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脑膜炎有哪些症状?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10#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脑膜炎脑脊液

脑膜炎可分为四类,不同种类的脑膜炎有不同症状,最常见的脑膜炎的症状是头痛、发热,同时颈部僵直,伴有呕吐,精神错乱或意识改变,不能忍受光线或声音。患儿患脑膜炎时,症状无特异性,但会有暴躁、精神萎靡的情况。

一、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作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它不仅是最严重的一种结核病类型,也是儿童死于脑膜炎的首要原因,但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

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脑膜、脉络丛和室管膜炎症反应导致颅内高压早期脑脊液生成增多,蛛网膜颗粒吸收减少,形成交通性脑积水。?

二、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由病毒引起,通常急性起病,有剧烈头痛、发热、呕吐、颈项强直、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如克尼格氏征呈阳性,并同时伴有全身不适、咽痛、畏光、眩晕、精神萎靡、感觉异常、肌痛、腹痛及寒战等症状。

三、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脑膜炎,占该病病例的90%。患病初期会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流涕,进入败血期后出现高热、畏寒、寒战。70%的病例皮肤黏膜出现暗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瘀点、瘀斑。

进入脑膜炎期后出现颅内高压,表现为头痛加剧,呕吐频繁(呈喷射状)及脑膜刺激征,同时会伴有血压升高。

四、隐球菌脑膜炎

鸽粪被认为是隐球菌脑膜炎最主要的传染源。隐球菌脑膜炎有多种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咽痛、鼻塞、喷嚏、恶心、纳呆、全身不适等多种症状,经一般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

史上最全“脑膜炎”,教你正确识别脑膜炎(1)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诊断]由于各种脑膜炎的致病微生物、临床经过、治疗方法与预后各不相同,临床上首先要区别是否为化脓性脑膜炎和确定细菌种类。许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化脑相似,因而不可能仅从症状、一般体诊来诊断化脑。必须重视眼神、前囟紧张充(有些患儿因失水而前囟不饱满,但仍较紧张),对可疑者应早作腰穿检查脑脊液进一步确诊。只有在流脑流行季节,当患儿存在典型症状及瘀斑,临床诊断已经明确时,才可免除脑脊液检查。遇有以下情况应考虑有化脑可能:①病儿有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如上感、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骨髓炎、蜂窝组织炎或败血症,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②有头皮、脊背中线的孔窦畸形、头颅俐伤,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③婴儿 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经一般治疗无效。④乳幼儿实效高热伴惊厥,而不能用一般高热惊厥解释者。新生儿早期脑膜炎病原菌刚刚开始侵入脑膜,脑脊液变化可能不明显,高度怀疑时应隔一、二日后重复检查。当患儿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惊厥、血压增高、视神经乳突水肿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时,决定腰穿应特别慎重,为防止发生脑疝可先滴注甘露醇1g/kg以减低颅内压。半小时后选用带有内芯的腰穿针穿刺后患儿需平卧休息2小时以上。

明确致病菌是有效治疗的合保证。通过年龄、季节等流行病学资料与临床经过虽能对致病菌作出初步推测。进一步确诊必须依靠脑脊液涂片、细菌培养、对流免疫电泳等抗原检查法。

此病起病一般较急,脑脊液外观微毛或轻度浑浊,白细胞稍增多,但以后即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应注意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殊表现,以助鉴别。某些病毒感染,脑脊液细胞总数可明显增高,且以多核白细胞为主,但其糖量一般正常,脑脊液IgM、乳酸氢酶及其同功酶(LDH4、LDH5)不增高可助鉴别。

起病多较缓慢,常先有1~2周全身不适前驱症状。也有急骤起病者,尤其是患粟性结核的婴儿。典型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毛玻璃样,有时因蛋白含量过高而呈**。白细胞数200~300×106/L,偶尔超过1000×106/L,单核细胞胞占70%~80%。糖、氯化物均明显减低。蛋白增高达1~3g/L,脑脊液留膜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结核接触史,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存在结核病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在痰及胃液中寻找结核菌等以协助诊断。

其临床表现,病程及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起病缓慢症状更为隐匿,病程更长,病情可起伏加重,确诊靠脑脊液印度墨汁染色见到厚荚膜的发亮圆形菌体,在沙氏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但一般脑脓肿起病较缓慢,有时有限局症状,脑脊液压力增高明显,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加,蛋白略高。当脑脓肿向蛛网膜下腔或脑室破裂时,可引起典型化脑。头颅B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有助进一步确诊。

