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2025年清末新政课件的参考内容预览

泡在奶味里2分钟前阅读数 1#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新政

清末新政课件的参考内容预览

在清末最后十年里,清政府面对外力的压迫和国内要求变革的形势,为继续维持其统治,自1901年开始,在政治、军事、教育、财政、社会习俗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往有把1901-1905年的清政府的改革称为“清末新政”,而不包括之后的“预备立宪”,但是,现在学界基本认同“清末新政”包括这两个相互关联并有其内在逻辑发展的阶段。

新政上谕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新政的上谕,这标志着清末新政的开始,也是清政府对庚子政局回应的结果。上谕道:“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换言之,治法尽可更张,而“体”不能易。三纲五常是维系传统中国社会秩序的核心,是万世不可改变之至上原则。这样的强调,说明清廷旨在不脱离出“中学为体”的轨道来进行改革。不过,它还是比洋务运动进步:“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

这里提到学习西方的本源,虽然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样的西政,但是将重点学习西学政而非西艺,却是明确的。上谕最后写道:“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己见,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

2025年清末新政课件的参考内容预览

同年2月,清政府再颁上谕,重申变法之意。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作为总理“新政”的机构。派奕劻、李鸿章、荣禄、昆岗、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遥为参预。8月20日,即两宫回銮前四天,以慈禧太后的名义再发文告,表示清廷变法的决心:尔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非苟且补苴所能挽回厄运,惟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它策。这道上谕来之不易,正如上谕中所说,朝廷在“酿成大衅”之后,“痛自刻责”,决定实行新政。

就是说新政是对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之役反思的产物。同年11月,逃亡海外的梁启超在一篇题为《维新图说》的文章中,也就新政的来历发表了类似的.看法,而写得相当精彩。文中说:“蓬蓬哉,郁郁哉!数月以来,维新云维新云之语,弥漫磅礴于国中,无论为帝、为后、为吏、为士、为绅、为商,但使稍有脑气筋者,苟上以‘守旧鬼’三字之徽号,度无不瞋目相视、齗齗然鼓舌以自辨其非。呜呼,以视去年今日,何其异也。其所以得此者非他,乃谭嗣同、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林旭、唐才常、林圭、裕禄、毓贤、启秀、徐承煜、赵舒翘、英年、德公使、日本书记生,与夫千数之自立会员、千数之义和团党、千数之外国传教士、中国教民之血,相注射、相搀杂成一种不赀之价值而购得之者也。举事不成而非不成,流血无益而非无益。

呜呼,我欲为中国贺。”ppt梁启超用他习惯的夸张的笔调,描述了举国谈论新政的蓬勃而杂沓的景象,并正确地指出这种景象是各种不同势力付出血的代价之后换来的。在他列举的16个有名有姓的流血者和成千成万无名无姓的流血者中,大体有四种不同的力量:一种是谭嗣同等维新派,在梁启超的概念中,这个维新派也包括光绪皇帝,他们要求实行比较大的改革,以使中国比较快地变成一个近代强国;一种是毓贤等封建顽固派,他们对外国侵略势力不满,也看不惯侵略者所带来的西方文明,他们想排斥这一切,从而恢复大清帝国往昔的盛世景象;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