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冬葵子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23)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本草冬葵子

出处《本经》

拼音名Dōnɡ Kui Zǐ

别名 葵子(《金匮要略》),葵菜子(《妇人良方》)。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

原形态

冬葵(《本经》),又名:葵(《诗经》),葵菜(《说文》),露葵(《尔雅翼》),冬葵菜(《救荒本草》),滑菜(《纲目》),卫足(《鲜芳谱》),马蹄菜,蕲菜(《医林纂要》),滑肠菜(《宁都州志》),金钱葵、金钱紫花葵(《挚经室集》),冬寒菜(《植物名实图考》),冬苋菜(《分类草药性》),茴菜、滑滑菜、奇菜。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直立,被疏毛或几无毛。叶互生;掌状5~7浅裂,圆肾形或近圆形,基部心形,边缘具钝锯齿,掌状5~7脉,有长柄。花小,丛生于叶腋,淡红色,小苞片3,广线形;萼5裂,裂片广三角形;花冠5瓣,倒卵形,先端凹入;雄蕊多数,花丝合生;子房10~12室,每室有一个胚珠。果实扁圆形,由10~12心皮组成,果熟时各心皮彼此分离,且与中轴脱离,心皮无毛,淡棕色。

生境分布分布全国各地。

性状干燥种子呈圆形扁平之橘瓣状,或微呈肾形,细小,直径约1.5~2毫米,较薄的一边中央凹下,外表为棕**的包壳(果皮),具环形细皱纹.搓去皮壳后。种子呈棕褐色。质坚硬,破碎后微有香味。以颗粒饱满、坚老者为佳。

化学成份种子含脂肪油及蛋白质。花含花青素类。鲜冬葵含单糖6.8~7.4%,蔗糖4.1~4.6%,麦芽糖4.5~4.8%,淀粉1.2%。

性味

甘,寒。

1《本经》:味甘,寒。

2《别录》:无毒。

3《药性论》:滑,平。

4《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

入大小肠、膀胱经。

1《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小肠、膀胱二经。

2《得配本草》:入足太阴经气分。

3《本草求真》:入胃、大小肠。

4《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

利水,滑肠,下乳。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 *** 肿痛。

8《本草汇》:下胞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散剂。

注意

脾虚肠滑者忌服,孕妇慎服。

1《本草经集注》:黄芩为之使。

2《得配本草》:气虚下陷,脾虚肠滑,二者禁用。

附方

1治卒关格,大小便不通,支满欲死: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内猪脂如鸡子一丸则弥佳。(《肘后方》)

2治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者:葵子末入乳汁等分,和服。(《圣惠方》)

3治血淋及虚劳尿血:葵子一升,水三升,取汁,日三服。(《千金方》)

4治妊娠患子淋:英子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方》)

5治产后淋沥不通:葵子一合,朴消八分。水二升,煎八合,下消服之。(《姚僧坦集验方》)

6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渐恶寒,起即头眩:葵子一斤,茯苓三两。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金匮要略》葵子茯苓散)

7治难产,若生未得者:冬葵子一合,捣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已下,只可半升,去滓,顿服之。(《食疗本草》)

8治胎死腹中:葵子一升,阿胶五两。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之。未出再煮服。(《千金方》)

9治胎死腹中,若母病欲下:牛膝三两,葵子一升。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

十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奶房胀痛,留蓄作痈毒:葵菜子(炒香)、缩砂仁等分。为末,热酒服二钱。(《妇人良方》)

⑾治血痢、产痢:冬葵子为末,每服二钱,入腊茶一钱,沸汤调服,日三。(《圣惠方》)

⑿治痎疟邪热:冬葵子阴乾为末,酒服二钱。(《圣惠方》)

⒀治盗汗:冬葵子三钱,水煎兑白糖服。(江西《草药手册》)

⒁治面上疱疮:冬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两。为末,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陶弘景)

备注目前商品所用的冬葵子,大多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种子。考冬葵子与苘麻子在诸家《本草》中均各列守条,效用亦不相同,参见苘麻及苘实条。

摘录《*辞典》

?冬葵子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冬苋菜

学名冬葵,别名:冬寒菜、葵菜、冬寒(苋)菜(西南、河南),皱叶锦葵。一年生草本,不分枝,高1米;茎被柔毛。叶圆形,5—7裂或角裂,直径5—8厘米,基部心形,裂片三角状圆形,边缘具细锯齿,同时极皱缩扭曲,两面平滑无毛或疏被糙伏毛或疏被星状毛,在脉上尤明显;叶柄细瘦,长4—7厘米,被疏柔毛。花小,白色,不显著,直径约6毫米,常单生或数个簇生于叶腋间,近于无花梗或具极短花梗;小苞片3枚,披针形,长4—5毫米,宽1毫米,疏被糙伏毛;萼浅杯状,连同萼裂长8-10毫米,萼5裂,三角形,疏被星状柔毛;花瓣5,较长于萼片。

性味:甘、寒滑、无毒.?

治病功效:解毒清热?清利湿热?通利小便.?

主治疾病:咳嗽、喉痛?小便短少或涩痛.

茼蒿

为菊科植物茼蒿的茎叶。又名蓬蒿、菊花菜、蒿菜、同蒿菜、义菜(鹅菜)、艾菜,菊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茼蒿的根、茎、叶、花都可作药潮湿,有清血、养心、降压、润肺、清痰的功效。茼蒿具特殊香味,幼苗或嫩茎叶供生炒、凉拌、做汤耐食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