其病程较长,经过更隐伏,一般有颅高压征,且可有异常的局部神经体征,常缺乏感染表现。多依靠CT、核磁共振检查鉴别。

系急性感染及毒素所引起的一种脑部症状反应,多因脑水肿所致,而非病原体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故有别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临床特征为谵妄、抽搐、昏迷,可有脑膜刺激症状或脑性瘫痪。脑脊液仅压力增高,其他改变不明显。

Mollaret氏脑膜炎 少见,以良性复发为其特征,详见肺炎球菌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olous meningitis)是小儿结核病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一般多在原发结核感染后3个月一1年内发病,多见于1 ~3岁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从起病到死亡的病程约3 ~6周,是小儿结核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以前,其死亡率几乎高达100%。我国自普遍推广接种卡介苗和大力开展结核病防治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下降,预后有很大改善,若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大多数病例可获痊愈。但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洽当,其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二)鉴别论断

结核性脑膜炎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1.化脓性脑膜炎 年龄较大儿可因脑实质下结核病灶破溃.大量结核菌突然进入蛛网膜下腔而急性起病,或婴幼儿急性血行播散继发结脑,均可出现脑脊液细胞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易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但化脓性脑膜起病更急,病变主要在颅顶部故少见颅神经损害,治疗后脑脊液乳酸含量很快恢复正常等可资鉴别。但未经彻底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其脑脊液改变与结脑不易鉴别,应结合病史综合分析。

诊断与鉴别诊断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是早期、合理治疗的前提,据国内最近报导,本病早期诊治者无一例死亡,中期脊治者4.8~24%死亡,晚期诊治者则有40.6 ~72.4%死亡,因此,诊断、治疗的及时合理与否,是影响本病予后的关键。

(一)诊断依据

1.病史和临床表现 早期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询问病史,周密的临床观察,以及对本病的高度警惕。凡原发型肺结核或粟型结核的患儿,出现不明显原因症状,特别是在麻疹、百日咳后出现发热呕吐者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其它如小儿出现不明显原因的呕吐、性情改变、头痛、颈部抵抗,持续发热经一般抗感染无效者,应问清有无结核接触史及既往结核病史,如疑为结核性脑膜炎者,应进行脑脊液检查。

2.X线检查 结脑患儿肺部有结核病变者约为42 ~92%,其中属于粟粒型肺结核者占44%左右。因此,凡疑诊本病时,均应进行胸部X线摄片,如能发现肺内结核、尤其是粟粒型肺结核时,有助于诊断;但胸片正常者,不能否定结脑。

3.脑脊液检查

(1)常规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清亮或毛玻璃样或微显混浊,细胞数一般为0.05 ~0.5×109/L,(50 ~500/mm3),急性进展期或结核瘤破溃时可显著增高,甚至可超过1×109/L,疾病早期细胞数可能在0.05×109/L以下甚至正常。细胞分类以单核细胞为主,可占70~80%,少数病例早期中性粒细胞可超过50%,球蛋白试验阳性,蛋白定量增加,多在0.4g/L以上,一般为1~3g/L,如超过3g/L应考虑珠网膜粘连,甚至椎管阻塞。糖定量早期可正常,以后逐渐减少,常在1.65mmol/L以下(30mm/dl)。脑脊液糖含量是血糖的60~70%,在测定脑脊液糖的同时应测血糖,以便比较。氯化物含量常低于102.6mmol/L(600mg/dl)甚至<85.5mmol/L(500mg/dl)。糖 与氯 化物同时降低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典型改变。脑膜液置于直立的小试管中12~24小时后,可有纱幕样薄膜形成,用此薄膜或脑脊液沉淀经抗酸染色或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可找到结核杆菌。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或豚鼠接种,有助于最后确诊,但须时较久,对早期诊断的意义不大。对培养阳性者,应作药物试验,以供调整化疗时参考。

(2)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可采用3H-TdR参入法测定脑脊液淋巴细胞转化,结核性脑膜炎时,在PPD刺激下,脑脊液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升高,具有早期论断价值。

