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冬至是同一天吗
南北方冬至是同一天,但是在南北方是有不同的差异的:
1、北方冬至吃饺子
北方冬至吃饺子。据说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通过一千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北方人常吃的一种特色美食。一般常见的饺子都是咸味的,主要的馅料有猪肉香菇、三鲜、韭菜猪肉等。
饺子既可蒸着吃,也可以煮着吃,蒸着吃的饺子我们称之为“蒸饺”,煮着吃我们称之为“水饺”。北方流传着“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俗语,由此可见他们对于冬至吃饺子的热衷程度。
2、南方冬至吃汤圆
南方冬至吃汤圆。中国人吃汤圆的历史悠久,据说起源于宋朝,每年到了元宵节与冬至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煮汤圆吃,寓意一家人团圆吉祥。
汤圆是由糯米粉搓揉而成的一种圆球形食物,大小稍微比跳棋子大些,常见的馅料有黑芝麻、花生酱等。中医把汤圆视为补虚、健脾开胃之物,冬至吃汤圆,对调理肠胃很有帮助。
3、北京人冬至喜欢吃馄饨
北京人冬至喜欢吃馄饨。在北京一直流传着“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馄饨是用清水清水和面做皮,然后包上一些馅料的一种美食,跟饺子有点像,但又不同。
馄饨是北京人的叫法,广东人称之为“云吞”,四川人称之为“抄手”,安徽人称之为“包袱”。关于馄饨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西汉扬雄所作《方言》,所以馄饨也是一道传统美食。
北方冬至吃什么 南北冬至饮食有何不同
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距离远,地理角度来说是南方低纬度北方高纬度,相差30多度,所以即使是冬天,南北也有着非常不同的气候特点。那么南方的冬天和北方的冬天有什么区别呢?
北方的冬天和南方的冬天有什么不同
1、南北之间的冷是不一样的,南方室内室外的温差不大,冬天室内很冷;而北方室内外简直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在室内穿着一件单薄的羊毛衫正合适。
2、北方比较干燥,而南方比较潮湿。空气温度高,那么空气导热的能力就强些。这个导热能力有点内同于木头和铁,冬天你身体挨着木头的感觉绝对比挨着铁感觉要热点,这是因为物质的导热能力不同。
3、北方吹的是干风,虽然凉凉的,由于导热能力差,不易渗透到身体里面,也就不易带走身体的热量。所以,北方冷,也只是周围的温度低而已,冷风只会带走空气中的热量,所以空气温度低,而人的身体温度并没有改变,所以我们顶多就是觉得风大有点凉罢了。
而在南方,吹的是湿风,虽然温度不是很低,但是却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可以很快的把人体的热量带走,可以让你的身体表面与周围的温度一样低。
1 羊肉
冬至开始,民间便开始从这天“数九”。对于老百姓来说,冬至莫过于吃。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在此时吃上一锅炖羊肉,更有御寒滋补的双重功效。羊肉性温,能抵御风寒、补身体,对风寒气喘、肾亏阳痿、气血两亏、腰膝酸软、肢冷腹痛、面黄肌瘦等症状有疗效。冬季人体阳气内藏,肾阳不足,容易出现手足冰冷,面目无华、体虚乏力等症状,而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历来被视为补阳佳品。冬季适当进食,可有效缓解上述症状。
2 狗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小贴士:吃完狗肉火锅后不宜喝茶,如果刚吃完狗肉就马上喝茶,会使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进而诱发便秘。所以,吃狗肉后应该忌喝茶。
3 馄饨
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过去北京有冬至吃馄饨的说法,馄饨这类象征团圆的食物可谓是冬至餐桌上的首选。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4 饺子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我国北方地区民间素有吃饺子的习俗。关于冬至吃饺子的民间传说很多,最主流的说法是源自于张仲景。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不少乡亲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矫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