“贞观”“康熙”等,但也有使用三字、四字甚至六字的,比如梁武帝的“中大通”、武则天的“万岁登封”和宋太宗的“太平兴国”等。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