(3)免疫球蛋白测定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对脑膜炎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结脑时脑脊液中以IgG增高为主,化脑时IgG及IgM增高,病毒脑IgG轻度增高.IgM不增高。

(4)乳酸盐及乳酸脱氢酶测定.溶菌酶指数测定以及脑脊液抗结核抗体检查.脑脊液PCR法查结核抗原等。均有助于鉴别论断。

4.其它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帮助,但阴性结果亦不能排除本病。

(2)眼底检查在脉络膜上发现结核结节.脑脊液有改变者可以肯定论断。

(3)外周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轻度贫血。血压增快,但也有正常者。

疾病常识

英文名称:meningitis

别称:无

是否常见:否

是否遗传:否

临床症状:发热、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甚至出现意识障碍

并发疾病:脑积水、脑水肿、癫痫等

好发人群:各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于儿童;有结核病病史或接触者;最近有感冒病史

就诊指南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感染科

治疗周期:2-3周,结核性脑膜炎控制症状后需要抗结核治疗约1年

常用药品:青霉素、头孢曲松、甘露醇、卡马西平、止痛片等

常用检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头部CT/MRI检查、血常规检查、血培养检查

是否医保:是

概览

? 脑膜炎是指病原微生物侵犯软脑膜导致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严重者甚至出现意识障碍,部分患者可有局部神经系统病变,如偏瘫、失语等症状,常并发脑水肿、脑积水、癫痫,遗留智力障碍等后遗症。临床上根据不同病原微生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病毒性脑膜炎预后尚可,化脓性脑膜炎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结核性脑膜炎预后则与患者年龄、病情、治疗、是否及时有关。

疾病分类

1. 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本病大多呈良性过程。

2.细菌性脑膜炎:由于各种细菌侵害脑脊膜所致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化脓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

3.真菌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病情重,病死率高。

流行病学

1.病毒性脑膜炎:本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终年发病。儿童多见,成人也可罹患。多为急性起病。

2.细菌性脑膜炎:

1)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B型,其次为金**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厌氧杆菌、沙门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该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新生儿急性期发生频率较高。

2)结核性脑膜炎: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杆菌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人蛛网膜下腔引起结核性脑膜炎。

3.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水果、奶类、土壤鸽粪和其他鸟类的粪便中。

病因

总述

脑膜炎与多种病毒、细菌及真菌感染有关,也与个人自身免疫力低下相关。感染的来源可因其他脏器感染波及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系统,感染病灶直接蔓延引起,部分也可以通过神经外科手术侵人蛛网膜下腔引起。

脑膜炎有哪些症状?

主要病因

1. 病毒性脑膜炎:85%~95%病毒性脑膜炎由肠道病毒引起。该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有60多个不同亚型,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单纯疱疹病毒和腺病毒。

2.细菌性脑膜炎:感染的来源可因心、肺以及其他脏器感染波及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系统,或由颅骨、椎骨或脑实质感染病灶直接蔓延引起,部分也可以通过颅骨、鼻窦或乳突骨折或神经外科手术侵人蛛网膜下腔引起感染,腰椎穿刺引起者罕见。

3.真菌性脑膜炎:为条件致病菌,当宿主的免疫力低下时致病。发病率低。

传播途径

1.病毒性脑膜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2.细菌性脑膜炎:经血液播散传播。

3.真菌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感染可单独发生,但更常见于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时,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淋巴肉瘤等。最初常感染皮肤和黏膜,经上呼吸道侵入体内。

好发人群

1.各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于儿童;

2.有结核病病史或接触者,容易感染结核;

3.最近有感冒病史,病毒易侵袭入软脑膜;

4.免疫力低下者。

诱发因素

1.抵抗力低下者:患有肿瘤、消化道疾病、营养不良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消瘦人群,容易感染脑膜炎;冬春季节脑膜炎容易流行,尤其6个月到2岁的儿童抵抗力低下,易被感染;

2.养鸽子的人群:鸽粪中含有隐球菌,所以,容易发生隐球菌感染性脑膜炎;

3.感冒病史者:感冒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感染病毒等,可以诱发脑膜炎;

5、其他不明因素。

内容有点多,查阅了大量资料总结而出,我的手都是给敲残废啦,为了不造成大家的视觉疲劳,剩下的内容预期分三期发出。

?

同名微信公众号已经更新,欢迎关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