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了开国盛典的历史时刻油画《开国盛典》和《开国大典》有哪些区别?
《开国盛典》与《开国大典》的区别:
1、作者:
《开国盛典》是由刘宇一与女儿历时近两年完成的一副历史题材油画巨作,《开国大典》是董希文的传世之作。
2、画面构图
《开国盛典》的布局是自右向左的,且核心元素(开国元老们)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而《开国大典》是与前者的构图布局相反,且大部分(占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画面是表现了天空和天安门广场的盛况。
3、表现内容
刘宇一的史诗性油画《开国盛典》,讴歌中华民族的历史与辉煌,表现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的澎湃心声。《开国大典》作为艺术的内容,是在红色信仰者所能够认同与接受的那种宏大、庄严、完满、唯美与神圣的表现形式中呈现出来的。
扩展资料:
《开国大典》油画原作于1953年创作。《开国大典》草图于2014年12月首次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面世。
《开国大典》油画(纵:405cm;横:230cm),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大庆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场面气势恢宏,喜庆气氛热烈。
时任中国***,11位入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董必武、郭沫若,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
参考资料:
吴冠中先生早年就学于国立杭州艺专,学习油画和国画;后留学法国,研习西方绘画。回国后,他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总结西方艺术新学,积极探索与实践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之中,他创造性地将西方的形式美与中国传统审美中的意境美进行有机结合,构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自然-形韵”新体系。其油画和水墨风景大多取材于江南风光,用几何性的形体组合、鲜明纯正的色彩、明亮的色调表现诗一般的意境。其风格越成熟,抽象化倾向越突出,有的作品甚至成为一堆墨线和彩点的交织,飞舞跳动,构成节奏、韵律和诗意。在当代世界多元的文化语境中,吴冠中先生找到了具有自己代码的艺术语言,并得到了世界艺坛的认可。 吴先生在进行艺术实践的同时,还积极进行理论探索。他在70年末以来提倡在民族情感基础上创新的“风筝不断线”、形式与内容不应分离的形式美、没有表现客观对象的“笔墨等于零”等系列理论对推动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世界艺术史上的杰出艺术家相比,吴冠中先生在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上的建树是十分突出的。 吴冠中先生及其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很值得推介:
1、人民性。吴冠中曾提出过“风筝不断线”的创作原则。他认为,与人民与生活失去联系的“无形象”是断线风筝,艺术作品应不失与广大人民的感情交流。他更喜爱不断线的风筝!在实际创作中,如他所说,积极地与广大人民进行情感交流,《插秧》、《石岛山村》、《渔家院》等一系列作品都是从人民中来的,及时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状态,代表了人民的心声。 2、民族性。吴冠中的抽象,是将中国传统绘画线、墨、色抽离出来,统摄于形式美和意境美之中,它既区别于写实派,又区别于西方抽象派,比中国传统写意派更具现代感和形式感,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艺术。 3、艺术性。吴冠中的抽象来源于有自然根据的感觉,是将现实生活美提炼成艺术的永恒美,他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到现实生活美与自然美的影子。如《双燕》、《江南屋》、《玉龙山下古丽江》、《都市之恋》等作品,均是将现实生活美与自然美的元素抽离出来进入艺术化的处理,构成极具视觉张力的抽象美。 4、创造性。吴冠中先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笔墨进行了淡化处理,将中国传统审美中的意境韵味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结构相结合,既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也使油画富有中华民族的韵味,创造了一种新的有意味的艺术形式。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