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胃肠穴的介绍

乐乐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10#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胃痛胸椎

胃肠穴位于手心稍下方,手背中部,拇指生命线的桡侧,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主治: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症等。胃肠穴是手部全息医学穴位之一,位于手心稍下方,手背中部,拇指生命线的桡侧,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

关于胃痛用穴治疗的诸多疑惑

胃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位于食管与小肠之间。它主要的功能是通过分泌胃酸和酶来分解食物,将其转化为更小的分子,以便于身体吸收和利用。

胃的结构包括贲门、体部、幽门三部分,贲门与食管相连,幽门与十二指肠相通。胃的内壁被分为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

有些人认为胃是情绪的一个重要器官,因为我们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到我们的胃部,同时,胃部的健康状况也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

胃肠穴的介绍

情绪和胃部的联系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胃和大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胃部有丰富的神经网和内分泌器官,其中包括与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当我们处于情绪紧张、悲伤或焦虑的状态时,身体会产生压力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这些激素的释放可能导致胃部的一些反应,如食欲减退、胃痉挛、胃酸分泌增多等。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饮食不当或者胃部有疾病,这也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状态,如胃疼、胃酸逆流、胃胀等症状都可能导致心情不佳。

虽然科学界并没有完全证明胃是情绪的“主要”器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注意饮食、保持情绪稳定和避免情绪压力过大来维护胃部的健康,以及通过舒缓压力和改善饮食来缓解与胃相关的情绪问题。

情绪对胃的影响,通常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嗳气以及呕吐等症状。人体的胃肠道也属于情绪的器官,人体的消化功能会随着情绪波动从而出现情绪化的反应。当人体长期处于情绪不好或者烦躁不安、抑郁、焦虑、紧张等心理状态时,通常会影响到胃黏膜的功能,不但会引起胃部出现不适,还会影响到人的食欲。

在针灸学中,中脘、内关、足三里被称作是“胃病三要穴”,此三穴使用道理相信各位都已经耳濡目染了,就不过多介绍了。如果我们有长期临床的切身体会时,就会发现: 如要单独使用,以公孙穴治疗胃痛的疗效最好,一般针后即可止痛。但缺点是此穴皮肤角质层稍厚,针刺时较痛,许多人难以接受。

公孙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穴通脾胃两经。脾胃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素问》有一篇叫“太阴阳明论”就是合论脾胃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所著《脾胃论》更是脾胃合论的专著。《灵枢·五邪第二十》主要是论述邪在五脏的症状和治疗,其他四脏都是说“邪在肺”“邪在肝”“邪在肾”“邪在心”,唯独说脾脏时不说“邪在脾"”,而是说“邪在脾胃”。以上都说明脾胃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公孙对脾胃虚弱或虚寒的胃痛最为适宜。

此外,公孙穴正处于足底反射区的“胃”部,这也可能是公孙治胃痛为什么优于其他穴位的一个原因吧。

以指代针,按压至阳、灵台穴,对治疗急性胃痉挛有特效。 此法源于《灵枢·杂病》:“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胃痛在《灵枢》中都叫“心痛”,但心痛并不一定都是胃痛,也包括心脏病导致的心口疼痛(称之为“真心痛")。

问题的关键是: “九节”是何穴?历代医家的解释,都认为是第9胸椎棘突下的筋缩穴。依山东高树中教授的看法,“九节”不是第9胸椎棘突下的筋缩穴,而是第7胸椎棘突下的至阳穴和第6胸椎棘突下的灵台穴 。我们知道,现代医学把脊椎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等,而《灵枢》中对“椎体”的称呼,有的地方叫“椎”,椎下称“焦”;有的地方叫“节”,两者的含义似乎并不相同。高教授认为:因为古人并没有颈椎、胸椎等概念,他们数椎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最大的椎体(即第7颈椎)下的大椎穴开始向下数,这种数法叫“椎”,椎间的部分叫“焦”。第1胸椎棘突下则是“一焦",以此类推,《灵枢·背俞》就是用此法定背俞穴的。二是低头时从出现的椎节开始向下数,这种数法叫“节”,一般低头时出现的第一个椎节是第5颈椎,数至第九节就是现代解剖的第7胸椎,第7胸椎上下各有一穴,上为灵台,下为至阳。

