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的关系联络?包括分解和合成的过程。万分感谢!

桃子1年前 (2023-12-17)阅读数 1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葡萄糖磷酸

具体回答如图:

分解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氨,在不同动物体内可以以氨、尿素或尿酸等形式排出体外。某些氨基酸可以通过特殊代谢途径转变成其他含氮物质如嘌呤、嘧啶、卟啉、某些激素、色素、生物碱等。体内某些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还可以相互转变。

扩展资料:

葡萄糖是糖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在机体糖代谢中占据主要地位;糖原是葡萄糖的多聚体,包括肝糖原、肌糖原和肾糖原等,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

葡萄糖与糖原都能在体内氧化提供能量。食物中的糖是机体中糖的主要来源,被人体摄入经消化成单糖吸收后,经血液运输到各组织细胞进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磷脂酸是各种甘油磷脂合成的前体,主要有两种合成途径:甘油二酯合成途径:脑磷脂、卵磷脂由此途径合成,以甘油二酯为中间产物,由CDP胆碱等提供磷酸及取代基;CDP-甘油二酯途径:肌醇磷脂,心磷脂由此合成,以CDP-甘油二酯为中间产物再加上肌醇等取代基即可合成。

百度百科——糖代谢

百度百科——脂代谢

百度百科——氨基酸代谢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1 拼音

táng dài xiè

2 注解

糖代谢是指糖类在细胞内的代谢途径。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人和动物体内的糖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特别是小麦、大米、玉米等主食中的淀粉。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供给能量。能量是在糖氧化分解过程中逐步释放的。食物中的淀粉及其他糖类先经消化道中的酶水解成单糖,再吸收入血液输送到各种组织。人和动物的消化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不能消化纤维素。但不少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能产生纤维素酶。反刍动物能食草,就是因为胃中有这类微生物。动物的肝和肌肉可以糖原的形式贮存葡萄糖。分解时,这两种糖原均先酶促降解成磷酸葡萄糖再与葡萄糖分解代谢汇合。肝糖原也可经磷酸葡萄糖,转变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肌糖原只能供肌肉利用。淀粉在植物细胞中也先分解为单糖再利用。葡萄糖在细胞内的分解有无氧氧化、有氧氧化、磷酸戊糖循环等多种途径。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再还原成乳酸或酒精及其他产物。此过程称无氧酵解或发酵,所产生的能量较少。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经酵解生成丙酮酸,再经氧化脱羧基作用,转变成乙酰辅酶A。后者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此过程产生的能量较多,是需氧生物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丙酮酸是经复杂的丙酮酸脱氢多酶体系的催化,转变成乙酰辅酶A的,参加这一酶系的辅酶有辅酶A(含泛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等,总反应式为:

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的关系联络?包括分解和合成的过程。万分感谢!

丙酮酸 辅酶A NAD →乙酰辅酶A CO2 NADH H

在植物和一些微生物体内,糖还可循乙醛酸循环分解。此循环是三羧酸循环的支路,因乙醛酸为其中间产物,故名。其总反应是:

2乙酰辅酶A NAD 2H2O→琥珀酸 2辅酶A NADH H 即2分子乙酰辅酶A可通过此循环生成一分子琥珀酸,后者不但可补充三羧酸循环上的物质,还可作为合成葡萄糖的前体物质。如植物种子发芽时,乙醛酸循环很活跃,可把贮存脂肪降解所生成的脂肪酸转变成葡萄糖。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另一条糖的分解途径是磷酸戊糖途径。开始时,6磷酸葡萄糖经脱氢和脱羧反应生成5磷酸戊糖和CO2,然后5磷酸戊糖经过若干复杂的转糖基反应,又生成6磷酸葡萄糖。整个过程可以看作是每6个6磷酸葡萄糖分子经过一系列反应重新变成5个分子,另一个分子则分解为CO2。6(6磷酸葡萄糖) 6O2→5(6磷酸葡萄糖) 6CO2 5H2O Pi磷酸戊糖途径产能不多,但有独特的生物学意义。首先,核酸中的戊糖赖此途径供应。其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NADP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反应后产生的还原型辅酶NADPH是生物体的“还原力”,可直接参加合成代谢中许多重要的还原反应,如长链脂肪酸的合成,光合作用组织中磷酸丙糖的还原,许多羟基化反应(如苯丙氨酸转变成酪氨酸),肾上腺皮质固醇的还原等。另外,循环的中间产物还可转变成多种物质。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大气中的CO2合成糖。蔗糖不仅是重要的光合作用产物,而且是糖类在植物体内转运的主要形式;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特别在甘蔗、甜菜、菠萝的汁液中最多。蔗糖在高等植物中的主要合成途径是:

UDPG 6磷酸果糖→UDP 磷酸蔗糖

磷酸蔗糖→蔗糖 磷酸

式中UDPG是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的缩写符号,其结构式是:

它是由1磷酸葡萄糖与尿苷三磷酸(UTP)作用生成的。淀粉合成时,主要的葡萄糖基供体是腺苷二磷酸葡萄糖(ADPG)。在酶的作用下,供体将葡萄糖基转移到受体(含葡萄糖基的寡糖)上,经多次重复形成含α1,4糖苷键的直链淀粉。然后部分α1,4键酶促转换为α1,6键,使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人和动物肝脏及肌肉中糖原的合成过程与支链淀粉的合成相似,但以UDPG为葡萄糖基供体,催化反应的酶也不相同。其他单糖如果糖、半乳糖等先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再合成糖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甘油、乳酸和大多数氨基酸,以及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物等,可以转变为葡萄糖和糖原。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称作糖异生作用,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在肾脏中也可进行。在糖原储备耗尽时,糖异生作用是葡萄糖的重要来源。糖异生作用中的一些步骤与酵解相同,而方向相反,正好是酵解中某些反应的逆反应。但是,有数个步骤则是由另外的酶催化的不同类型的反应。所以,糖酵解和糖异生是分别独立进行的代谢途径。这很有利于机体对代谢的调节。糖可以分解产生乙酰辅酶A,转而合成脂肪酸;糖又可转变成磷酸甘油;因而糖能转变成脂肪。体内糖原的贮备有限,如食用过多的糖类食物,多余的糖就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这就是食量过大易发胖的原因。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