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和范字是什么?
《说文·二上·口部》:“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命。”许慎的训释十分形象地概括出名的作用。晚上天色昏暗,两个人见了面,互相认不出,说姓是没用的,尤其在氏族社会,姓只能告诉对方你是哪个家族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靠一种特殊的声音符号才能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谁。这个声音符号就是名,或曰名字。在没有文字以前,声音的符号只能用音节来表示,在有了文字以后,音节便可以用相应的文字来记录。可见,所谓“名”,就是指用来代表一个人,并区别于他人的正式的文字符号。我国自古以来,用来代表一个人并区别于他人的文字符号五花八门,但正式的文字符号只有一个。
讨论我国的人名,同讨论我国的姓氏一样,也要考虑时代的界限。武王立国之前,名是独立存在的,一般不与姓或氏连称。如:
单名:益挚象契夔龙
弃鲧启冥微桀
双名:风后力牧常先大鸿
附宝嫘祖娥皇女英
武王立国之后,到姓氏合一之前,首先是氏和名连称;姓氏合一之后,姓和名连称便成为全社会的习惯。如:
单名:孔丘石厚韩万梁弘
管仲荀息张仪尹喜
双名:重耳夷吾养由基
伯州犁苗贲皇邴意慈
可以看出,武王立国之前,男女取名的方法无别,如附宝、嫘祖、娥皇、女英均为女性。武王立国之后,女人没有名。从姓氏合一以后,男女取名的基本模式大致相同。
撇开性别差异不论,我国的人名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单名和双名并行的格局。这种格局延续至今,没有改变。这就是说,与姓氏相比较,名的格局更加稳定。
范字是在汉代产生的。从汉代到魏晋时期,无论局部范字还是完全范字,使用得尚不够广泛,而且往往带有随意性。例如:
刘禅七子,均取单名,五个从玉,两个从言。
六朝以后,范字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君主,对范字十分重视。
先纠正一下应为”泛指“二字。
1.手指轻弹琴弦。
[宋]陈旸《乐书·乐图论·琴势》:“龙行者指行如之,虎行者指步如之,蟹行者伦指如之,鸾行者转指如之,轻行者泛指是也。”
2.广泛地指;即不专指(某人、某事或某物)。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那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并不是泛指一句说话。”
沙汀《淘金记》二十:“寡妇之所谓你,是泛指一般对他们存着恶意的人们说的,并无确定对象。”
"泛指"是指普遍、不确定的人或事物;而"特指"则是指具体、特定的人或事物。在实践中,这两个概念是可以灵活运用且相互转换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