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号和顿号的用法区别
逗号和顿号的用法区别在于指代不同、用法不同。
一、用法不同:
逗号用于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呀”“啦”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顿号用于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用于某些序次语之后。
二、指代不同:
顿号指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逗号指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
逗号和顿号的含义与出处:
一、逗号和顿号的含义:
1、逗号:
逗号,即“,”,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是句子切分为意群的部分。
逗号是最常用的标点符号之一,在汉语及大多数外语中使用频率最高,但用法最灵活,也最难掌握。
2、顿号:
顿号,即“、”,是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
顿号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物,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二、逗号和顿号的出处:
1、逗号:
逗号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
我国古代所讲的"句逗"中的"逗"相当于"句读"中的"读",表示句内多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常见的形式为尖点()。清末王炳耀在《拼音字谱》(1897年)中采用西式豆芽形的逗号(,)为"一读之号"。
胡适在《论句读及文字符号》(1916 年)中建议以(,)或(、)为"豆"号。陈望道在《新式标点用法》(1919年10至11月)中所讲解的"逗点"(,)包含今逗号和顿号两种用法。
2、顿号:
顿号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
1919年《请颁布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所定的"点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从历史传承下来的句读符号(、),另一种是借自西方的逗号(、),用其中任何一种形式都可包含今逗号和顿号两种用法。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