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结肠是直肠吗

小肉包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1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直肠乙状结肠

结肠是直肠吗

结肠与直肠是有区别的,二者不是同一事物.

结肠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结肠直肠损伤平时多因工农业生产外伤,交通事故,生活意外及殴斗所致,以腹部闭合性损伤为多见.发生率在腹部内脏伤中次于小肠,脾脏,肝脏,肾脏损伤而居第5位.

直肠为大肠的未段,长约15-16cm,位于小骨盆内.上端平第3骶椎处接续乙状结肠,沿骶骨和尾骨的前面下行,穿过盆膈,下端以肛门而终.直肠与小骨0盆腔脏器的毗邻关系男女不同,男性直肠的前面有膀胱,前列腺和精囊腺;女性则有子宫和阴道.因此,临床指诊时,经肛门可触查前列腺和精囊腺或子宫和阴道等.

直肠在盆膈以上的部分称为直肠盆部,盆部的下段肠腔膨大,称为直肠壶腹.盆膈以下的部分缩窄称为肛管或直肠肛门部.直肠有两个弯曲:上段凸向后,与骶骨前面的曲度一致,形成骶曲;下段向后下绕过尾骨尖,形成凸向前的会阴曲.临床上当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应顺着直肠两个弯曲的方向将镜插入,以免损伤肠壁.

直肠的构造 直肠壶腹内面的粘膜,形成2~3条半月状的直肠横襞,其中位于前右侧壁的一条,大而恒定,距肛门约7cm,相当于腹膜返折的水平.在通过乙状肠镜检查确定直肠肿瘤与腹膜腔的位置关系时,常以此横襞作为标志.这些横襞有支持粪便的作用.

直肠伤的危险性在于伤后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严重的细菌性腹膜炎,时间较久或肠内容较多者会发生中毒性休克.

直肠容易被理解为直的肠,实际上直肠有两个前后方向的弯曲:上方为直肠骶曲,凸向后侧,与骶骨前面的曲度相一致,距肛门约7-9cm;下方称直肠会阴曲,凸向前,距肛门3-5cm,此曲呈直角,又名肛管直肠角。当进行肛管直肠镜检查时,须注意这两个弯曲,以免损伤肠壁,此外,直肠还有左、右方向的侧曲,极不恒定。但一般情况下是三个侧曲:上方的凸向右、中间的凸向左,是三个侧曲中最显著的一个,下方的凸向右,故呈现为右-左-右模式。

1.位置与形态直肠位于盆腔后部,上平第3骶椎高度接乙状结肠,向下穿盆膈延续为肛管。据统计,成人的直肠平均长11.7cm,其下份肠腔明显膨大称直肠壶腹。直肠并不直, 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上部的弯曲与骶骨曲度一致,称骶曲;在下部绕尾骨尖的弯曲,称会阴曲。在冠状面直肠尚有左、右、左侧的弯曲,但不恒定。在作直肠或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应注意这些弯曲,缓慢推进,以免损伤肠壁。

2.毗邻直肠的后面借疏松结缔组织与骶、尾骨和梨状肌邻接,在疏松结缔组织内除骶正中血管、骶外侧血管、骶静脉丛外,还有出骶前孔的骶、尾神经前支,骶交感于及奇神 经节等。直肠前面的毗邻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在男性,直肠上部隔直肠膀联陷凹与膀胱底上部和精囊相邻,如直肠膀胱陷凹中有炎性液体,常用直肠指检以帮助诊断,有时可穿刺或切开直肠前壁进行引流。直肠下部借直肠膀胱隔与膀胱底下部、前列腺、精囊、输精管壶腹及输尿管盆部相邻。在女性,直肠上部隔直肠子宫陷凹与子宫及阴道穹后部相邻,故借直肠指检可了解分娩过程中子宫颈扩大的程度。直肠下部借直肠阴道隔 与阴道后壁相邻。直肠两侧的上部为腹膜形成的直肠旁窝,两侧的下部与盆丛,直肠上动、静脉的分支,直肠侧韧带及肛提肌等邻贴。

3.内面观直肠腔内由粘膜和环行平滑肌形成的半月形横向皱壁,称直肠横襞,一般有三条:上直肠横襞位于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附近的左侧壁,距肛门约13cm;中直肠横襞最大且恒定,居直肠右前壁,相当于腹膜返折线的高度, 距肛门约11cm,此横襞具有定位意义;下直肠横襞多位于左侧壁,距肛门8cm。在进行肠腔内器械检查时,也要注意这些横壁,以免伤及。

4.血管、淋巴及神经直肠由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及骶正中动脉分布,彼此间有吻合。直肠上动脉为肠系膜下动脉的直接延续,行于乙状结肠系膜根内,经骶骨岬左前方下降至第3骶椎高度分为左、右两支,由直肠后面绕至两侧下行,分支前与乙状结肠动脉之间有吻合,分布于直肠。直肠下动脉多起自髂内动脉前干,经直肠侧韧带进入直肠下部,主要分布于直肠。骶正中动脉有分支经直肠后面分布于直肠后壁。上述各动脉皆有同名静脉伴行,在直肠肌层和粘膜下层内,吻合成丰富的静脉丛。直肠的淋巴多伴随相应的血管回流,直肠上部的淋巴管沿直肠上血管引流,向上注入肠系膜下淋巴结。直肠下部的淋巴管向两侧沿直肠下血管注入髂内淋巴结;部分淋巴管向后注入骶淋巴结;部分淋巴管穿肛提肌至坐骨直肠窝。直肠与肛管的淋巴管通过吻合支彼此相通,淋巴道转移是直肠癌主要的扩散途径,手术要求彻底清除。直肠的神经为内脏神经分布,交感神经发自肠系膜下丛和盆丛;副交感神经发自盆内脏神经,经盆丛、直肠下丛沿直肠侧韧带分布于直肠。与排便反射有关的传入纤维,也由盆内脏神经传入。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