再者,《灵枢》取穴讲究“揣穴”,往往是找有压痛点或按之快然的地方取穴。高教授在临床中也观察到:胃痛的患者其压痛点就在至阳穴或灵台穴,很少有在筋缩穴出现压痛的,按压筋缩穴也没有“按之立已”的效果。所以,高树中教授推断:“九节”当指第7胸椎无疑。

指压至阳、灵台穴治疗急性胃痉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位, 应取俯卧位;坐位效果不好,可能与坐位按压时用力的方向有关。二是找穴方法,从两个肩胛骨下角找一连接线,与椎体相交的地方就是第7胸椎,上为灵台, 下为至阳;一般情况下此2穴都有显著的压痛点,若压痛点不明显,可上移或下移一个椎体。 三是按压方法,医者立于患者一侧,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放于至阳穴或灵台穴上,行圆圈状按揉:;用力要垂直朝向腹部方向,指力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按压时间一般为3~5分钟;按压时应嘱咐患者行缓慢而深长的腹式呼吸,以活动胃部,可提高疗效。

此法不仅对急性胃痉挛有特效,对各种胃痛也均有良效。至于取效之理,督脉为阳脉之海,至阳为阳气最多之意,按之可散寒温胃止痛。从西医学看,可前与神经节段支配有关。

尺胃是发现并命名的治疗胃痛和胃病的一个新穴,笔者自己患胃痛时,此处压痛非常明显,之后在临床中发现:凡是胃痛或胃病的患者。都可以在此出现压痛或条索状物等反应点。因为这个穴位位于中医的“尺肤”部位,又能治疗胃病,故名“尺胃"。

为什么通过尺肤就可以察知五脏六舶的病症呢?就是因为五脏六腑在尺肤都有明确的全息缩影定位。这一点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记载得非常清楚,“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经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尺胃穴正好是“中附上…右外以候胃”,尺胃穴治疗胃痛、还与肺经“起于中焦…还循胃口”有关,不管是从尺肤全息定位。还是从经脉循行看,尺胃穴都可以治疗胃痛及一切胃病,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脐胃穴也是高树中教授发现并命名的治疗胃痛和胃病的一个新穴,因为穴在脐部又主要用于治疗胃病,故名“脐胃”。 《难经·十六难》中以脏腑在脐周均有“动气”之语,似乎提到五脏在脐周都有缩影定位,但胃对应于脐周的何处呢?《难经》只讲了五脏的对应部位,没有讲六腑,高教授1992年出版的《中医脐疗大全》,曾按太极八卦图在脐部画了一个五脏六腑的缩影定位图,2005年看到薄智云的腹针挂图,也引用了这个图,但直到今天,我仍在考虑这张图是不是完全正确。因为我发现胃痛时,胃并没有对应于八卦的艮位(相当于时钟的7-8点处),而是对应于坤位(相当于时钟的1-2点处),如果按患者的左右画太极八卦图,此处则对应于巽位,今天把这个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并请知者教之。

临床上几乎所有的胃病患者在脐胃都有压痛点或可以按及动脉的搏动,除了以上的思考外,还可以结合气街理论。《灵枢·卫气》指出:“……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腹气街在人体前面和后面各有一个门户:后面的门户在背俞穴,胃病就在胃俞穴处;前面的门户在“冲脉与脐左右之动脉者”,冲脉离正中线0.5寸并肾经上行,所以腹部的病症都可以在肚脐左右旁开0.5寸的地方找到动脉搏动并有明显压痛处,针刺时就在找到的这个反应点下针即可,正如《灵枢·杂病》说的那样:“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

胃在腹部,所以与腹气街有关,胃痛在腹部的压痛点一般都比较固定,即脐胃穴处,针刺该穴,对胃痛和各种胃病都有一定的效果。以上诸穴,笔者日常中使用频繁,效果可彰,分享给大家,恭请诸位同道能验证于临床。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