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结构和薪酬结构有什么区别
我们习惯于把工资和薪酬混为一谈,实际上,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随着企业间人才争夺战的愈演愈烈,工资和薪酬已演变成两个不同的概念。
工资是人力资源作为劳动而享受的回报,而薪酬是人力资本作为资本享受的回报。
薪酬制度包括五大内容:工资、年终奖、人力资本持股、职务消费及福利补贴。
工资只是薪酬中的一项充其量是包括前两项
工资结构一般包括哪几部分?
结构工资制又称分解工资制或组合工资制,结构工资制是在企业内部工资改革探索中建立的一种新工资制度。结构工资制是指基于工资的不同功能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的工资单元,各单元又规定不同的结构系数,组成有质的区分和量的比例关系的工资结构。
宽带薪酬是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薪酬管理的方法之一,宽带薪酬,是一种新型的薪酬结构设计方式,是对传统的带有大量等级层次的垂直型薪酬结构的一种改进或替代。很多企业认为只要采用宽带薪酬,就可以提升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但是每一种薪酬管理模式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宽带薪酬也不例外。
工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主要项目:一是基础工资、二是绩效工资、三是工龄工资、四是长期浮动奖励、五是补贴和补助。
1、基础工资。
设立基础工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收入,基础工资的下限一般大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线,综合考虑年基本收入和职级,职级较低的员工基础工资占工资收入的比例较高。
2、工龄工资。
设立工龄工资是为了嘉奖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工龄工资数额的确定与在本公司连续工龄的数量呈正相关。
工龄工资一般上限设定在10年。企业时刻都有成本控制的压力,人员价值有折旧,培训只能迟缓价值的衰减程度,因此需要鼓励员工适当流动,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创新经营。工龄长短不代表员工实际能力的高低,与公司按照职位价值付酬的理念有冲突,工龄工资的比重一般小于15%,不宜过大。
3、绩效工资。
设立绩效工资相对于年度工资的延迟支付,属于较短周期的绩效激励员工的方式,主要与工作完成的及时性和质量挂钩,具体绩效考核指标可以分为否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临时性重点任务指标。
绩效工资由于与考核结果相挂钩,属于不确定的收入,如果浮动比重过大,员工会因为不安全感而增加流动概率,主观上会抵制考核,从而增加考核的难度,并不能通过考核来改善工作绩效。绩效工资综合考虑年基本收入和职级,一般而言,职级较低的员工绩效工资占工资收入的比例较低。
4、长期浮动奖励。
长期浮动奖励可以体现内部收入的公平性,体现员工收入与公司的业绩呈正向关系:公司未完成既定目标时,可以通过降低长浮动奖励的数量来实现;公司超额完成既定目标时,可以通过提高长浮动奖励的数量来实现。
长期浮动奖励具体金额和权重没有限制,但总体上金额和权重不宜过大。长期浮动奖励属于锦上添花,工资收入具有刚性,需要以丰补欠的预留机制,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金额不宜过大。
5、补贴或补助。
各类补贴或补助属于补偿性质,如果缺失将会影响员工的满意度。补贴或补助属于公司额外的人工成本开支,公司一般会严格控制,具体项目比如有:通讯补贴、交通补贴、午餐补贴、租房补贴等。
计算方法
基础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各种津贴+加班工资。
考核工资=月度考核工资+季度考核工资+年度考核工资。
实行日薪制或者计件制员工按其它办法实行。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