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汤饭的做法家常
一个人,总感觉炒菜烧饭很麻烦,还不如放在一起做简单,又方便,所以菜泡饭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而且材料也不限。家里有什么做什么,味道也百变哦!
1
豆腐切好备用
2
肉切好备用
3
青菜切好备用
4
豆腐切块备用
5
油热后加入豆腐,煎至豆腐稍微金黄
等豆腐稍微变色后加入肉
7
加入生抽翻炒均匀
8
加入青菜翻炒均匀
9
再加入适量的水烧开
10
加入米饭
11
中火烧10来分钟即可
山西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差异大,造成了粮食生产及饮食习惯的差异。大致南部以小麦为主;中部和东南部以谷子、玉米、高粱等杂粮为主;北部以莜麦、荞麦、大豆为主。历史上山西便有“小杂粮王国”之称。《山西通志》记载,山西谷属有黍、稷、粱、麦(冬小麦、春小麦、荞麦),豆属有黑、绿、黄、豌、豇、扁、小豆等豆类。
特定的自然条件与传统农业,为山西的面食提供了物质基础。山西以谷类粮食品种制成的面食之多、用料之广、花样之繁、制法之巧、食法之殊,即使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也是独树一帜的。
粗粮细作,细粮精作
山西百姓制作饭菜较为讲究,花样多,品种全,饮食丰富多样。即使家常便饭,也非常讲究烹饪技术,善于粗粮细做,细粮精做。民间经常食用的面食就有五六十种,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杂粮面食品,堪称山西面食一绝。例如,风靡山西的包皮面就是山西人民智慧的结晶,单纯的粗粮面涩粘,入口难以下咽,而将白面与粗粮面合二为一则既解决了粗粮面的难以入口,又解决了吃饱的问题,一举两得。直到现在,尽管生活已经大大改善,但包皮面还是山西百姓喜食的面食品。
面食结构独特
山西面食结构非常独特。长期以来,山西面食无明显主副食区分,重数量,轻质量,地区经济基础是这一事实形成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山西多旱少雨,气温低,不适合种植蔬菜。除极少数几个品种外,吃菜成为一种奢侈。因此,在普通人家的食俗中,菜饭合一或汤饭合一的品种成为百姓的主要选择。如晋北的“谷垒”、晋中“拨烂子”、晋东南的“和子饭”都是这种品种。当今,百姓的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因受传统食俗观念的影响,一些地区的百姓仍然难免吃些传统的食品。
品种丰富
山西面食既然已形成一种文化,其规模必然蔚蔚大观。山西面食的品种,就有据可查的资料来看,已经达到一千多种(郭起云2003)。蒸、炸、煮、煎、烤等诸般手段样样俱全,依次形成的面食种类令人眼花缭乱。蒸制类面食、煮制类面食、煎烤类面食、炸制类面食、菜饭合一面食等样样俱全。仅普通农家每日面食,若刻意追求,可以做到一个月面食不重样。那以不同材料和成的面团,在农家妇女手里,经擀、削、拨、抿、擦、压、搓、漏、拉等手段,施之以不同的浇头,使之魔术般地变幻出姿态各异,色、香、味俱佳的面条来。山西面食,最令人称道的是煮制类面食,在山西人心目中所谓的面食特指带汤类煮制面食。山西的四大招牌面食品刀削面、拉面、刀拨面、剔尖,全部是这类面食。
在众多风味面食中,首推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因此也成了山西的代称。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一起被誉之为中华五大面食品。有顺口溜赞曰: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三大讲究
山西面食有三大讲究:一讲浇头、二讲菜码、三讲小料。浇头有炸酱、打卤、蘸料、汤料等。菜码很多,山珍海味、土产小菜等可以随意而定。小料则因季节而异,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除了特殊风味的山西醋,还有辣椒油、芝麻酱、绿豆芽、韭菜花等。
复合味菜码主要突出调味品的鲜香,如蒜泥豆角、珊瑚黄瓜、芥末白菜、酱油茄子、金钱莴笋、糖醋萝卜丝等,多作为炒面、焖面、汤面等佐餐的小菜。此外像葱丝、蒜瓣、香菜、韭花、辣椒油、糖蒜、醋等小料也要嗥面上桌供客佐食。其品种虽可因时而宜,或多或少,但醋壶却必不可缺,吃面必加醋是山西人吃饭的又一大特点。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