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和西方打仗方式有区别吗?
有很大区别,西方打仗一般采用正面交锋,而中国则大都采用谋略的方法。
纵观世界的战争史,中国的战争和西方的战争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最直观的就是虽然都是两军对垒,但是古代中国人打仗讲究战略部署和怎么行军打仗,需要用那些谋略才能攻克下敌人。
这在打仗的时候都会根据不同的战事情况做出不同的应对方案和部署。而那个时候的西方人打仗就是简单粗暴的正面硬刚,谁的拳头硬就是谁赢。
归根结底是文化上的差异。先看看中国,受儒家、道家这些思想的熏陶,古代中国人就普遍有以和为贵这一想法,能不打仗就不打仗。就连有名的军事家孙子也把战争提到国家大事这一高度,认为战争适合老百姓的生死挂钩的事情。
其实春秋战国初期的时候,中国打仗也和西方一样就直接正面硬刚,不耍任何花招,就是简单粗暴地直接用血肉之躯正面对抗。
甚至有些很极端的例子,比方说说A国的战车在逃跑过程中车轮子坏了,后面追赶的B国士兵就停下来,原地等A国人把车轮子修好了再继续追赶。这一幕在中国人眼里会觉得又好笑又好气,因为有句话叫趁你病要你命,中国人打仗追求的不是仁义道德而是胜利这个结果。
像之前那个例子,明显人口少就打不过人多的那个国家。于是,春秋后期开始大家打仗的时候也不正面刚了,而是开始使用谋略了。
在中国古代那个大环境下,大家都用谋略,只靠自己的勇猛之力是打不赢战争的。而且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一套成型的军事理论和思想,古代那些有名的将领都也熟读孙子兵法,脑袋不灵光、作战不灵活也当不上将军。
西方人其实从古时候就讲究个人英雄主义,所以那个时候才会出现所谓的骑士精神。而且那个时候的西方也没有成型的军事理论来支撑或者从中学习怎么打仗,所以西方人打仗都只是正面直接打,反正大家都不怎么会用计谋或耍阴招,那当然就是谁更厉害谁就能赢了。
另外西方人的英雄主义思想和崇拜荣誉这一点本来就和谋略是像违背的,你要当英雄就不可能去用这些所谓的损招。更何况欧洲一直都处于分裂状态,各个地方都比较分散也互不干涉;而中国古代几乎都是分封制的。国家政治形态不一样也导致了战争模式的差异性。
扩展资料:
古代中西方军队的差别:
从古至今,东西方都诞生了许多素质极为优秀的军队,很多人不免会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将两支不同时空的军队进行比较,试图评判出一支史上最强军队。
这种关公战秦琼的想法自然是没多大意思,不过东西方的军队之间的确有许多非常有趣的不同,不知道狭路相逢,孰优孰劣。虽然近代晚清的军队和西方列强有不同程度的交手,但是由于此消彼长,不能算是公平比试。
首先就是士兵的区别,中国自汉代之后的皇权时代,一般都是采用征兵制,偶尔也会有募兵制。只要是个青壮年,基本上都可以参军,甚至很多时候国家军队里面,会掺杂大量的土匪、地痞、流氓之类的闲散人等。
所以中国古代的军队单兵素质是极差的,除非有岳飞这样治军严谨的统帅约束,否则士兵就会成为拿着执照的土匪。所以在中国的战争方略当中,将领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士兵,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很多名将带领老弱残兵打胜仗的例子,却鲜有庸将带领精兵大胜仗的例子。
而西方的军队从古希腊开始,对士兵就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首先必须得是由公民权的正式公民,而且战场的表现和权利是完全挂钩的。到了封建时代更是如此,能够披挂上阵的士兵必须得是贵族或者上等平民,别的不说,单就骑士随身携带的名贵马匹、重型装甲、弓弩长矛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置办的起得。
战场上的优势,完全取决于士兵的勇气和力量,将领的才能反而不是特别重要。纵观整个西方军队历史上的名将,汉尼拔也好,凯撒也罢,说到底没啥特别的计谋才能。
基于这种原则,所以东西方军队有着各种不同。比如西方军队重视装备,骑士的装甲到后来的枪炮,他们把提升战斗力的重点都放在了提升装备上面了。而中国的军队重视计谋,各种兵书战策,大战之前没有人想着研究个什么更快的弓箭,更锋利的刀剑,而是抓紧翻阅兵法,在地图上寻找破敌良策。
所以西方的战争,都是大家兵对兵、将对将,一声令下相对冲锋,谁胜谁败就看谁的刀更快了。而中国的战争,谁跟你摆明车马炮啊,自从宋襄公死后就没这么傻的人了。大家都是各种迂回包抄、声东击西,三十六计玩的是出神入化。你让西方军队花几十年,也想不出草船借箭这样的阴招。
战争原本就是极不确定的事情,东西方军队的战略大方针也有本质的区别,简而言之就是西方的军队把重点放到自己身上,增加自己的确定性,而中国的军队则把重点放到敌人身上,增加敌人的确定性。
西方的军队要想打赢战争,想的都是扩充自己的军队数量,优化自己的武器装备,把各种后勤补给、运兵路线筹划的极为细致。而中国的军队呢,每一次都是想着如何把敌人分割,就像孙子兵法所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
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军事制度
一、战争规模不同:
1、亚里山大的远征军才3.5万人。西方人打仗的时军队规模很小;诸侯间的交战一般就几百上千人的规模,骑士间的交战往往通过个人间的决斗来解决。
2、中国军队远远超过欧洲。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推翻纣王,双方兵力分别达8万和17[或70万]。公元前225年,秦王派兵20万入侵楚国失败而归;公元前224年,秦王又派兵60万入侵楚国,第二年终于灭楚国。在这里可看到人多势众的作用。秦始皇守五岭用兵50万,防匈奴30万人,修长成50万,造阿房宫秦皇陵的130万人(其中受宫刑者达70多万人)。以至于“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汉书、严安传》)。
二、战争目的不同:
1、骑士在战场上的争斗往往不以杀戮对方为目的,更多以商业利益为目的。杀死对手,就无法做生意了,就损害了自己的商业利益。所以,尽量少杀是西方战争的特点。
在廷切布雷(1106年)之役,英王亨利一世的300名贵族打败了亨利一世之兄的所有诺曼底骑士,400个骑士被捕,但亨利的骑士却没有一个阵亡。维泰利描述 (1119年)之战,报告说:“900个武士中,只有3个被杀死”。布汶之役是中古流血最多,最富决定性的一场战役,1500个骑士中,只有170个丧生。
这主要是骑士间的默契与规约均要求善待俘虏及索取合理的赎金额。通常俘虏以信誉保证于一定日期缴给赎金后即被释回,很少有骑士会破坏这种誓约。有史载英法战争时在克里西及普瓦泰被俘的法国骑士,与英国之俘掳者自由而舒适的生活在一起,并与他们的主人分享餐宴及运动,直到被赎回为止。这种以金钱赎俘的方式,甚至连国王也如此。
2、中国的战争的目的不是商业利益,而是占领土地,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因此,必然斩草除根、赶尽杀绝,杀得越多越能使己方掌权。
《汉书》记载王莽篡汉时将反对他的刘信、翟义、赵明、霍鸿等人及其亲属全部“坑杀”,但该书所载的王莽关于诛杀这些人的诏书中,明明白白地写着是要将这些人的尸体堆土,筑为“方六丈,高六尺”的京观,上面再树6尺高的旗杆,写上“反虏逆贼鲸鲵”。可见“坑”或京观、武军实际是一回事,都是指将尸体堆积封土。
三、战争动员程度不同:
1、中世纪欧洲无常备军,打仗是临时召集军队,打仗的主要是中上层的贵族骑士,平民一般不参加军队。
2、中国军队特别多。由于中国人吃粮食、粮食的保存期比较长,不容易腐化,能养很多的军队。军队规模大,打起仗来必然死得人多。加上用人海战术围城,粮食很快消耗完,经常发生大规模人吃人的现象。打仗时,很多中国人躲到城里,结果还是被相互吃掉了,留在乡里的人被攻城军吃了,躲到深山老林好些,可见“苛政猛于虎”。
四、战争文化不同:
西方以保全自己为中心;
中国以战死为荣耀。
五、在战争艺术上:
西方国家显得极为呆板,遵守教条;中国的相对开放,多样化。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